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瓦廊
明瓦廊
明瓦廊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山南路西側,南起大香爐,北至石鼓路東口。明代此地是經營明瓦的場所,故名。
據清同治間《秦淮志》載:羊角燈者,舊為金陵特產。用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凝而壓薄成片,謂之明瓦。金陵街市,有明瓦廊,皆制此者也。連綴明瓦而成燈,透光明,無火患,且不脆裂,故宮中亦用之。註:簡言之,明瓦即古代的玻璃,不過原料用的是羊角。明瓦廊在今新街口附近。
明瓦廊之名,源於明初,為明清時的主要商道之一,其路面較寬,中間是官廊,商鋪櫛比,是商業繁華之地。在明朝的地圖上就標有明瓦廊,可見它在當時社會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明瓦是民間蓋房嵌於窗戶或天棚上的一種透明瓦,用半透明的蠣、蚌等物的殼,磨成薄片製成。據《肇慶府志》記載:“蚝光出陽江海中,蚝別種,無肉,治其殼,施以窗隔,薄而明,謂之明瓦。”
明代時,對中國來說,玻璃是一種進口的奢侈品,就是一般富裕人家,也裝潢不起。人們做窗戶,搭天棚,都是用蠣、蚌之殼,磨製成半透明的薄片,鑲嵌在花格木窗上。當時稱這種薄片叫“明瓦”。但明代南京的許多明瓦卻並不是用這種原料做成的,而是用羊角代替。這是由於南京不產海蚌、海蠣、蚝之類,要獲得它們就得千里迢迢從海邊運來,一來路途較遠,二來其質硬而脆,加工時稍不留神就會破碎,成本很高,因此南京人用它們作裝飾的較少。當時大量的明瓦,是用羊角熬煎成膠,然後再擠壓成薄片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