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王敬東的結果 展開
王敬東
科普作家
王敬東
1933年,王敬東出生在海陽縣盤石店村,孩童時代就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到山上捉蝴蝶,看新奇的花草。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他……
1952年,王敬東畢業於膠東師範學校,帶著滿腔熱情踏上了中學的講台,為孩子們講授生物。他熱愛自己的專業,善於標新立異,學生都喜歡聽他生動有趣的講課。由於教學成績突出,1956年他被評為山東省首屆優秀教師。通過刻苦努力學習,同年取得了大學本科文憑。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1982年,他出任乳山市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為培養乳山的師資力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受到了國家教委的獎勵。
生物世界的許多趣事,促使他對生物進行研究。他想,開發學生智力的渠道是多方面的,能不能用自己的筆,把生物界奧秘揭示出來,讓更多的孩子都受到教育呢?於是,他開始了科普創作。首先他對蜜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寫一本關於蜜蜂的故事,對此,他閱讀了國內外大量的有關蜜蜂的資料,積累了豐富的材料。
為了驗證這些知識,他節衣縮食,又當去了妻子的一副手鐲,花了160元錢買了兩窩義大利種蜜蜂,和學生一起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研究。經過八年多的深入觀察,不僅書本上的知識得到了印證,而且還發現了蜜蜂的一些從未被人揭示過的秘密。例如,他發現,蜜蜂的崗哨多由老蜂擔任,而且崗哨有松有緊,花蜜豐富的時候崗哨松一些,是為了讓本群蜜蜂多采蜜;反之就緊一些,這是為了保衛勞動果實。與此同時,他還發現,崗哨對本群蜜蜂的辯認全靠觸角,蜜蜂采蜜回來,需經門衛檢查,方可放行,要是不速之客,便群起而攻之,直到消滅敵人。
他是一個對知識非常較真的人,當時他在山區中學教書,查閱資料必須到縣圖書館。一次,他聽同事說,在一種刊物上有一篇關於蜜蜂的材料,而這份材料正是他所需要的,他便騎自行車跑了30多公里,終於找到了這份材料,全部摘錄下來,返回時,天已經黑了下來,半路上黑燈瞎火,一頭栽倒在路邊的深溝里,摔得渾身是血。車壞了,人傷了,他只能慢慢推著車走,回到家,已經是午夜時分了。妻子和孩子們都為他著急,他卻笑著說:“沒什麼,只是蹭了點皮,比起我包里的材料,微不足道。”
為了把書寫得詳實,有根有底,他又先後找膠東十幾戶養蜂老農去採訪,廣泛吸取營養。
寫作不能影響教學工作,所以他只能在晚上辦完公以後進行寫作。三伏天,熱得人喘不過氣來,揮汗如雨,他只穿短褲,忍著蚊蟲的叮咬;三九天,寒冷凍透了小屋,有時筆尖結了冰,他用嘴哈一哈再寫。第一遍稿還沒有寫完,他就感到腹痛,他一邊寫,一邊用手頂著。後來才發現,自己患了肝炎,並且已經浮水了,不得已住院治療。他為了按計劃完成稿子,硬是撐著在病床上寫完。然後,他又在知識性、趣味性上下功夫,三易其稿,由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並寫了論文《科普創作也要深入生活》,在科普界引起強烈共鳴。
梅花香自苦寒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963年,《蜜蜂的故事》出版了,受到少年兒童的歡迎,也受到科普界的重視,接著他又受邀參加了《十萬個為什麼》叢書的編寫,終於實現了他用科普作品教育天下孩子的夢。
【身處逆境也自奮】
《蜜蜂的故事》的出版,給他的科普創作帶來了動力和希望,正當他想為少年兒童奉獻更多更好的作品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他被打成了“黑幫”,羅織的罪名竟然是他的《蜜蜂的故事》而起,說書中“七王同巢”一章影射黨中央,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被遣返到農村進行勞動改造,以後又放到一所偏遠的中學養豬。
文革期間,許多作家束紙擱筆,苦受熬煎。王敬東想到的是,人生時間有限,不能白白浪費時光。於是,他一邊養豬,辦起了小型製藥廠,為附近農民的豬治病,一邊拿起筆來繼續搞科普創作。
“你還要寫書呀,你不知道你就是被書害得才進行改造嗎?”他的妻子不解地問。
“應該相信,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科學知識,眼下的形勢只是一種被扭曲的特殊情況。”
妻子無奈,只得把窗檯裱糊了報紙當桌,由他寫去。
為了獲得寫作的資料,他經常在田間勞動時觀察不同生物的習性,對一些動物進行解剖,並製作了許多標本。青蛙成了他觀察的重點對象,經常午間餓著肚子,頂著烈日在水邊觀察,“田間衛士”的題目在他腦中醞釀著。
這時他已經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上有三個老人,每月只給他十幾元錢的生活費,全家都靠他吃飯,他每日只能吃地瓜干就生鹹菜,很快,五尺多高的漢子,瘦得不過百斤。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完成了《田園衛士》、 《熒光閃閃》、《綠葉之謎》、《奧秘揭開之後》的初稿。1976年除夕夜,他合上了《田園衛士》的稿子,想到院子里去清涼清涼,不想一頭栽倒在院子中,全家人都為他著急,他卻笑著說:“沒什麼,我只是想睡。”
