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

水滸傳中宋江的詩詞

《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是小說《水滸傳》中宋朝農民起義領袖宋江的一首詩詞。詞的上片自述身世抱負、語句通俗直言不諱。“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二句顯示出宋江對自己文才武略的自信心。下片寫遭受迫害的詞人,記述詞人受到官府的酷刑后,又變成了流放犯,被發配到江州鬱積在心中的憤懣因酒醉噴發而出,豪情縱橫地抒發了他深藏於心中的不凡懷抱。該詞格調高昂激越。寫作手法是由低到高、由柔到剛循序漸進地陳述與抒發,雖然語言通俗明白如話,毫無文飾,但難得的是真情實志發自心底,沒有絲毫矯揉之氣,讀其詞如見其人。

作品原文


西江月
《全宋詞》
《全宋詞》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
恰如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①雙頰,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註釋譯文


①刺文:古代刑罰的一種,在犯人臉上刺刻文字或標記,押送邊疆服役或充軍。

作品鑒賞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二句顯示出宋江對自己文才武略的自信心。“恰如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我在過去的生活中逆來順受,循規蹈矩,就好似那藏卧荒丘中的猛虎,收起爪牙,暫時隱藏自己的鋒芒,顯示出作者博大的胸懷和審時度勢智慧的頭腦。“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宋江因殺死閻婆惜,被發配江州,此句是說現在我遭到不幸兩頰刺文金印,怎麼能忍受被發配到遙遠的江州充軍?我絕不會善罷甘休!“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這一句充分體現了作者的勃勃雄心,他對未來充滿希望,想要和當權者大幹一場,其政治抱負和犧牲精神躍然紙上。
宋江獲罪刺配江州,鬱積在心中的憤懣因酒醉噴發而出,豪情縱橫地抒發了他深藏於心中的不凡懷抱,被當政者稱為“反詩”。詞中流露的“血染潯陽江口”的想法正是他後來作為農民起義領袖的思想基礎。短短的幾十個字,就讓讀者感受到他的不平、怨氣和將要有所作為的雄心壯志。
上片自述身世抱負、語句通俗直言不諱。“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是說自己文通經、史,自有經邦濟世之才;武曉韜略,知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的應變之術。然而北宋徽宗昏暗不明、賢愚不辨,重用蔡京童貫等奸佞小人,致使豺狼橫行、忠賢被黜、黎民受壓。“恰如猛虎卧荒邱,潛伏爪牙忍受”兩句採用比喻手法,以猛虎卧於深山荒丘比喻自己之不得志,只能暗中收斂起尖牙利爪忍受屈辱等待著時機到來。反映出躊躇滿志的詞人不向惡勢力低頭、敢與命運抗爭的叛逆性格。應當注意到以“猛虎”自喻,所抒發的非同尋常之志,虎為百獸之王,可以呼嘯生風。所以此處已表達了詞人有叱吒風雲、改朝換代的志向。
呼保義宋江
呼保義宋江
下片寫遭受迫害的詞人,原本具有的反叛意識便有了進一步的升華。“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兩句,記述詞人受到官府的酷刑后,又變成了流放犯,被發配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一帶)。“刺文雙頰”,指古代的黥刑,又叫墨刑,即以刀刺紋於犯人的面頰、額頭后以墨塗之,墨生於肉,則刺文不去,留下做終生的恥辱。這對於一般人尚且不堪忍受,何況是一個文武全才、胸懷大志、以猛虎自比的人!所以“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便是該詞的必然結尾,也是詞人多年壯志、滿腹積恨如山洪般地爆發,鮮明地表現了“官逼民反”、“要生存就要反抗鬥爭”的主題。“潯陽江口”,便在江州,是他流放服役之處;“血染”之義,便是真刀真槍地大幹一場,對大大小小的奸臣賊子決不寬恕。這是錚錚鐵骨的七尺男兒復仇的怒吼,不愧是後來縱橫江湖、馳騁數州、經歷十郡,一時之間宋軍不敢抗拒的義軍領袖應有的氣魄。
該詞格調高昂激越。寫作手法是由低到高、由柔到剛循序漸進地陳述與抒發,雖然語言通俗明白如話,毫無文飾,但難得的是真情實志發自心底,沒有絲毫矯揉之氣,讀其詞如見其人。

基本內容


上片自述身世抱負、語句通俗直言不諱。“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是說自己文通經、史,自有經邦濟世之才;武曉韜略,知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的應變之術。
詞作者:宋江
然而北宋徽宗昏暗不明、賢愚不辨,重用蔡京、童貫等奸佞小人,致使豺狼橫行、忠賢被黜、黎民受壓。“恰如猛虎卧荒邱,潛伏爪牙忍受”兩句採用比喻手法,以猛虎卧於深山荒丘比喻自己之不得志,只能暗中收斂起尖牙利爪忍受屈辱等待著時機到來。反映出躊躇滿志的詞人不向惡勢力低頭、敢與命運抗爭的叛逆性格。應當注意到以“猛虎”自喻,所抒發的非同尋常之志,虎為百獸之王,可以呼嘯生風。所以此處已表達了詞人有叱吒風雲、改朝換代的志向。

作者簡介


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
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
宋江,是北宋末年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元人施耐庵編、明羅貫中續的《水滸傳》,便是附會以他為首的108個兄弟被逼造反、聚義梁山泊(在今山東陽谷、梁山鄆城間)、殺富濟貧、誅戮貪官污吏以替天行道的故事而寫成。該詞寫於起義前夕,詞人因受官府迫害,被處以刺字兩頰的黥刑后,發配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一帶)之時。可說是一首典型的反叛當時封建王朝的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