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王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旗下的傀儡國
義大利王國(義大利語:Regno d'Italia),是於1861年義大利統一后建立的王國,是繼羅馬帝國之後的第一個控制整個義大利半島的國家。
中世紀洛泰爾一世(中法蘭克)的“義大利王國”國土只有義大利半島的北部,公元962年至11世紀義大利北部和中部成為“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1805年拿破崙建立了由他本人任國王的“義大利王國”(1805年-1814年),但與中世紀存在過的王國並無一點關係。
1861年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成立新的義大利王國。
在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掌權的1922-1943年這段時間裡,義大利王國也通常被歷史學家稱做“法西斯義大利”。在二戰結束前的兩年中,義大利王國轉投同盟國陣營,墨索里尼及其狂熱法西斯主義追隨者曾在義大利北部成立過一個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戰後的1946年,民怨四起,導致在公民投票中人民選擇放棄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就是現在的義大利共和國。
義大利始終承認聖馬利諾是一個主權國家,而梵蒂岡這國家,純粹是被迫的。
義大利獨立戰爭勝利,1861年義大利王國成立。
查理曼帝國的分裂
倫巴德王國的統治比之前東哥特王國相對穩定,但774年查理曼大帝率領法蘭克人以保護教宗哈德良一世為名征服了倫巴德王國。查理曼大帝保持了義大利-倫巴底王國的獨立形式,但王國仍然接受法蘭克人的區域劃分、參與他們的內戰和法蘭克王國的繼承爭議等。
781年,查理曼大帝封他的次子義大利丕平為義大利國王以管理新征服的倫巴底王國,從此義大利由加洛林家族及與其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所統治直到961年。961年,由於義大利政局的動蕩,再加上教皇的求救,最終使得奧托一世再次進攻義大利,他的軍隊沒有遇到什麼有力的抵抗就進入到義大利王國首都帕維亞。其後,奧托一世於此自封為義大利國王。962年,奧托一世抵達羅馬,並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由此開創神聖羅馬帝國,義大利也因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公元962年至11世紀,義大利北部和中部成為“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南部則為拜占庭領土,直至11世紀諾曼人入侵意南部並建立兩西西里王國。12~13世紀神聖羅馬帝國在義大利的統治瓦解,分裂成許多王國、公國、自治城市和小封建領地。
倫巴德王國(568–774年)
拿破崙時代義大利王國國旗
1805年又改製為義大利王國(Regno d'Italia),作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旗下的傀儡國,由拿破崙本人當任國王,範圍包括了今日義大利的北部及中東部地區,首都位於米蘭。同年,法蘭西帝國在奧斯特利茨大捷后,於12月27日與奧地利簽署普雷斯堡和約,奧地利將威尼斯割讓給法國,拿破崙將威尼斯併入義大利王國。1814年,拿破崙宣布退位,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義大利王國一同滅亡。
隨後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上,原王國領地建立倫巴底—威尼西亞王國,仍由奧地利皇帝兼任國王。1859年倫巴底部分割讓與撒丁王國。1866年,威尼斯部分割讓與新成立的義大利王國。
19世紀50年代,撒丁王國首相加富爾積極推行“自上而下”的統一政策,經他和加里波第的等人努力,1861年3月撒丁王國改號為義大利王國,定都佛羅倫薩。義大利王國繼續謀求統一。1866年,義大利趁普奧戰爭進行之機會,收回了威尼斯地區。但羅馬及其附近教皇國還依傳法軍勢力割據一方。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義大利乘拿破崙三世調回駐羅馬法軍的機會發起攻擊,於9月20日佔領羅馬。義大利與羅馬合併,教皇庇護九世只得退居梵蒂岡。至此,義大利統一大業完成,為資本主義發展開闢了道路,但也仍然保留了不少封建殘餘。1871年1月,義大利王國首都由佛羅倫薩遷到羅馬。
1870年的義大利王國
除此之外,識字是這個時代的大問題,1871年人口普查表示,百分之61.9的人是文盲,義大利有百分之75.7的婦女是文盲。文盲率遠高於同一時間的西歐國家。一些歷史學家稱,政府在這個時候對識字都非常寬鬆。義大利政府試圖在自由時期減少文盲,為建立國家資助的學校教授義大利語。公共教育最差的地方在義大利南部,因為當時獲得的資金最少。
生活水平低,在自由時期,特別是在義大利南部,經常爆發各種疾病,如瘧疾和流行病發生。最初是在1871年,每1000名就有30人死亡人的高死亡率,在1890年減少到每1000名就有24.2人死亡。此外,兒童出生后一年死亡率,1871年為百分之22.7,而兒童五歲前死亡率非常高,達百分之五十。在1891年至1900年,兒童每出生一年,生存率就會低百分之17.6。經濟與基建
加里波第
義大利政府於19世紀70年代投入巨資發展鐵路,從1870年到1890年,建造超過兩倍長度的鐵路。 1881年的人口普查發現,超過1百萬勞動者長期就業不足。
1900年,義大利的一部分部隊參加了八國聯軍攻打中國的義和團。1901年9月7日,清朝特許權割讓天津給義大利。
義大利王國國徽
義大利參戰後,軍隊在邊境沿線男性人數超過40萬。然而,奧地利防禦很強,即使他們是人員不足,但仍然成功地擋住了義大利的攻勢。義大利軍官訓練相比起奧匈和德國的軍隊明顯不足,另外,義大利部隊彈藥供應嚴重不足,這問題持續阻礙佔領奧地利領土。在第一年的戰爭,戰場上條件差導致爆發霍亂造成大量的義大利士兵死亡。義大利士兵的士氣低落,他們即使在休假,仍被禁止進入電影院或酒吧。但是,當戰爭即將發生,酒精免費提供給士兵,以緩和緊張心情。為了保持士氣,義大利軍隊開了一些講座。
