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空軍的結果 展開
- 進行空中作戰的軍種
- 1987年新加坡電視劇
- 美國1943年霍華德·霍克斯執導電影
- 遊戲第五人格角色
空軍
進行空中作戰的軍種
空徠軍是現代化三軍當中成立最晚的一支,許多國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有獨立的空軍出現。主要進行空中作戰的軍種,多數國家的空軍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達兵等兵種組成。
空軍裝備的機種,通常有殲擊機、轟炸機、殲擊轟炸機等。基本任務是:擔負國土防空,支援陸軍、海軍作戰,對敵後實施空襲、進行空運和航空偵察及空軍的代名詞戰略轟炸。其裝備的機種通常有殲擊機、轟炸機、殲擊轟炸機等。
空軍
空軍是主要進行空中作戰的軍種,多數國家的空軍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和雷達兵種組成,有的還編有地上戰略導彈部隊和空降兵。空軍裝備的機種,通常有殲擊機、轟炸機、殲擊轟炸機、強擊機、偵察機、運輸機、直升機及其他特種飛機。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里,空軍主要是支援陸軍、海軍作戰。隨著裝備技術水平和戰爭形態、作戰樣式的演變,現代空軍不僅能與其他軍種實施聯合作戰,還能獨立遂行戰役、戰略任務,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重大影響,成為現代國防和高技術局部戰爭中一支重要的戰略力量。少數國家採取空軍、防空軍分立制,空軍不承擔國土防空任務。空軍具有快速反應、高速機動、遠程作戰和猛烈突擊的能力,既能協同其他軍種作戰,又能獨立遂行戰役、戰略任務。空軍是現代立體作戰的重要力量,能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重大影響,在現代國防和現代戰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空軍戰略轟炸是一種用於總體戰的軍事戰略。目的是摧毀國家發動與持續進行戰爭的各項能力,包括物質與心理層面。戰略轟炸是有系統的組織與執行的空中攻擊。戰略轟炸本身與執行轟炸的戰術面向不同。轟炸的目標著重在戰略目標的達成為主。戰術面向考慮的是轟炸機、導彈等等攻擊既定的目標時的細節問題。戰術轟炸與戰略轟炸很容易混淆。戰略轟炸通常攻擊工廠,交通路線,原料生產與儲存設施和都市等後勤單位,戰術轟炸則以部隊,指揮管制設施,機場,彈藥庫等等與作戰直接相關的軍事目標為主,規模也不會大。戰略轟炸機體型比較大,航程較長,戰術轟炸機則較小。即使是戰略轟炸,前往目標以及投彈的動作也是屬於戰術。差異不在所用的飛機或是所選的目標,而是攻擊的目的。戰術轟炸主要著眼於和前線作戰有直接相關的目標,戰略轟炸則是為了傷害國家發動與維持戰爭進行的能力。從歷史脈絡來看戰略轟炸屬於總體戰,在全面戰爭爆發后才會使用。
1903年人類飛上天空
1909年,美國陸軍裝備了世界上第一架軍用飛機。1911年10月23日,義大利在和土耳其作戰時,第一次使用了飛機。隨後,軍用飛機在德、英、法等歐洲國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當然,飛機最初在戰場中主要用於偵察和通訊,但在戰場上不免與敵方飛機相遇,當時的飛行員不得不用隨身攜帶的步兵武器進行互射。為此,各國紛紛在飛機上加裝殺傷力較強的機關槍,這就出現了主要用於空中格鬥的飛機-殲擊機,不久又出現了主要用於打擊地面目標的轟炸機。
