白市驛鎮

重慶市九龍坡區下轄鎮

白市驛鎮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白市驛鎮位於重慶主城區的西大門,是九龍坡區承東啟西的中心交匯點。截止2007年,白市驛鎮面積52.55平方公里,4.4萬人口。轄兩個社區、11個行政村、190個合作社。

白市驛鎮始建於明清,明朝時期,白市驛鎮境域為白市裡;1980年8月,白市鎮改為白市驛鎮。白市驛鎮原屬巴縣(1994年更名巴南區)管轄,於1995年3月區劃調整屬重慶市九龍坡區管轄。清雍正七年(1729年)巴縣在白市驛修建縣署。

截至2019年底,白市驛鎮戶籍人口約5萬人,常住人口10萬人。截至2020年6月,白市驛鎮下轄4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白市驛正街90號。

白市驛鎮是九龍坡區東城西拓的場鎮,白市驛鎮把建設“新興產業高地、商貿物流重鎮、文化旅遊名城、生態宜居花都”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目標,推動全鎮的發展。

2020年2月,農業農村部授予白市驛鎮高峰寺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同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白市驛鎮為國家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白市驛鎮
白市驛鎮
明朝時期,為白市裡。白市驛自明清設驛站於此得名,自古商賈雲集,物產豐富,素有“白日場”之稱,故而得名白市驛。
清末,設白市驛鎮。清雍正七年(1729年)巴縣縣署在白市驛修建衙門,設立分縣,委官司治理至清末。
1936年中國歷史上第三個投入使用的國際機場白市驛機場。1991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投入使用后,停止民用,改回軍用機場。
解放后,於1949年12月成立巴縣白市驛區公所,下轄白市驛鎮、黃金鄉、松嶺鄉、含谷鄉、金鳳鄉、巴福鄉、走馬鄉。
1952年1月,划白市鎮、石板鎮部分建梅樂鄉;同年12月,划白市鎮部分建松嶺鄉、黃金鄉。
1956年1月,黃金鄉、松嶺鄉合併建白市鄉,同時裁梅樂鄉,所轄分別划入白市、石板2鄉。
1956年11月,重置黃金鄉、松嶺鄉。
1958年9月,白市鎮與黃金鄉、松嶺鄉合併建白市公社。
1959年2月,撤白市公社,分置白市、黃金、松嶺管理區;同年5月,恢復白市鎮。
1980年8月,白市鎮改為白市驛鎮。
1987年1月,黃金鄉併入白市驛鎮。
1993年12月,撤銷區公所建制,由原白市驛區公所下轄的白市驛鎮、黃金鄉、松嶺鄉合併為白市驛鎮。
1995年3月,劃歸重慶九龍坡區管轄,是九龍坡區三個特大鎮之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市驛鎮地處九龍坡區西部,東與華岩鎮、沙坪壩區歌樂山鎮相鄰,南與石板鎮、巴福鎮接壤,西與金鳳鎮走馬鎮相連,北與含谷鎮毗鄰,距九龍坡區人民政府駐地約20千米,區域總面積51.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市驛鎮地處中梁山脈,西部為丘陵,中部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平均海拔280米,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最高海拔687米。

氣候

白市驛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水雨量800—1000毫米,無霜期約340天;常年少有大的自然災害發生;多年平均氣溫18℃左右,1月平均氣溫7.9℃,極端最低氣溫-1.8℃(1975年12月15日);8月平均氣溫28.6.℃,極端最高氣溫42.9℃(2006年8月15日);最低月均氣溫5.5℃(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2.3℃(2006年8月)。

水文

白市驛鎮境內梁灘河屬長江北岸二級支流嘉陵江水系,發源於白市驛大河溝和廖家溝水庫,由南向北流入嘉陵江,境內長9.5千米;高田坎村和高峰寺村部分地形水流向南經石板鎮、銅罐驛鎮入長江。

自然災害

白市驛鎮主要自然災害為乾旱、暴雨等;乾旱多發生在6—8月;暴雨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7年7月,梁灘河白市驛鎮因暴雨導致河水暴漲,沿岸農作物大面積淹沒。

