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胺

章魚胺

章魚胺(octopamine,簡稱:OA)是無脊椎動物神經系統中普遍存在的多種微量生物胺之一,因首次於章魚唾液中發現而得名,OA的分佈及含量變化對於昆蟲和一些軟體動物蟎類等的生長、取食、代謝等多種生理和生物效應具有重要作用。

化學性質


章魚胺(,簡稱)脊椎激素甲腎腺素類,洋質,微黃粉末狀,β-腎腺素激劑。
化稱:-(羥基苯基)- 氨基乙醇
式:
熔點:160℃
旋光度[α]D :25-37.4°(c=1、水)。

名稱由來


1951由前蘇聯科學家Espamer和Boretti在真蛸(Octopus vulgaris,章魚的一種)的唾液腺體中發現而得名,後來相繼發現它大量分佈於各種無脊椎動物如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等的各種組織中。

含量


對章魚胺來源的研究多集中在中藥枳實和魚露上。但枳實中章魚胺的含量僅約為0.01%~0.03%,魚露中章魚胺的含量約為0.06%~0.1%,經檢測魚類、甲殼類、貝類以及頭足類中章魚胺含量較高,為0.1%~2.18%。

作用


章魚胺在昆蟲的中央神經系統(CNS)中含量最高,在支配所有主要神經纖維的神經元中均含有一定濃度的OA。
它是一種防治肥胖症和Ⅱ型糖尿病的β3-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對激活胰島素釋放敏感性而發揮作用;具有調節人體新陳代謝、保持血糖平衡、抑制食慾、提高注意力等特殊的藥理作用和生理功能,是在防治肥胖症和Ⅱ型糖尿病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另外,OA的存在及含量的變化對各種昆蟲的生長和行為具有顯著的生物效應。

功能


1、神經遞質,可控制內分泌或光器官;
2、神經激素,可誘導脂類和碳水化合物的移動;
3、神經修飾物質,可影響運動類型、棲息甚至記憶,還可作用於各種肌肉、脂肪體和感覺器官的末梢。

相關研究


饒毅教授在果蠅求偶過程分子機制領域獲進展
饒毅教授在果蠅求偶過程分子機制領域獲進展
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求偶過程分子機制中的一種關鍵因素:章魚胺。這將有助於解析求偶現象中的神經生物學分子機制。
研究人員發現酪胺β羥化酶(TβH)突變的雄性果蠅無法合成章魚胺(octopamine,OA),不會表現出求偶抑制性,在被拒絕以後,還能繼續追求雌性果蠅。而這種現象能通過中樞神經系統中TβH轉基因表達得到逆轉。
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鱆胺神經元失活可以模擬這種TβH突變型的表型。雄蠅短暫的鱆胺神經元激活不僅能降低它們對“處女蠅”的求愛,而且也會產生求偶抑制性。
通過單細胞分析,研究人員發現鱆胺神經元投射到蘑菇體——蘑菇體是果蠅中央腦的亞結構,是果蠅的嗅覺記憶中樞。蘑菇體分為萼(主要是神經元胞體所在的部位)和幾個小葉(由神經纖維組成),它參與了嗅覺的學習和記憶、求偶以及運動等。
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鱆胺受體OAMB(蘑菇體中表達的OA受體)能介導鱆胺部分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OAMB對於求偶學習是必需的,而非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