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達鎮

銀達鎮

銀達鎮,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下轄鎮。

1949年以前,為河北鄉。1983年,改為銀達鄉。2005年9月,懷茂鄉併入,設立建制鎮。截至2020年6月,銀達鎮有9441戶,30825人;下轄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拐壩橋村。

概況


銀達鎮位於肅州區西北部,平均海拔1400米。面積232.12平方千米,人口30825人(截至2020年6月)。轄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銀達村。景點有清水河旅遊開發區。

沿革


1949年以前,為河北鄉。
1950年,屬河北區。
1954年,組建五四永豐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建永豐公社。
1961年,分建銀達、楊洪、懷茂公社。
1965年,楊洪公社併入銀達公社。
1966年,復稱永豐公社。
1968年,改名銀達公社。
1971年2月,為紀念毛主席在《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給“關於酒泉縣銀達鄉是怎樣開展農民業餘文化教育的”一文的批語,將永豐公社更名銀達鄉公社。
1983年,改為銀達鄉。
2005年9月,懷茂鄉併入,設立建制鎮。

基本情況


小城鎮面積6萬平方米,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600米,鎮區內有主幹道路1條1公里,轄區內大小單位9個,個體商業門點28個,暫住人員及從業人員達270人,隨著小城鎮建設的發展,集鎮框架已初步形成,投資210萬元,新建了政府綜合辦公大樓,投資80萬元改建和擴建了鎮中心衛生院,投資120萬元建成銀達信用社辦公大樓,投資15萬元建成鎮中心汽車站,2007年底新建成2600平方米的商業小街。
2006年全鎮經濟總收入7.08億元,其中:農業收入2.26億元,二、三產業收入4.82億元,財政收入35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88元。至2006年底,全鎮現有各類企業837戶,從業人員9868人,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4.73億元,營業收入3.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鄉鎮企業的收入1482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銀達鎮把文化積澱融入全鎮經濟發展中,從單純發展文化中跳出來,培育以產業文化、致富文化、科技文化為主的“大文化”,並初步形成了“小文化”帶動“大文化”、“大文化”帶動經濟大發展的新格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銀達鎮轄14個行政村:銀達、蒲上溝、佘新、拐壩橋、譚家堡、楊洪、明沙窩、懷中、懷茂、黑水溝、關明、六分、西壩、南壩;下設9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銀達鎮下轄14個行政村:拐壩橋村、銀達村、蒲上溝村、佘新村、譚家堡村、楊洪村、明沙窩村、黑水溝村、懷茂村、六分村、懷中村、關明村、西壩村、南壩村,95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拐壩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銀達鎮地處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西端,位於肅州區城區以北7千米處;東鄰三墩鎮,南毗泉湖鎮,西壤果園鎮,北隔夾山與金塔縣相連。鎮域東西寬20.5千米,南北長25.6千米,總面積37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銀達鎮地勢西高東低,坡度4%,海拔高度1300—1500米。
氣候
銀達鎮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多年平均氣溫6℃—8℃,1月份平均氣溫-9.3℃,極端最低氣溫27.6℃(1996年12月27日);7月平均氣溫25.5℃,極端最高氣溫38.7℃(2008年7月16日)。無霜期年平均176天,年均日照時數達3033.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7.3毫米,年均蒸發量2148.3毫米。
水文
銀達鎮境內有清水河、討賴河、鑽洞湖3條河流,年徑流量4710萬立方米。有乾渠6條,總長度44.9千米,支渠41條,總長度215.4千米。
自然災害
銀達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大風、霜凍等。雹災平均3年1遇,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11年6月11日,降雹時間約30分鐘,涉及境內西壩、南壩兩個村,受災面積達2000餘畝。
自然資源
銀達鎮有耕地面積82060畝;水域濕地、草場面積達到81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銀達鎮轄區總人口30624人;總人口中,男性15572人,佔50.8%;女性15052人,佔49.2%;14歲以下4887人,佔16.0%;15—64歲22805人,佔74.5%;65歲以上2932人,佔9.6%。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7‰,人口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長率2.9‰。
2017年末,銀達鎮有常住人口20960人。
2018年末,銀達鎮戶籍人口有30064人。
截至2020年6月,銀達鎮有9441戶,30825人。

基礎設施


道路建設

銀達鎮
銀達鎮
銀達鎮交通網路發達:酒泉至航天城高等級公路縱貫全鄉,鄉村柏油公路四通八達,渠、路、林配套,村村通車。全鎮有道路316條,228.2公里,其中:主幹道路2條(酒銀公路、酒航公路),23.8公里,酒航公路穿鎮而過,鎮範圍內為13.8公里;鄉村道路20條,51.5公里,村組道路104條,100.1公里,居民點道路190條,74.3公里。全鎮範圍內已硬化鄉村道路21條,71.8公里,無硬化10條26公里,居民點道路已硬化174條,67公里,無硬化11條,7公里。