一位哲學家說過,一個真正為他人謀利益的人,他是不會考慮個人得失的。王敬東就是這樣的人,在逆境中依然故我,寵辱不驚。
【用彩筆打扮科學的春天】
王敬東重新登上講台的時候,已經迎來了科學的春天。1980年3月15日,王敬東以當代科普作家的身份,出席了中國科協第二次代表大會,受到黨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並被選為中國科協二屆委員。中央領導同志的講話暖意縈懷,他決心用自己的彩筆打扮科學的春天。
1980年他被任命為乳山一中副校長,1982年,他又被任命為乳山教師進修學校的校長,在管理和教學之餘,他又開始了科普創作。經驗和學識,使他更加成熟了,他認為,科普作品不僅要向少年兒童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青少年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讓他們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科學精神是實事求是做好一切事業的基礎,有了科學精神,才能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才能認識到科技興國是祖國發展成為小康社會的必經之路,從而尊重科學、學習科學,並為科學事業奉獻自我。
科學的思維方法是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少年兒童思想單純,如果缺乏科學的思維方法,便容易盲目行事,走彎路,走回頭路。
為此,他寫下了《著名科學家的故事》、《小學科學入門》、《幫你學植物學》、《幫你學動物學》,並把自己的作品結集為《王敬東科普文集》(三卷本),培養少年兒童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20世紀80年代,山東半島松毛蟲危害甚凶,為了殺死這些害蟲,有關單位用飛機噴灑農藥,結果松毛蟲是殺死了,但同時也殺死了松干蚧的天敵—其他生物,這樣松干蚧大量繁殖,吸吮松汁,松樹很快大面積死亡。這件事說明了一個普遍的科學道理:自然界的生物鏈是破壞不得的,一旦缺了一環,就會導致整個生物鏈的破壞,將造成很大損失。針對這件事,王敬東寫了科學小品《消滅松毛蟲帶來的後果》及論文《科普,應重視科學思想的普及》,用活生生的事例培養了少年兒童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蒼蠅是人人見了都噁心的動物,因為它傳播疾病。可是蒼蠅為什麼處在那麼骯髒的環境中,自身沾滿了細菌,而自己卻安然無恙呢?因此,科學家把蒼蠅“請”進了實驗室進行研究,原來蒼蠅有快速嘔吐和快速排便的絕招,使病菌在體內來不及繁殖就排出體外。另外,蒼蠅體內還能分泌出殺菌物質—“抗菌活性蛋白”和“細胞凝集蛋白”,科學家就從蒼蠅體內分離、提取這兩種物質,為人類治病。
王敬東把蒼蠅的這種功能寫成科學小品《把蒼蠅請進實驗室》,少年兒童讀後,就會科學地、辯證地去看待身邊的一些事物,並自覺地投身到科學研究的行列中去。
由於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很受少年兒童的歡迎,1981年《田園衛士》獲全國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二等獎,《王敬東科普文集》獲全國優秀科普圖書獎,《田園衛士》、《奧秘揭開之後》、《熒光閃閃》、《綠葉之謎》等作品參加了在莫斯科和香港舉行的國際書展,《蜜蜂的故事》先後刊印17次,並被翻譯到美國、日本等國。
【晚唱不知夕陽紅】
1992年,王敬東退居二線,按理說,該是安度晚年,好好享受享受的時候了。然而他卻認為這正是體現人生價值的又一高峰。
古人嘆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敬東卻“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用他多年的文化積澱,開始了他的第二個里程—拿起筆來,踵事增華,別無牽掛地為孩子們寫出更好的東西。
為了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素質,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探索世界,他把手頭的資料彙集起來,以故事的形式,寫了《少年智慧畫庫》6卷,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軍事偵探等領域,介紹古今中外科學的故事,起到了開發少年兒童智力的作用。與此同時,他又著手《揭開植物世界的奧秘》和《揭開動物世界的奧秘》。為了獲得第一手材料,他買了一輛三輪摩托車,經常和老伴一起到山上去觀察動植物。
有一次,他不慎在山坡上踩滑了石頭,差點掉到險谷中去,幸虧心心相印的老伴扯了他一把,才脫離了險境,但是他的腿卻擦破了皮,鮮血直流。他躺在山坡上,老伴含著眼淚為他包紮傷口。
此時,太陽已經西下,群峰抹上了淡淡的橘黃色,他看著這美麗的景色,笑著說:“古人用‘夕陽’比喻人之將老矣,頗有傷感之情,豈不知,人到遲暮之年,更要珍惜時間。人生就像一首歌,朝陽是歌的序曲,夕陽是歌的尾聲,尾聲唱不好,怎麼能繚繞屋宇‘三日不絕’呢?又怎麼算為自己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呢?”
