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真相
同名圖書
《經濟學的真相》是由E.J.米香著成。本書針對大眾日常經濟學認識,對其中的誤區進行糾正!閱讀此書,大有收穫。
![經濟學的真相[同名圖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5/m2591282a58ffcd195c54a6dc690e6055.jpg)
經濟學的真相[同名圖書]
本書是該作者《21個廣為流傳的經濟學謬誤》(1970)的一個續篇。相對於前一個版本,本書中所探討的經濟學謬誤數量有所減少,這部分是因為:在20世紀60年代,只有少數幾個經濟問題赫然突出,並已置於公眾視線的關注之下,它們包括“美國經濟統治地位”、“工資所得稅”(錯誤地被當作鼓勵投資的手段)、所謂的“人才外流”以若干有關改善“經濟增長能力”的問題。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我決心要從更深的層次去看待那些更頑固的謬誤。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西方經濟迅速增長導致的後果之一,就是人們生活中持續上升的壓力和焦慮感。這一趨勢在所難免,深刻的技術變革導致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和複雜程度日益提高,從而增加了人們的生活壓力和焦慮感,儘管這與芸芸眾生的本來願望背道而行。
一份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備忘錄
謬誤1:美國商品無法與產自具有廉價勞動力的國家的產品有效競爭,比如產自中國的產品
謬誤2:勞動力移民有益於東道國經濟
有大量定居在英國和美國的移民已經淪為非法人口。許多人成為了黑市經濟的老客戶,或者在黑社會討一份充斥著風險的生活。對於本來已經很脆弱的西方文明來說,所有的這些平添了一份額外的負擔。
謬誤3:全球化有助於提高西方國家的生活水準
全球化一詞,就比國際貿易更加寬泛、綜合。後者通常被理解為商品的國際性交換,而全球化則同時包含了人員特別是勞動力以及資本的轉移。大量移民以及大量資本流動,這兩個因素造成了西半球人均實際收入下降。
謬誤4:建立共同市場的國家可獲得經濟收益
兩國間所有貿易上的阻礙都將被消除,同時,對於從所有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兩國要建立一個共同的關稅壁壘。建立共同市場的優勢還遠遠不能夠肯定,因為共同市場中貿易轉移所造成的損失可能將超過貿易創造所帶來的收益。
謬誤5:住房短缺有必要進行租金規制
租金管制這一替代政策會導致社會性的不良影響。另外,當租金被廣泛認為會有一個急劇的上漲時,租金管制會在一定時期內減少勞動力的變動,這將阻礙私人企業在工人階級住房方面的投資,也會使現存受管制房屋的存量急劇下降。
謬誤6:女性薪金明顯低於男性就是性別歧視的明證
競爭性市場經濟自身的變動最終將形成一個均衡,即對於生產率相同的男工和女工來說,他們將被支付相同的工資。因此女性薪金較低不一定是性別歧視所致,還有其他的原因。女性工人較男性工人更加不穩定,因此她們全年產出將遠遠少於男性。
謬誤7:削減建築成本會降低房價
由於建築用地的供給是一定的,房價完全取決於人們對住房的需求,也就是說人們願意花多少錢來買房子。如果對房子的需求下降的話,房價肯定就會下降,而不是由於削減建築成本。
謬誤8:工廠歇業、企業倒閉,失業就增加;反之亦然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句話多餘:工廠倒閉了,自然就沒有工作機會了。然而,這種解讀沒有什麼意義。很顯然,如果我們把更多注意力集中於受影響的具體地區,這一命題就更具正確性;但如果從更廣泛或整體性的經濟角度考慮,它的正確性就會大打折扣。因為一個國家的整體就業水平與它的總支出直接相關。
謬誤9:競爭性私有經濟更有效率
我們應該認識到,並不存在純粹的不受管制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在整個經濟中所佔比重並不大,其餘部分大多是公共經濟,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著人們需要的很多產品和服務。競爭性私有經濟的負有外部效應使資源最優配置的希望落空。
謬誤10:大學教育津貼促進了機會均等、實現了總體社會效益,所以是合理的
一旦學生要承擔大學教育的所有成本,沉溺於自我傷害的學生以及破壞性行為將大量減少,而且更有可能接近最優學生數量。
謬誤11:國家公債是子孫後代的負擔
政府把發行國債所得全部花掉是毫無遠見的,這種情況實際上並不常見。政府更有可能花一部分錢以期每年都能產生投資回報。一個審慎的政府能夠投資有收益的項目,使它能降低稅率或者增加年度開支,從而增加國家的整體所得。
謬誤12:通貨膨脹是由貨幣的過度供給導致的
貨幣的過度供給並不一定導致通貨膨脹。工人們為增加工資而展開的鬥爭才是推動戰後持續通貨膨脹的構成性原因。
在當今社會,困擾公民的真正事物並不是收入本身,而是與收入相關的“瓊斯效應”。我們越貼近於“瓊斯效應”的極限性態度,越會覺得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目標缺乏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