自然資源


白市驛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有石灰岩、煤、鐵礦;有林地面積126公頃,樹種以竹、大葉樟速生楊為主;野生動物以白鷺為主,有夜鷺灰鷺、蒼鷺、池鷺、牛背鷺等品種,數量達2萬餘只。2011年,白市驛鎮有耕地面積2.4萬畝,人均0.5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市驛鎮下轄白市驛鎮第一、第二2個社區,牟家、新店、太慈、海龍、高田坎、高峰寺、清河、三多橋、大河、真武、九里11個行政村;下設22個居民小組、18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白市驛鎮下轄4個社區、11個行政村:黃金社區、驛站社區、驛都社區、松嶺社區、太慈村、牟家村、新店村、海龍村、九里村、三多橋村、真武村、高峰寺村、高田坎村、大河村、清河村,鎮人民政府駐白市驛正街90號。

人口民族


白市驛鎮幅員面積52.55平方公里,其中城鎮面積約2.8平方公里。下轄11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4.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萬人,農業人口3.1萬,另外流動人口近2萬人,總體上仍屬於大農業範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駐人口74989人。
2011年末,白市驛鎮戶籍總人口4634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714人,城鎮化率38.2%;另有流動人口28265人。總人口中,男性22922人,佔49.5%;女性23426人,佔50.5%;以漢族為主,佔99.12%;有蒙古、回、藏、苗、彝、壯、布依、滿、土家等25個少數民族,佔0.88%;超過100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苗2個民族,其中土家族34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2.57%;苗族175人,佔26.44%。2011年,白市驛鎮人口出生率8.25‰,人口死亡率5.51‰,人口自然增長率2.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90人。
2017年末,白市驛鎮常住人口為91771人。
截至2018年末,白市驛鎮戶籍人口為51711人。
截至2019年底,白市驛鎮戶籍人口約5萬人,常住人口10萬人。

經濟


綜述

2006年底,全鎮共引進花卉企業82家,形成了以皇田現代農業為龍頭,芳草、天子、瑞升、綠點、庄點花卉等為大戶的花卉產業群,產業面積8500餘畝,種植花卉品種120餘個,年總產值1.2億元,對農民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
2007年5月,共新建和改造硬化村級公路22.8公里,新建和硬化人行便道49.9公里;改造河道2.5公里,提灌站3座;新建垃圾收集點41座,改廁1964戶。新建水廠4座,鋪設飲用水主管道52公里;修建五保家園5個,面積2000餘平方米。
全鎮共引進企業近300家,基本形成了以機械製造、花卉園藝、食品加工、傢具生產四大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年產值達18億元,解決1萬餘人就業。
在新農村建設與都市農業發展相結合中,該鎮進一步以加快陶然居建設示範基地、貝迪溫泉農業為代表的現代農業和以莉之園、藍湖園為代表的休閑旅遊服務業的建設和完善,拓展農業產業空間,促進了特色產業的發展。
2011年,白市驛鎮財政總收入18066萬元,比2010年增長29%,其中本級財政收入5489萬元,比2010年增長66.3%。2011年,白市驛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0868元。
2018年,白市驛鎮有工業企業257個,其中規模以上5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農業

2011年,白市驛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比2010年增長1.6%,農業增加值4460萬元。白市驛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白市驛鎮生產糧食750噸,人均16.2千克。白市驛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花卉苗木。2011年,白市驛鎮蔬菜種植面積4000畝,產量1.6萬噸,主要品種有藤菜、萵筍、菜心等;花卉苗木種植面積8000畝,主要品種有桂花、銀杏、小葉榕黃桷樹等;水果種植面積1010畝,產量843噸,主要品種有柑橘、葡萄、梨等。白市驛鎮漁業以淡水魚養殖為主。2011年,白市驛鎮魚塘養殖面積523畝,產量520噸,漁業總產值27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97%。

工業

白市驛鎮工業以機械製造、汽摩配件加工、食品和傢具生產為主。2011年,白市驛鎮工業總產值為53.2億元,比2010年增長27.5%,工業增加值12.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23.1%。2011年,白市驛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家,職工1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7.2億元,比2010年增長8.3%,其中民營大中型企業40餘家,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10家。