水利設施

全鎮水利設施基本完善,屬井河混灌區,流水長年不斷主要水源來自討賴河流域水源和清水河自然水系,流經4個行政村,40個村民小組,流經長度16公里,全鎮有水庫15座,轄區內現有水面面積5300畝,2006年全鎮水產品產量達到450多噸。有機井540眼,支渠46條,92公里,農渠1360條,2200公里。銀達村、蒲上溝村、譚家堡村、佘新村、妥家溝村利用農業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了渠道鋪設和機井維修。

住宅建設

全鎮共有農戶7555戶,按結構分類:磚混結構住宅712戶,佔總農戶的9%,磚木結構1768戶,佔總農戶的23%,磚土木結構5088戶,佔總農戶的67%,銀達鎮十分重視小康住宅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已達到小康住宅標準的1530戶,建成高標準的小康住宅示範點5個。

能源利用

銀達鎮有秸桿氣站一個,用戶360戶,全鎮有沼氣能源利用戶1050戶。全鎮共有太陽能熱水器的用戶為380戶,簡易太陽灶農戶為240戶,佔到總農戶的48%,燃氣灶用戶為2789戶,佔總農戶的36%。

通訊及信息網路

通訊及信息網路健全:全鄉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200戶,入戶率達72%,程式控制電話入戶率達67%。

經濟發展


銀達鎮
銀達鎮
綜述
2011年,銀達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222元,比上年增長13%,是1978年的23倍。
2018年,銀達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2019年,銀達鎮經濟總收入達到23.61億元,較上年增加23174.98萬元,增長10.8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760元,較上年增加1391元,增長7.4%。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000餘人,開展勞務技能培訓23期1010人,勞務輸轉7390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56億元。
農業
銀達鎮
2011年,銀達鎮農業總產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20%。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21788畝,總產量12438.42噸,其中小麥4551.9噸玉米7787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精作制種、蔬菜、食用菌等。
2011年,銀達鎮經濟作物面積達5.3萬畝,其中精作制種面積18000畝,秋菜複種面積13000畝,洋蔥種植面積13000畝,日光溫室種植面積1833畝,拱棚蔬菜種植面積6526畝,蔬菜總產量6.8萬噸。
銀達鎮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8929頭,年末存欄13345頭;羊飼養量11.80萬隻,年末存欄6.96萬隻;牛飼養量10301頭,年末存欄6101頭;家禽飼養量182.82萬羽,上市家禽86.3萬羽。
2011年,銀達鎮有各類大中型農業機械3235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白菜、玉米制種、洋蔥等。
2019年,銀達鎮農業經濟總收入達到60918.62萬元,較上年增加4972.35萬元,增長8.89%。
2019年,銀達鎮新建改建戈壁日光溫室400畝122座,新增塑料大棚515畝286座,重點培育建設設施蔬菜、高原夏菜、色素辣椒、精作制種、優質林果等特色產業基地,新增高原夏菜5036畝、訂單化大麥青苗1000畝,特色林果447.3畝,建成百畝林果基地2個、林下經濟示範點1個,全鎮設施蔬菜達到2.6萬畝、複種秋菜達到1.8萬畝、精作制種達到2.5萬畝、色素辣椒達到6900畝。新購引進優質黑毛驢1000頭。新改擴建標準化養殖場(區)2個,全鎮畜禽飼養總量達到193萬頭(只)。培育專業合作社4家,家庭農場兩家。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866畝,土地流轉面積累計達到2.09萬畝。
工業
銀達鎮工業以機械加工、鑄造、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末,有各類工業企業989家,從業人員8873人,工業總產值10.05億元,銷售收入7.46億元,實現利潤1770萬元,上繳稅金981萬元。
商業
2011年末,銀達鎮有商業網點450個,職工6500人,農副產品運銷戶達960戶,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億元。鄉村集貿市場3個,年集體貿易成交額1080萬元。

資源狀況


水資源豐富

銀達鎮
銀達鎮
銀達鎮環境優美,水資源十分豐富:有魏家灣、陳家壩等15個大型蓄水庫,北大河、清水河兩條河流。尤其是聞名遐爾的清水河兩岸風光旖旎,鳥叫蛙鳴,魚成塘,鴨成群,形成江南水鄉的自然風貌。沿岸休閑度假村鱗次櫛比,環境十分優雅,休閑、度假、旅遊者絡繹不絕。由區、鄉兩級聘請北京達沃斯顛峰旅遊規劃設計院以“大漠濕地生態公園”為主題對清水河進行了規劃設計,對清水河旅遊資源進行全面開發已經開始。清水河旅遊開發項目:該項目西起魏家灣水庫,東至花園水庫,東西長約7公里。此項目建設修通了1.53公里的沙石主幹道路;總投資1100萬元的光明遊樂園,一期工程現已完工,已建成投資在20-40萬元左右的小型旅遊休閑接待點5處,年接待遊客達3000人次。2007年計劃再建成10戶高標準農家園,同時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土地肥沃