1916年後,義大利的情況更糟。同時義大利面臨短缺的軍艦,被潛艇攻擊增加,運費飛漲,糧食供給士兵的問題,缺乏原材料和設備,義大利以高稅收來維持戰爭。1917年,法國、英國和美國表示願意派軍隊到義大利幫助抵禦同盟國,但遭義大利政府拒絕。
1917年,俄國因俄國革命退出戰爭。東方戰線戰爭結束,更多的匈牙利和德國軍隊正面對抗義大利。義大利內部異議反戰日益增加,經濟惡劣加上為了維持戰爭經費,政府使用大量農村地區的收入,使農民無法維生,可供農業工作已經從480萬降到220萬。左翼婦女在義大利北部城市領導發起抗議行動,要求結束戰爭。在米蘭,示威者抗議,最終義大利軍隊被迫進入米蘭,用坦克和機槍面鎮壓,鎮壓造成近五十人死亡,其中包括三個義大利士兵,超過800人被捕。隨著奧匈帝國戰鬥結束,並於1918年11月11日對義大利下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貝尼托·墨索里尼
1922年10月28日,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命墨索里尼成為義大利總理,讓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黨追求自己的政治野心,只要他們支持君主制和利益。墨索里尼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政治領導人,成為39歲義大利總理。
• 極權社會
法西斯主義的文化與社會裡,只有法西斯將被視為“真正的義大利”,誰沒有宣誓效忠法西斯就會被放逐,不能獲得就業。法西斯政權宣傳手法,是在新聞片,廣播,電影中故意贊同法西斯主義。1926年通過法案,要求電影院要播放宣傳新聞片。墨索里尼借羅馬天主教穩定政權,縱然他之前反對教會。
• 警察國家
出於安全的制度,完整的國家權力,墨索里尼於1923年成立志願民兵,他們通常穿黑色的制服。墨索里尼主張打擊有組織犯罪,特別是在西西里黑手黨和義大利南部其他地區,法西斯在這些地方有很大的權力,這些權力使他能夠起訴黑手黨,迫使許多黑手黨逃往國外(例如美國)或被捕監禁。
• 國家主義
國家主義(Statism)是一種提倡以國家力量達至經濟或社會目標的意識形態。由於國家意識的凝聚,使一國認為其國力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並且將主要重心放在宣揚自身文化及追求自身利益,而非其他國家或超國家組織的文化與利益。如果是指一人對國家的熱愛以及為國家利益所付出的奉獻,則稱為“愛國主義”。經濟國家主義,鼓吹國家在經濟運行中佔有主要和指揮地位,其方式包括通過國有企業或其他政府機構直接參與,或通過經濟計劃間接實現。
國家主義的兩個高潮是採行中央計劃的法西斯主義,(納粹德國)和共產主義(原蘇聯),但在世界各國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從二戰結束至原蘇聯解體,許多西歐國家採用了混合經濟體制(10—45%的公有制)。在新加坡,60%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自於政府相關企業。
1924年的義大利王國
當德國於1933年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納粹黨)取得權力,墨索里尼說:“這次勝利,希特勒就是我們的勝利”。雖然納粹不贊成墨索里尼和法西斯義大利,但希特勒早就崇拜墨索里尼的口才和能力。繼佔領衣索比亞,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企圖改善各自國家的關係,但在私人,個人和政治緊張局勢仍然存在。這兩個意識形態有顯著的相似之處,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1934年6月第一次見面,商討奧地利的獨立危機問題。私下,墨索里尼說希特勒只是“一個愚蠢的小猴子”。
1940年的義大利海外殖民地
到了1943年,已經失去義大利政府及民眾支持的墨索里尼,對於世界來說,墨索里尼被看作他的國家沒有能力和缺乏訓練的軍隊在戰鬥中失敗。尷尬的墨索里尼被國王奪去權力。法西斯成員投票以廢除墨索里尼作為黨的領袖。幾天後,即1943年7月26日,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正式取消墨索里尼總理職位,墨索里尼被立即逮捕。義大利簽署了停戰協議,然後與同盟國共同對抗納粹德國的戰爭。
義大利王國海軍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的兒子翁貝托二世於1946年被迫退位,義大利在1946年6月2日舉行的公民投票后正式成為現時的義大利共和國。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ctor Emmanuel II of Italy) (1861年至1878年):義大利王國第一位國王。
翁貝托一世(Umberto I of Italy)(1878年至1900年):批准與德國和奧匈帝國同盟。在1900年被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暗殺。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1900年至1946年) :經歷義大利國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
翁貝托二世(1946年) :義大利的最後一位國王,呼籲義大利公民投票是否將保留君主制,贊成義大利共和。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
翁貝托一世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
翁貝托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