一戰結束后,各國對飛機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不斷對飛機進行改進,隨著冶金和機器製造技術的進步,飛機的性能不斷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有的飛機時速達到了500公里左右。大戰中、後期,有的殲擊機時速已能達到大約750公里。大戰後期,德國和英國製造的噴氣式殲擊機開始用於作戰。這一時期飛機的主要代表有蘇制伊5、伊15、伊16殲擊機;英國的"蚊"式殲擊機;德國研製的"彗星" 殲擊機-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飛機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軍用飛機的戰術技術性能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武器作戰效能越來越高,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廣。現代殲擊機的最大速度一般為M(馬赫)2.0左右,米格-25飛機最大速度可達M3.0;在飛行高度上,一般不超過2萬米。轟炸機多為亞音速,個別的最大速度達到M2.2;最大航程可達1.65萬公里,如進行空中加油,每加油一次可使航程增加20-40%。偵察機最大飛行高度2.4-3.5萬米,航程超過7000公里。巨型軍用運輸機可載運200噸甚至更多的貨物。飛機的種類也因其性能和用途的增加而增加了許多。軍用飛機可分為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殲機轟炸機、偵察機、預警機、軍用運輸機、電子對抗飛機、空中加油機、軍用教練機和軍用直升機等。在二戰後的一些局部戰爭中,制空權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而空軍是爭奪制空權最主要的兵種,因此,一些軍事大國都在不遺餘力地發展本國的空軍力量。
美國B2隱形轟炸機
空軍作戰任務主要是協助及配合地面部隊攻勢及行動。一般常規戰爭,會先由偵察機進行偵察行動,最初會由空軍提供重型火力攻擊,摧毀敵方主要防空設施,電力設施,軍事基地等重要目標,再由轟炸機進行轟炸,及以戰機進行精確範圍的空對地攻擊,才由地面部隊進攻,而戰爭過程中亦會配合地面部隊而作攻勢。同時,以擊退敵人航空部隊為目的而進行的制空任務也是必須的。
中國空軍
航母艦載機隊是二戰後興起的空軍力量空軍的部隊中,最為一般人所熟知的就是飛行部隊,特別是擔負制空任務的戰鬥機部隊。為了執行對地面的攻擊與支援,而有以精確打擊為職的攻擊機部隊與以大規模毀滅性打擊為職的轟炸機部隊。而為了保護己方機隊與地面部隊不受敵機攻擊,因此有戰鬥機部隊進行爭奪制空權的任務,電子作戰機進行戰場中的電子作戰支援,規模較大的空軍則還有空中預警管制機隊負責空中作戰指揮。
支援機隊方面,運輸機隊一般也屬於空軍,負責(包含陸海空三軍的)武器裝備與人員的空中運輸,部份守備範圍廣大的空軍還有空中加油機隊對友機進行空中加油以延伸飛機航程。各種情報搜集由偵察機隊執行。救援直升機負責在飛機失事時,飛行員及空勤人員的救援工作。
地面上主要是各基地的地勤部隊,包括飛機整備修護的整備單位與修護工廠等,與基地勤務相關的地面管制單位、油料、彈藥等補給單位、人事、作戰、後勤等文書單位,與專責的通信部隊、氣象單位、情報單位等。另外還有保衛機場及設施的警衛部隊與防空部隊。區域防空導彈部隊也常由空軍統一指揮。
空軍有專門訓練飛行員的飛行訓練部隊,以及訓練地勤人員或其它空勤人員等各種勤務的單位。各種空軍人員的人才招募與養成機構、作戰相關的研究機構、後勤採購與物流的單位等也是必須的。
部份大國也在空軍下設置職司戰略打擊任務的陸基戰略導彈部隊,以及執行大範圍的影像或電子情報搜集的戰略偵察部隊,目前太空作戰部隊中最主要的戰力也是各種情報與通信衛星。
依據作戰上的需求,空軍也轄有執行特殊任務的特種部隊,某些國家也將空降部隊編製在空軍內。值得一提的是,二戰時德國空軍轄下甚至有野戰部隊的編成。這種單位的出現,一方面是藍色作戰損失超過預期,必須增加地面部隊的規模,另一方面則是戈林因其政治野心而擴編空軍后,捨不得將已有的軍力放棄掉,而堅持必須留在空軍的結果。最後總共編成了二十二個師團,但是由於兵力構成、武器裝備、訓練與經驗均有不足,加上部隊內原空軍人員與調派來協助的少量陸軍人員間的派系摩擦,這些“不務正業”的部隊通常也只是擔負據點防禦的任務,而不像正統的陸軍那樣能夠發起進攻。
