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祭冬
由祭天等儀式組成的民俗活動
三門祭冬是流傳了700多年的文化盛宴。
三門祭冬以亭旁鎮楊家村祭冬規模最大、程式最完整、傳承最完好。同時,三門祭冬又是以楊家村祭冬活動為藍本申報非遺項目的。亭旁楊氏家廟創建於明洪武初年。《禮記》載:大夫三廟,士二廟。楊氏乃帝王之裔,故稱宗祠為家廟。建成后,楊氏子孫就把冬至祭祖作為尊祖敬宗的頭等大事,逐漸形成一套隆重的儀式。清雍正年間,楊氏族人重建家廟,1986年再度擴建,2016年,為了慶祝三門祭冬入世遺,楊氏家廟又進行了一次修繕。
三門祭冬由祭天、拜祖、祝壽、老人宴等儀式及與之伴生的民俗文化、飲食文化組成。甄選祭冬儀式祭者是首要,且有一套嚴格的禮俗制度。主祭一人,陪祭四人,讀祝一人,喝禮一人,以及執事、童男童女若干人。準備的祭品也很講究,擺在最前面的是五祀,接著是大盤、小碟、大碗,最後是酒、湯等。擺盤裡有十葷十素、各種糕點、水果糖果、雞蛋乾果等,極盡豐盛,展示的是一年的好收成。
取長流水
冬至當天,三門縣內外20幾個村的楊姓族人會陸續從四面八方趕來,遠的有溫州蒼南、寧波象山,近的有三門海游善嶴楊、橫渡長林、健跳貓頭、海潤長灣等,他們都是近百年年內從亭旁楊家遷徙出去的,他們來的時候一般也會帶一些祭禮。
三門祭冬
目前三門有亭旁楊家村、海遊街道上葉村與健跳鎮小蒲村等6個村的姓氏保存著較完整的祭冬儀式,且每年都要舉行祭冬活動,而有的同姓村則每年輪流舉行祭冬活動,規模不一。目前,楊家村參與祭冬儀式的人員少則五六十歲,長則八九十歲,對他們來說,這些儀式都是靠現學后現用,缺少理論系統支撐,因此,在申請非遺的同時,三門祭冬也首次被以文字形式加以保留。楊家村也有意識地培養了一名祝文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