農業基礎條件良好:土地平坦肥沃,適宜小麥、玉米、瓜類、棉花、甜菜、酒花、各類蔬菜、豆類等10大類52個品種的農作物種植。農田採用井水河水混灌,農渠網路四通八達。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銀達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643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2所,在校生1680人,專任教師15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銀達鎮教育經費達1812.7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75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37.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4.1%、37.3%、-34.5%。
科學技術
2011年末,銀達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17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41人,經營管理人才127人,技能人才233人,農村實用人才475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銀達鎮有農民業餘藝術團1個,農民自樂班14個,歌舞班38個,社火隊14支,家庭演唱隊136個,擁有1500餘名業餘文藝骨幹。藝術團自編地方戲21種160多部,創新傳統社火25種,民間曲藝11類,累計演出達2000餘場次。《勤勞致富多光榮》《織手巾》等七部民間曲藝,被中央電視台錄製播放。《洞房花燭夜》獲甘肅省“五個一工程”創作優秀獎。傳統社火組合“太平年”獲甘肅省群星藝術節廣場舞蹈比賽銅獎。農民業餘藝術團自編自演的參賽劇目《摔罐》2003年參加全國群星獎戲劇類比賽中獲銀獎,2006年在甘肅省第一屆農民業餘文藝調演中獲一等獎。
2011年末,銀達鎮有體育場地16處。農民體育協會1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6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農民運動會、五四籃球賽及各村舉辦的元旦、五一運動會。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9.1%。
2019年,銀達鎮新建組級文化室12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銀達鎮有鄉鎮衛生院2所,村衛生所19個;病床71張。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衛生廁所普及率7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0600人,參合率99.7%。
社會保障
銀達鎮(2張)
2011年,銀達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00戶,人數2688人,支出194.6萬元,比上年增長2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8人,支出23.1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7人,支出15.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60人次,臨時救濟96人次,支出3.8萬元。救災支出20萬元,比上年增長5.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6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2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1.1萬元,比上年增長5.3%。
2019年,銀達鎮共發放各類惠農補助資金2264.25萬元,受益群眾3萬餘人。共清理條件好轉和“五有”困難戶256戶;落實“一戶一策”脫貧攻堅幫扶措施,爭取到戶產業扶持資金203.9萬元,實施扶貧互助資金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13個,修建圈舍9戶,調引牛羊44戶,491頭只,發展“五小產業”2戶,架設光伏發電150千瓦,實施光伏扶貧51戶,申報落實“雨露計劃”資助困難學生12名。完成農村婦女“兩癌”檢查3100名,孕前優生檢查155對,三個村申報為省級衛生村,兩個村申報為市級衛生村。實施18個“水塔”水源地保護工程和人飲管網入戶工程。
水利工程
截至2019年,銀達鎮有大小水庫23座。
基礎設施
2019年,銀達鎮新建譚家堡村文化劇場並配套建成佔地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
2019年,銀達鎮實施人飲管網入戶工程,架設管網16.8千米。鋪築道路28千米,襯砌渠道34千米,鋪設節水管道30千米,輻射面積4300畝。實施12個村光伏發電項目和2個日光溫室建設;整治提升居民點13個,完成戶廁629戶;鑒定安全住房6203戶,完成危房改造41戶,維修加固受災房屋22戶。

交通運輸


銀達鎮境內有酒航公路穿境而過。至2011年,縣、鄉、村道路316條,總長228.2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銀達鎮漢代時有“銀地”之稱,元代蒙古族西徵到此,發現水肥草美,許多蒙古人便定居此地,漢民稱其為“達子”。後人取“銀地”“達子”二者之意,稱為“銀達”。
文物古迹
銀達鎮有長城遺址橫貫全境,主要的有明長城明沙窩段、明代新添墩段、明代三十里大墩等,還有漢代明沙窩東灘墓群、古生代象牙石等歷史遺跡,大多被酒泉市列為文化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2019年,銀達鎮在濕地大道沿線集中打造千畝花海,新建農家樂1家,基於清水河濕地景區、六分西湖景區,建設景觀道路24千米,步行木棧道4.4千米。吸引遊客2萬餘人,全年旅遊接待人數增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