鱤魚彝族鄉
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下轄鄉
魚鄉位於鹽邊縣東部。
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鱤魚彝族鄉位於鹽邊縣東部。東面隔雅礱江與米易縣的團結鄉相望,南面與本縣的力馬鄉相連,西面與漁門鎮相鄰,北面與龍勝、林海鄉接壤。幅員面積71.2平方公里(摺合106800畝)。轄3個村,15個村民小組(合作社),全鄉337戶,1315人。有鄉村勞動力759個,佔總人口的57%。
鱤魚彝族鄉位於鹽邊縣東部。東面隔雅礱江與米易縣的團結鄉相望,南面與本縣的力馬鄉相連,西面與漁門鎮相鄰,北面與龍勝、林海鄉接壤。幅員面積71.2平方公里(摺合106800畝)。轄3個村,15個村民小組(合作社),全鄉337戶,1315人。有鄉村勞動力759個,佔總人口的57%。
全鄉上報耕地法定面積995畝,農業人均0.76畝,低於全縣平均水平。
全鄉最低海拔1200米,最高海拔2300米,鄉政府所在地海拔1350米,其地形地貌屬低中山山地。境內坡陡溝狹,石灰岩石較多。
:境內有灌木林、疏林,跡地等林地,面積達66371畝,覆蓋率高達62%。
:比較貧瘠,除石灰石礦較豐富外,在三村龍門溝有鐵礦,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未探明其含量和貯量。
水利:全鄉堰溝普遍狹小,質量不高,現有大小堰溝24條,總長76.5公里,主要堰溝長年有水源保障,有水保灌耕地面積2300畝,其餘1080畝農耕地水源依靠大氣降水供給。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鮑魚鄉先後經過農村土地承包、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特別是扶貧開發、二灘庫區移民搬遷和集鎮建設以來,全鄉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由於我鄉是二灘電站庫區主要淹沒鄉之一,從1993年以來,先後實施兩期(一期1065米線以下和1200m線以下)移民搬遷,鄉政府改建,農村經濟經歷了停滯和回落的過程。但總體上看還是實現了民族團結、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糧食總量趨於飽和,部分村、社略有節餘。
:本鄉現有零星桑園,面積達300畝(主要是庫區淹沒后,河谷地帶的面積銳減)。
縱觀的魚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是鹽邊縣東北部片區種、養並重,庫區經濟逐步形成的鄉鎮。由於受二灘電站的淹沒影響,致使村、社發展相對滯后。但全鄉人民在鄉黨委、鄉政府的領導下,在市、縣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已度過困難時期,越過溫飽,實現搬遷后的經濟恢複發展。
1.土地後備資源豐富:1999年國土修編結果,全鄉實有耕地3380畝,比法定面積995畝多2385畝,農村人平實有耕地2.5畝。土地後備資源豐富,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與布局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場地。
2.交通相對便捷:規魚鄉處於南北交通的樞紐,環湖公路穿境而過,水路位於二灘庫區的腹地。全鄉絕大部分村社均通公路,利於物資集散和流通。
3.光、熱、水、土條件優越:有利於糧食、經濟作物的干物質積累,對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