商貿

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商業網點2680個,職工8100人;太慈蔬菜批發市場已成為國家級專業交易市場。2011年,白市驛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97億元,比2010年增長51.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6億元,比2010年增長8%。

金融

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4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8.3億元,比2010年增長15.6%;人均儲蓄1.8萬元。

文化


文物古迹

白市驛鎮境內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周氏節孝牌坊和文峰山摩崖石刻一彌勒佛;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牟家村花果山的革命烈士墓。

地名由來

明、清時期,白市驛鎮一帶是重慶至成都的驛站,集市貿易較繁榮,形成天天趕場的白日場市,習稱白市驛。

特產美食

白市驛板鴨
白市驛板鴨是重慶的著名特產,以產於重慶九龍坡區白市驛鎮而得名,是我國傳統禽類腌臘食品,具有悠久的歷史,素以色、香、味、型俱佳而聞名於世,並於2010年獲得“中華老字號”稱號。白市驛板鴨形呈蒲扇狀,色澤金黃,清香鮮美,餘味無窮。食法多種多樣,蒸、煮、爆炒皆鮮美可口。
白市驛板鴨選料嚴格,製作精細,配方獨特。這種板鴨是選用當年產的二斤半左右的肥鴨為原料,經宰殺、褪毛、去內臟后,曝干水分,再用食鹽、花椒、胡椒、八角、白糖、甘松等十多種調料反覆進行腌漬,夏季腌18至20小時,冬季35至40個小時;將腌漬好的鴨子擦去污物,用竹片撐開,進行風乾,夏季3至4個小時,冬季約8至10個小時;然後,把穀殼點燃熏烤40至50分鐘,烤好后外塗香油,進行包裝,即可。由於這種板鴨是半熟品,所以不宜久存,冬季可貯存半月至一個月;伏天只能存放兩天左右。
辣子田螺
辣子田螺
辣子田螺是江湖菜中的異數,是一道被有意識發明出來的江湖菜,時間、地點、人物確定而明晰:1995年,嚴琦創辦“陶然居”,率廚師發明辣子田螺。渝菜中並無烹螺螄的傳統,原材料福壽螺也是個新品種。烹飪方法采眾家之長,屢試而成。掌門人並非廚師,而是站在食客的角度設計、指導出一道江湖菜。辣子田螺並未因出身江湖而隱退,經發明、完善、提煉而修成正果。
白市驛陶然居在推出辣子田螺后名燥一時,不僅令往返成渝的車輛駐足,專程驅車而來的食客亦是絡繹不絕。當陶然居進重慶城時,大批追捧者奔走相告。
重慶人吃螺螄嘴笨手拙,“陶然居”發明了三根竹籤的經典吃法:以兩根竹籤夾住螺螄,用第三根竹籤插進螺肉,輕拉而出,方便易學,讓重慶也優雅了一把。
製作辣子田螺,先將干辣椒用五成熟油炒呈棕紅色,下花椒、姜蒜、豆瓣(剁碎)炒香,倒入田螺,加味精、料酒、精鹽、白糖、醬油以大火不停翻炒,待田螺入味起鍋,撒上芝麻、蔥花即成。

交通


白市驛鎮有鐵路襄渝線過境8.5千米,設白市驛站(四等貨運站)1座,年貨運吞吐量90萬噸。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縣鎮級公路5條,總長40千米;白彭路9.0千米縱貫境域南北,白(市驛)走(馬)、白(市驛)金(鳳)、(歌樂)山白(市驛)公路通達走馬鎮、金風鎮和沙坪壩區。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347人,專任教師70人;小學3所,在校生3731人,專任教師21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300人,專任教師9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4000人。白市驛鎮主要學校有重慶市農業學校、白市驛鎮第一中學。2011年,白市驛鎮教育經費達72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7200萬元。