擁有航空母艦的大國海軍,其艦載機隊的規模與完整性常常不下於一些小國空軍,而且也能對地面目標發起攻擊,或是在陸地上空執行制空權的維持,包括戰鬥機、攻擊機、預警機、加油機、偵察機等主要戰力一應俱全,但是它們仍然是海軍航空隊而不是空軍。中等國家海軍也都有隨艦出航的反潛直升機進行反潛任務,負責反潛與水面巡邏等的監視與戰鬥的反潛機與巡邏機,這類陸基但以水面作戰為主的機隊一般也是配屬於海軍。
陸軍一般都擁有各式直升機組成的陸軍航空隊,以執行快速反應及三度空間的立體作戰,包括運輸、偵察、攻擊等用途的直升機與無人飛機都被廣泛使用。但是空軍與陸軍航空隊同樣以地面基地為營,也以對地面部隊的支援為主要任務,性質上有所重疊,事實上像美國空軍就是自陸軍航空隊獨立出來,因此必須先做好區分。以美國為例,在空軍能夠滿足陸軍所必須的各種空中支援的前提下,陸軍不得擁有可載人的定翼機,只能操作各種旋翼機與無人定翼機,而空軍則不得操作各種有人旋翼機,但救難用與特種作戰用的則不在此限。
另外像美國海軍陸戰隊等也擁有自身的少量艦基與陸基飛機和旋翼機,這些主要是用於登陸作戰中所需要的對地支援、運輸等任務。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情況又有所不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擁有三個師,數百架各型戰機,但是其職能被嚴格定義為掩護海軍艦隊的出擊,三個海航師分別配屬三大艦隊。而解放軍空軍,則承擔起國土防空和對地對海支援的任務,並且一併指揮地空導彈部隊,和海軍航空兵職能有部分重疊。
和大多數國家不同,中國的空降兵部隊是隸屬空軍的,儘管在實際的作戰和指揮體繫上,會下放到軍區和前線指揮部。而中國的陸軍航空兵現今只裝備直升機。
前蘇聯/俄羅斯的空中力量分為空軍和國土防空軍,國土防空軍負責國土防空,並指揮地空導彈部隊。空軍則只負責戰區制空權的爭奪和對海,對陸的空中支援。前蘇聯/俄羅斯也有海軍航空兵部隊,其主要組成部分是原航母艦載機隊(與中國海軍航空兵主要是陸基飛機又有所不同)。
油氣彈是空軍僅次於核武器的大威力對地武器。
因為空軍在空中作戰,所以空軍的裝備都是以飛機、導彈、炸彈為主,甚至核武器。飛機通常以用途分類,例如戰鬥機、攻擊機、轟炸機、運輸機、預警機、偵察機、電子作戰機等。另外還有地面勤務所需要的各種支援車輛,如油罐車、電源車、氣源車、掛彈車、拖曳車等。空軍戰機需要有機場才能起降與存放,而脆弱的機場就必須擁有自衛武力,等於是小型的陸戰,所以也會有高射炮、輕裝作戰車輛等。
自世界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后,歐洲一些國家開始研製飛機並將其用于軍事領域。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飛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逐漸被大多數國家所重視。戰後現代科技的發展為空軍裝備了大量現代化武器裝備,是空軍逐漸成為具有多兵種的合成軍種。
運輸航空兵是指以運輸機和直升機為主要裝備執行空中運輸任務的空軍兵種。其主要任務是為己方作戰部隊運輸武器裝備和物資器材,保障部隊實施空中機動和空降作戰。
偵察航空兵
偵察航空兵是指以偵察機為主要裝備從空中獲取情報的空軍兵種,以聯隊或獨立團為單位進行編製。其主要任務是偵察敵重要目標及作戰地形、氣象等情況,以保障軍種、兵種作戰行動的順利實施。
殲擊航空兵是指裝備殲擊敵空中飛機或者其他空襲武器的空軍兵種,通常以師、團、大隊、中隊和聯隊的序列進行編製。其主要任務是實施航空偵查,抗擊敵人空襲,掩護地面部隊和艦艇部隊,保障其他空軍兵種的作戰行動,以奪取制空權。
轟炸航空兵
轟炸航空兵是指裝備轟炸機以火力突擊地面、水面目標的空軍兵種。其主要任務是實施航空偵查和電子對抗,突擊、破壞敵後方的重要目標,配合陸軍部隊、艦艇和空降部隊的作戰行動,參與制海權、制空權。
殲擊轟炸航空兵
