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大賓
明朝時期探花
戴大賓(1489—1509),明代探花,翰林院編修。字賓仲、寅仲。福建莆田(今荔城區新度鎮塘東)人。出身官宦之家。
他從小勤奮好學,聰明過人,三歲就學背詩文,五歲便能吟詩作文,尤善聯詩作對,被稱為神童。弘治十三年(1500),中秀才。弘治十四年(1501),中舉人(鄉試第三)。正德三年(1508),會試第二,殿試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編修,被稱為“少年進士”。他的殿試策卷一經刊出便流播海內。時太監劉瑾弄權,其兄女有才姿,瑾欲妻之。為飭邸舍,大賓佯狂得免。后得罪劉瑾受害。正德四年(1509),告假返家奔母喪,不幸在歸途中病逝。他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
村裡人聽說戴大賓才華橫溢,於是,有人想考考他,給他出一個對:“土坂,土鯰,土粘身”,要他也以本地的地名、特產應對。這還能把他難倒嗎?只見他往周遭環顧一下,便不假思索地應答:“水南,水牛,水淹腹。”他的妙對,令大夥拍手叫絕。
戴大賓有一個好耍小聰明的嫂子。有一回,大賓端著碟子向嫂子討醬。嫂子接過碟子后說:“人家都說你是個大才子,今天,我出一個對讓你對,若對上,我就給你醬;否則,就別怪我小氣。”“嫂子你儘管出,我不會讓你失望的”,大賓當仁不讓。“大賓乞,大賓吃,大賓做乞丐”。“阿嫂好,阿嫂稍(美),阿嫂做貨騷”。大賓不慌不忙一字一頓地反唇相譏。“你……唉!”自討沒趣的嫂子被噎得無言以對,狠勁地把碟子甩在地上。於是,便有了“乞無醬,打破碟”的掌故。
有一天,大賓到村裡一家店鋪買拂手。這店老闆也並非等閑之輩,他見大賓光臨店鋪,忙迎上前,笑道:“大賓,我出個對,你對上了;就送你一把,對不上,這拂手就……”“快點”,他催促著。“拂手拂塵不拂手”。“鋤頭鋤地不鋤頭。”他只瞟了一眼貨架上的東西后便脫口而出,爾後信手取走拂手揚長而去。
大賓善對令不少才人都想當面一試。一日,大賓欲往闊口舅家做客。當他途經闊口橋時,忽見橋頭有人攔住他的去路。心想:莫非又有人 給我出難題了,果不其然,其中有一書生模樣的年輕人打拱作揖道:請問您就是戴大叔嗎?”在下便是,有何見教?”“久仰大名,小生只是 想向您討教一下,不知您肯賞臉否?”“好,但說無妨”。“那就恕我冒昧了,”小生指著闊口說出了上聯:“地名闊口何無舌?”了不起,端的出的好對呀!讚歎之餘,不免生出些許憂慮,心想說什麼也不能栽在這個後生手裡。就在他犯難的當口,猛抬頭看見眼前的壺公山,茅塞頓開,朗聲答道:“山號壺公豈有須!”如此工整的對仗,堪稱珠聯璧合,無可替代。
弘治九年(1496),大賓八歲,父親送其黌門就讀。他通《四書》,精《五經》。一天,塾師有意試其才華,以廳堂上座椅為題曰:“虎皮褥蓋學士椅。”大賓不假思索地答道:“兔毫筆寫狀元坊。”老師讚賞曰:“奇才奇才。”
弘治十三年(1500),大賓十二歲,他進城參加秀才考試。諸生見其年少,笑問:“欲為何官?”大賓答道:“居官閣老。”眾人戲曰:“未老思閣老。”大賓答道:“無才做秀才。”眾人皆大笑!縣試后,大賓果中秀才,一時名噪郡城。
弘治十四年(1501),大賓十三歲,眾人以其年雖幼,則學長於眾人,就推薦他參加福建鄉試。一日夜,他宿住榕城一客棧,聽著隔房一書生多次吟對:“口含筆尾唇點墨”,卻未聽到下句。大賓聽了有點不耐煩,準備睡覺。這時桌上的油燈昏暗,他用尾指挑了一下燈芯,忽然想起,馬上大聲對出:“手蘸燈芯指沾油。”那時書生多次未能對的下題,卻聽大賓為其對出下題,即往客房道謝!這次鄉試,大賓中式,果中舉人第三名。可謂天上麒麟,不啻人間鳳凰,一時在八閩大地傳為佳話。
戴大賓到了九鯉湖,先行觀賞九鯉湖風光,並作《詠九鯉》詩云:“雲霞莽相逐,水天同一色。何處有瑤花?湖空秋月白。”讚美九鯉湖光山色艷麗多姿的美景。爾後,又到九仙祠,看到壁上懸掛著一幅九鯉湖風景畫卷,他細觀品賞畫幅,詩興正濃,即作《九鯉湖圖說》,描述了九鯉湖名山秀水的美麗和九鯉升天的傳說。
戴大賓在京得中探花后,當時朝中權臣劉瑾談姓胞兄,有一女過養劉瑾膝下,愛勝己出,年紀及笄,才姿絕代,思覓夫婿,羨慕美貌探花郎大賓。大賓知道后道:“我是朝廷之子,豈能做奸臣之婿。”婉言謝絕,劉瑾聽后,對大賓懷恨於心,欲以加害。
正德四年(1509),戴大賓接到家書,得悉慈母病逝,痛不欲生,且家中愛妻尚未舉行婚禮。於是告假返家奔喪,不幸在歸途中病逝,斯時他才2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