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醫融合
體育運動與醫療的結合
體醫融合從字面上理解為體育運動與醫療相結合。即用體育運動的方式、代替醫療,使身體回復健康。這是使康復人群、病症人群、病兆人群、亞健康人群迅速回歸健康的最有效途徑。
醫融合政策顧:
早,李強提,“推育健醫療、化融合展”,,習近衛健康強調“推健健康深融合”。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 2017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衛計委召開“體醫融合工作座談會”強調“體醫融合勢在必行、迫在眉睫”,“體育和醫療融合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工作和健康中國建設重要指示的迫切需要;是推動健康革命的迫切需要;是回應群眾關切的迫切需要”。2019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繼續強調“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2019年9月國務院發布《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繼續強調要“大力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同月國務院又發布《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繼續強調“推動體醫融合發展”,要“推動形成體醫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國家發改委發布《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 年)》,繼續專門強調“深入推動體醫融合。推廣體醫結合服務。豐富和發展中醫體醫結合服務。”
政策顧,醫融合政策求連貫,急迫。
以下是在“慢性病學雜誌”刊載的部分體醫融合理論:
1)運動療法聯合營養干預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2019年09期;
2)體醫融合是我國慢性病防控的必由之路,2019年08期;
3)體育醫學中健康及運動相關概念新認識,2019年03期;
4)體醫融合背景下的體育醫學,2018年05期;
5)體醫融合推動健康革命路徑探討,2017年11期;
6)體醫融合給體育和醫療帶來的機遇與展望,2017年10期;
7)健康中國建設中體育與醫療對接的研究與建議,2016年10期;
8)開展體育醫學的契機和意義,2015年6期。
體醫結合的歷史:體醫結合廣泛的應用於健身產業。
體醫結合的萌芽:2004年,倡導“身與心得健康”的青鳥健身提出“上醫醫未病之病”;
體醫結合的發展:2006年,申同健身開始用特定的健身方式改善身體狀況、回復健康。
體醫結合的新開端:2007年,五洲健身會整合健康管理專家、運動專家、營養專家,用“只有專業才能精彩”的理念,完善了“體醫結合”的標準化、專業化流程。
體醫融合
“體質監測”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2003年起,上海在全市興建社區市民健康體質監測站。近十個年頭過去了,市民對體質監測的熱度一直不是很高。全市80家體質監測站,有些幾乎成為擺設……體質監測緣何遇冷落體質監測未來生機在哪裡?記者日前進行了一番調查。
現狀:缺乏個性化服務
今年大年初六,全市60多個社區市民體質監測站統一為市民提供免費體質監測。靜安區健康體質指導中心的顧葦告訴記者,來他們這裡的市民很少,有的對體質監測也不甚了解,“本來體質測試可以將你運動前後的體質進行比較,但很多人都是測過一次,拿了一份報告就結束了,對推薦的運動處方也不當回事。”
現代人健身防病的意識正在不斷加強,這似乎與體質監測遇冷的現狀有些矛盾。記者採訪了一位劉先生,他的觀點是:“我知道通過體質測試可以得到一張運動處方,上面有體育鍛煉的科學指導。我和家人也去測試過,但覺得處方上說得很籠統,不夠個性化,對我到底該怎樣參與運動鍛煉沒有實質的幫助,最好是有專家來解讀指導。”
目前,上海已在靜安、徐匯、虹口、嘉定等區建成9個區級體質監測指導中心。其硬體相比社區體質監測站有了提升,像骨密度分析、身體成分測試、動脈硬化測試、心電解讀壓力分析等設備,絲毫不輸給醫療機構,而且是免費為市民服務。但體質測試仍停留在單純的測試、運動處方過於程式化、缺乏對測試者的個性化幫助和檢驗干預措施,那再好的設備也是枉然。
體醫結合有干預
體醫結合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位陳先生人到中年,一年內因騎車不慎遭遇三次骨折,經體質監測的骨密度分析發現,他有嚴重的骨質疏鬆。於是在用藥的同時,陳先生開始健身鍛煉:跑步、游泳、力量練習。半年後,他再次測試骨密度,情況大有改善,如今骨量已達到其年齡的標準值。
陳先生是因為有了疾病才健身,並逐步恢復了健康,這也恰恰證明了“體醫結合”的重要性。有醫生坐堂解答,市民自然聽得更認真。去年底,康健社區市民體質測試中心落戶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據了解,康健社區體質測試中心還將實施“體育和慢性病防治”的研究,在社區居民中挑選病情穩定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通過分組鍛煉採集數據,對慢性病進行運動干預。
無獨有偶,靜安區也在區內五個街道新建了“健康驛站”。健康驛站由區體育局和衛生局聯手,每個驛站既有體質監測設備,也有檢測血壓、血糖、心血管功能的醫療設備,同時配備體育指導員和社區醫生,為市民進行專業的指導。
體質監測只是種手段,其目的是評估市民體質和改進的程度。靜安區曾組織區內幼兒園進行體質測試,從而分析出小朋友在平衡性、靈活性等方面的體質差異,可以給幼兒園老師以參考,通過日常運動和遊戲加以改善。
可見,讓市民了解體質監測的名堂經,看到效果,他們自然會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