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郎全集

明代時期袁宏道所著的古籍

袁宏道(徠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

作者簡介


袁宏道(1568-1610年),字中郎,號石公,湖北省公安縣長安里人,明代文學家,與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稱“三袁”。他們發揚李卓吾的“童心”思想,反對“前、后七子”的擬古、復古,主張文學重性靈、貴獨創,所作清新清俊、情趣盎然,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
袁宏道為“三袁”中,文學成就最高者。他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後為吳縣(今江蘇蘇州)知縣,歷任禮部主事、吏部驗封主事、稽勛郎中等職。

書籍簡介


《袁中郎全集》,明代袁宏道撰別集,共四十卷,包括文集二十五卷,詩集十五卷。
在文學的發展觀上,袁宏道認為不應厚古薄今。他說:“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極其變,各窮其趣,所以可貴,原不可以優劣論也”(《敘小修詩》),在創作觀上反對摹擬古人。他還說:“世道既變,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勢也”(《與江進之尺版》),強調寫詩作文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敘小修詩》)這就形成了“性靈說”,為公安派論文的核心。
“性靈說”的提出,對打破封建思想束縛,掃除前、后七子擬古文風,有一定積極作用。但它也存在消極避世、追求閑適的缺點,對晚明文壇有消極影響。
袁宏道的散文,真率自然,極富特色。其尺牘文、隨筆、遊記文、傳記文均有佳作,尤以遊記極清新活潑。如《晚游六橋待月記》、《滿井遊記》等,深為後人稱讚。袁宏道的詩,成就不及散文。少數篇章如《猛虎行》、《逋賦謠》等,揭露了社會黑暗,大量作品缺少社會現實意義。

版本


《徠袁中郎全集》有明代萬曆年間刻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崇禎年間佩蘭居四十卷本為底本,校以吳郡書種堂本、袁小修編校本等多種版本,重新編為五十五卷;另有附錄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