殲擊轟炸航空兵是指裝備殲擊轟炸機以火力對地進行戰役戰術縱深突擊的空軍兵種。其主要任務是以常規武器或核武器摧毀或壓制敵方,對地面作戰部隊進行強大的火力支援,參與奪取制空權的作戰行動。機動性更強的超音速殲擊轟炸機,威力更大的武器,性能更優越的導航、火控系統的投入使用將極大地提高殲擊轟炸兵的作戰能力。
空軍[進行空中作戰的軍種]
空軍[進行空中作戰的軍種]
中國是建立航空部隊較早的國家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后,武昌、上海都督府分別成立了航空隊。1913年,北京政府在北京南苑建立中國第一所軍事航空學校。1915年,孫中山在日本創辦“中華革命黨飛行學校”,倡導航空救國,后在廣州革命政府設立航空局,辦航校,成立飛行隊。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航空署,開始收編各省航空部隊,建立統一的空軍。
早在20年代,中國共產黨就選派幹部去蘇聯學習航空技術。抗日戰爭初期,又選派40多名紅軍幹部進新疆航空隊學習。解放戰爭時期,於1946年在東北建立我軍第一所航空學校,培訓了一批飛行員和航空工程機務幹部。1949年3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組建軍委航空局,統一領導中國人民航空事業。同年7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決定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8月15日,毛澤東主席題詞:“創造強大的人民空軍,殲滅殘敵,鞏固國防。”指明了未來人民空軍的任務。1951年2月,正式確立“在陸軍基礎上建設空軍”的方針。以陸軍調來的建制機構和軍事指揮幹部、政工幹部為基礎,以東北航校的人員為骨幹,吸收一批知識分子和原國民黨航空技術人員,先辦航校,后建部隊,人民空軍在短期內迅速成長起來。1949年12月-1950年1月,第一批航校建成開學。1950年8月,組建第一支空降兵部隊——空軍陸戰第1旅。隨後又陸續組建殲擊、轟炸、強擊、偵察、運輸航空兵師、團和新的院校,成立了各軍區空軍領導機關。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空軍開始裝備國產飛機。1957年,防空軍與空軍合併,空軍編成中增加高射炮兵、雷達兵、通訊兵、地空導彈兵等兵種。1958年,組建地空導彈部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空軍已成為具有現代武器裝備、能遂行多種作戰任務的多兵種合成軍種。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現有39.8萬人,下轄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戰區空軍和1個空降兵軍。
年代時期 | 司令員 | 任職時間 | 政治委員 | 任職時間 |
文革前 | 劉亞樓 | 1949-1965 | 蕭華 | 1949-1950 |
吳法憲 | 1957-1965 | |||
文革時期 | 吳法憲 | 1965-1971 | 余立金 | 1965-1968 |
空缺 | 1971-1973 | 王輝球 | 1968-1973 | |
馬寧 | 1973-1977 | 傅傳作 | 1973-1975 | |
張廷發 | 1975-1977 | |||
改革開放后 | 張廷發 | 1977-1985 | 高厚良 | 1977-1985 |
王海 | 1985-1992 | 朱光 | 1985-1992 | |
曹雙明 | 1992-1994 | 丁文昌 | 1992-1999 | |
于振武 | 1994-1996 | |||
劉順堯 | 1996-2002 | 喬清晨 | 1999-2002 | |
喬清晨 | 2002-2007 | 鄧昌友 | 2002-2012 | |
許其亮 | 2007-2012 | |||
馬曉天 | 2012- | 田修思 | 2012-2015 | |
於忠福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