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孫

皇太孫

皇太孫,儲君的一種,簡稱太孫,與皇太子一樣,都是皇位繼承人的封號。名稱的由來與皇太弟、皇太叔等類似。此一繼承人通常是太子的嫡子,在太子去世后,改封其為太孫;也有少數在太子尚健在且並未被廢黜的情況之下,有被封為太孫的例子,如唐高宗李治的太孫李重潤、明成祖朱棣的太孫朱瞻基等。

簡介


就中國歷史而言,如果沒有經過 正式冊封的程序,並不能算是皇太孫,如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在其祖父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時,就只有保持世嫡皇孫的稱號而已;另外,遼道宗耶律洪基去世前遺命其孫,時為燕國王的耶律延禧繼位,也沒有經過冊封的程序。
通常太孫的居住的處所和太子一樣也稱東宮,不過東宮官屬會隨之改名,例如太子太傅改稱太孫太傅,太子洗馬改稱太孫洗馬。不過有的時候,太孫並不設屬官,如唐高宗李治的太孫李重潤。
皇帝立太孫,大多數的情況是因為太子去世,並且嫡孫至少已經接近成年,故太孫一般符合封建宗法的傳統,其繼承人的合法性不若太弟、太叔有較大的爭議;然而現實情況下,太孫因年紀尚輕,權力基礎不穩,隨時可能受到權臣、宗室的挑戰。

歷代皇太孫


中國歷代皇太孫
政權姓名在位皇帝受封時間受封原因結果
西晉司馬臧惠帝司馬衷永康元年(300)惠帝皇后賈南風害死太子司馬遹,趙王司馬倫以此為借口政變,殺賈後,復以太子之子臨淮王司馬臧為皇太孫,時尚年幼次年司馬倫篡位,司馬臧被改封為濮陽王,不久被殺
司馬尚永寧元年(301)趙王司馬倫篡位稱帝,不久敗死,復以太子之子襄陽王司馬尚為皇太孫,時尚年幼次年去世,謚沖
南齊蕭昭業武帝蕭賾永明十一年(493)武帝太子蕭長懋去世后,立其子南郡王蕭昭業為皇太孫,時年二十一同年即皇帝位,次年被蕭鸞所殺
唐朝李重潤高宗李治開耀二年(682)在太子李顯仍健在並未被廢黜的情況下,被封為皇太孫,太子、太孫並存,時年一歲,不過並不開府設屬官嗣聖元年(684),中宗李顯被太后武曌所廢,改立睿宗李旦,不久,李重潤也被廢為庶人
金朝完顏亶太宗完顏晟天會十年(1132)天會八年(1130),諳班勃極烈完顏斜也去世后,儲君之位虛懸。經諸臣建議,立太祖之孫完顏亶(完顏宗峻之子)為諳班勃極烈,時年十四。天會十三年(1135)即皇帝位,是為熙宗
完顏璟世宗完顏雍大定二十六年(1186)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太子完顏允恭去世,封其子完顏璟為原王。次年立為皇太孫,時年十九大定二十九年(1189)即皇帝位,是為章宗
完顏鏗宣宗完顏珣貞佑三年(1215)太子完顏守忠去世后被立為皇太孫,時年二歲同年冬去世,謚號沖懷
元朝鐵穆耳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年(1293)至元二十二年(1285),太子真金去世,世祖一直未確定繼承人。后授真金之子鐵穆耳太子舊璽,時年二十九次年即皇帝位,是為成宗
明朝朱允炆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標去世后被立為皇太孫,時年十六洪武三十一年(1398)即皇帝位,是為惠帝
朱瞻基成祖朱棣永樂九年(1411)在太子朱高熾仍健在並未被廢黜的情況下,被封為皇太孫,太子、太孫並存,時年十四永樂二十二年(1424),仁宗即位,被改立為皇太子。次年即皇帝位,是為 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