科技

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各類科技人才9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3人,經營管理人才34人,技能人才15人,農村實用人才26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各類民間藝術表演團體46個,演職人員1150人;電影放映單位1個,全年放映電影場次160餘場,觀眾達30000多人次;有綜合文化站1個,面積500平方米,藏書3000冊;村文化活動中心13個,有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39000冊。2011年,國家體育總局和重慶市政府在白市驛鎮境內16千米長的中梁山登山健身步道開展“全國登山健身活動”活動,渝港青年聯手在此舉行登山比賽;100%的城市社區和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2%。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7683戶。2011年,白市驛鎮開通數字電視信號,數字電視用戶5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個;病床32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00張;專業衛生人員600人。2011年,白市驛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600人次,住院手術950台次,出院病人2500人次。白市驛鎮重點醫院有重慶渝武醫院。2011年,白市驛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6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2%,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3%,新型城鄉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7426人,參保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白市驛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97戶,人數135人,支出42.6萬元,比2010年增長138%,月人均263元,比2010年增長14%;城市醫療救助54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05人次,共支出6.7萬元,比2010年增長29%;農村臨時救濟85人次,支出15萬元,比2010年增長1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67戶,人數772人,支出107.4萬元,比2010年增長15%,月人均115元,比2010年增長6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0人,支出57萬元,比2010年增長1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0人,支出16萬元,比2010年增長18%;農村醫療救助37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047人次,共支出6萬元,比2010年增長6%;農村臨時救濟253人次,支出21萬元,比2010年增長4.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0.38萬元,比2010年增長14%;有敬老院1家,床位129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9人;有社區服務設施2個,社區服務站2個;有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1萬元,使500餘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3萬餘人,參保率97%。

基礎設施

積多年建設發展之成果,白市驛鎮的基礎設施已日趨完善。
(1)交通通訊發達:鎮北有成渝高速公路,並依此連接渝長、渝黔高速公路。南北貫穿全鎮的白彭一級公路與山白公路、白金路、白走路、村鄰道路構成了縱橫交錯的道路網路;襄渝鐵路西銅便線越境而過,並設有貨運火車站一座,可承發全國倒地貨運業務,年運力達90萬噸。容量為5萬門的程式控制電話、聯通、電信等行動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郵政分局1個,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1千米,投遞點15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3000份、期刊630冊,業務收入150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5個;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36%;行動電話用戶7000戶;網際網路用戶8000戶。
(2)供水充足:境內有大河溝、廖家溝、江北山等水庫總共常年蓄水量2000萬立方米,水源充足,並建有日供水能力達5000噸的水廠一座,供水管網已鋪設至開發地塊。城市下排暢通。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自來水廠1座,日供水能力達5000噸,污水處理廠4座,日處理污水2000噸。
(3)電力充裕:鎮內有110千伏雙迴路總容量6.4萬KVA的變電站一座,尚有60%的富餘。鎮內有供電線路:含白、含機、含古三條線。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2011年,白市驛鎮售電量累計完成46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8%,供電可靠率99.8%。
(4)天然氣:日輸氣能力6萬立米,配氣1.8萬立方米,富餘量達70%。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天然氣(煤氣)用戶9147戶,其中工業用戶147戶,居民用戶9000戶,燃氣普及率93%,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37萬立方米。
(5)根據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遠期規劃,重慶地鐵軌道7號線將貫穿白市驛,分設南北兩個站點。
(6)2011年末,白市驛鎮有公園3個,公園面積4000畝,綠化面積達到36%。

旅遊


綜述

白市驛鎮境內景點有三多橋村白鷺自然保護區、文峰山摩崖石刻、白市驛森林公園等。

景點

文峰山摩崖石刻
文峰山又名羅漢坡,位於白市驛鎮新店村15社羅漢山。摩崖石刻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年至1908年),由4個部分組成。
登山步道
白市驛森林公園登山主步道全長1050米、1013步,其中主體直形步道長290米、寬12米,蛇形步道長760米、寬2.4米。親水環湖旅遊健身步道長2千米。

三多橋白鷺自然保護區

三多橋白鷺自然保護區建於2001年,景區佔地2500畝,其中白鷺棲息區200畝,核心保護區550畝,保護區內棲息著白鷺、灰鷺等近十種鷺鳥,是一個集白鷺科普、鳥類觀光、生態攝影、田園體驗為於一體的綜合生態區。

獲得榮譽


2020年2月,農業農村部授予白市驛鎮高峰寺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白市驛鎮為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