當他回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兒孫們都在蹺首以望,為他這種敬業精神所感動。
對國際前沿科學,必須自己先弄通,然後才有可能通俗淺顯地介紹給少年兒童,他經常夜裡三點鐘就起床看書學習、作筆記,構思作品的脈絡。
《揭開植物世界的奧秘》、《揭開動物世界的奧秘》出版以後,又出版了《綠色革命》、《現代氣象探密》,這兩本書被列為國家重點圖書,並在台灣出版。
接著又著手一套《綠色快餐》叢書。他認為少年兒童學習任務緊,沒更多的時間閱讀課外圖書,如果用幾萬字就把生活中的趣事介紹給他們,對增加科學知識,提高整體素質是非常有益的。於是《螞蟻的故事》、《昆蟲的啟示》、《拜植物為師》、《化害為益的故事》、《貓的趣話》、《花的魅力》、《巧借生物破案》、《大自然的憂慮與快樂》、《氣象與生活》等12冊圖書由濟南出版社出版了,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歡。
為了讓少年兒童對當前國際前沿科學有所了解,鼓勵他們投身科學事業,此間他又深入淺出地寫了《畫說生物技術》、《畫說信息技術》、《畫說自動化技術》、《畫說能源技術》、《畫說激光技術》、《畫說新材料技術》一套高新科技叢書。
接著又出版了《結識機器人》、《漫遊計算機世界》、《千言萬語宇航》、《核能透析》、《探索月球的奧秘》、《海洋工程展望》、《漫步信息高速公路》、《生命的魔術師》、《腦的秘密》、《珍愛家園》中小學科技展望系列。同時擔負了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高科技展望叢書》5個分冊的寫作任務。
為讓科學佔領思想陣地,抵禦偽科學的侵蝕,破除迷信,讓孩子健康成長。為此,他寫了《透視偽科學叢書》、《人對蒼天的誤解》、《人對大地的誤解》、《人對生物的誤解 》、《人對生活的誤解》、《人對自然的誤解》,由山東科學出版社出版。
愛國主義是對中小學生教育的永恆主題。王敬東認為,科普作家也必須通過科普作品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針對國際上一些人污衊中國人愚昧,他寫了《中國人的智慧叢書》八卷:《探索數形奧秘》、《洞察物質運動》、《揭示物質變化》、《撞擊生命之門》、《播撒綠色希望》、《尋求健康之路》、《窺究天地之謎》、《營造有形世界》。書中用縱橫交錯的方法,即縱向按歷史年代,橫向從某種事物,用中外對比的方法,讓少年兒童認識到炎黃子孫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從而加強對偉大祖國的熱愛。與此同時還出版了《聰明的中國人》上下卷。
俗話說,一朵鮮花裝扮不了春天,為了使少年兒童有更多的科普作品可讀,他用自己多年科普創作的成功經驗和方法,利用科普創作座談會和傳幫帶等形式,對煙台、威海一批科普創作者進行培養,於啟齋、於守福、王居仕、李德仁、宋文仁等人都有作品發表,其中於啟齋已成為全國較有影響的科普作家。
【老樹春深更著花】
進入21世紀,王敬東同志雖然身患重症,但精神依然不老。最近幾年又有新著作不斷問世。為提高廣大少年兒童的手腦並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他應山東大學出版社之約,夜以繼日地編著了“中學生科技創新系列叢書”十本:《科技小製作》、《科技小魔術》、《科技小實驗》、《科技小發明》、《科技小論文》、《科技小測試》、《科技小樂園》、《科技小自救》、《科技小偵探》和《科技小板報》;為了提高中小學生的人文和自然科學素質,成為社會需要的複合型人才,他又忍受著病痛的巨大折磨,為山東友誼出版社編著了“聰慧—定有方法系列叢書”十本:《急中生智的故事》、《風趣幽默的故事》、《謎語逗樂的故事》、《科學探索的故事》、《能言善辯的故事》、《巧對楹聯的故事》、《巧解難題的故事》、《軍事謀略的故事》、《詩話應對的故事》和《案件偵破的故事》。
為了提高廣大少年兒童的科學素質,他於2004年應山東教育出版社之約,參加了“少年科學家叢書”的編著,編寫了其中的《綠色樂園》和《生命交響曲》兩本,該書已獲2005年山東省優秀圖書獎。
由於王敬東同志在科普創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2003年12月又獲全國首屆科普獎。
王敬東在業餘時間為科普創作事業奮鬥了一生,給少年兒童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豐富的精神食糧,他是中國科普界一顆永放光芒的燦爛明星。
王敬東一生從事生物教學工作,業餘時間進行科普創作,共創作了《蜜蜂的故事》、《田園衛生》、《熒光閃閃》、 《綠葉之謎》等100多部科普作品,以及科學小品和科學論文200多篇,共計1300多萬字,為中國的少年兒童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開發科學的思維方法,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受到少年兒童的愛戴,也受到國家的褒獎,先後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山東省科學技術拔尖人才、中國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曾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中等師範教師獎一等獎,被國家人事局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年被選為七屆山東省政協委員,1998年被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