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射虎
司馬遷史記裡面的故事
李廣射虎是記載於司馬遷史記裡面的故事,原文是: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李廣外出打獵,看見草叢中的一塊大石頭,以為是老虎就一箭射去,射中石頭箭頭沒入其中,近看才發現是石頭。於是李廣又重複射石頭,但是最終也沒再有箭能夠射進石頭裡。李廣以前住過的郡里曾經有老虎,他曾經親自去射。李廣在右北平時也射過老虎,老虎跳起來傷了他,李廣最終也射殺了老虎。
1、之:第三人稱代詞,它
2、中:射中
3、鏃:金屬製作的箭頭。
4、視:看,觀察
5、以為:認為
6、因:就,於是
7、復:再、又
8、更:再
9、終:自始至終
10、矣:了
11、右北平:古地名,今河北境內。
李廣射虎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李廣,隴西(今甘肅)人,是漢朝大將,善騎射,祖輩精通箭術,故他自幼即練就了過硬的射箭本領,在歷次戰鬥中,勇猛殺敵,屢立戰功。
漢武帝時,李廣為右北平郡太守。當時這一帶常有老虎出沒,危害人民。出於為民除害,李廣經常帶兵出獵。
一日,李廣狩獵回來,路過虎頭石村,已是夜幕降臨時分,月色朦朧。這裡怪石林立,荊棘叢生,蒿草隨風搖曳,刷刷作響。行走間,突然發現草叢中有一黑影,形如虎,似動非動。這時,李廣讓士兵閃過,拉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正中獵物,於是策馬上前察看,當正要搜取獵物時,不覺大吃一驚,原來所射並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細一看,鏃已入石。這時眾隨從也圍攏過來觀看,均讚嘆不已。當時李廣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處上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連射數箭,都沒入石。
事後,當地百姓聞聽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聞風喪膽,多年不敢入侵。
李廣任太守時,關心士兵,將士同心,愛護百姓,水乳交融,深受軍民愛戴。
註:龍城,指今河北省盧龍縣,坐落在盧龍城南六里之處,稱為“虎頭喚渡”的古渡口,就相傳是其射虎之地。
因為李廣大將軍的勇猛,所以受到了民眾們的愛戴
李廣(?-前119),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中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卧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李廣射虎故事發生地考證: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一、《史記》中關於“李廣射虎”的記載
《史記》作者司馬遷(約前145~前90),是和漢代名將李廣同時代的人,他對李廣事迹的記述,應該是比後世的史書記載或文人杜撰,更可信。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史記》中雖然沒有明確寫出射虎地在右北平郡,但按照司馬遷文字的順序,則最可能是在李廣在右北平郡駐守時所為。李廣駐守、征戰過的地方,可以說遍及漢朝北地和匈奴領地,但在“李廣射虎”這段文字中,沒有提到其它地點,只提到了右北平郡。《史記》中提高的李廣駐守和出征最多的地方,也是右北平郡。
二、右北平郡的歷史沿革
右北平郡,戰國時期燕國置。右北平的郡治平剛城屬於燕國轄地。治所在平剛,即今內蒙古寧城縣黑城古城。平剛城自戰國時期始建;秦漢兩代沿襲利用,至西漢末年廢棄,大約延續使用了約四百年。李廣是漢朝名將,善於騎射,膂力過人,弓馬嫻熟,曾任右北平郡太守。
平剛城城址在今內蒙古寧城縣甸子鎮黑城古城。考古工作者在黑城古城進行調查證實:這座古城的“花城”部分,地下埋藏有豐富的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存。說明早在西周至春秋時期;北方民族曾在這裡定居過,是這片土地上最先開發的居民。
戰國時期,燕國勢力向北擴張,興築了西起造陽、東至襄平的燕北長城,在長城以南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現今赤峰市市區北面東西橫亘的戰國長城,就是燕北長城的一段,今赤峰市市區附近及其以南地帶都屬於燕國的轄境。現今黑城的“花城”部分,地面分佈有不少戰國時期的遺物,因此推斷與燕國的右北平郡郡治有關。
秦王朝建立后,曾沿襲戰國時期的郡縣,在這裡設置了右北平郡,史籍上未載有所屬縣名。漢承秦制,繼續在這裡設置右北平郡,所屬十六縣中,應是沿襲秦代名稱,這些縣名是:平剛、無終、石成、廷陵、俊靡、徐無、土垠、白狼、夕陽、昌城、驪成、廣成、聚陽、平明等。右北平郡管轄區域約為今遼寧朝陽地區、河北承德地區及赤峰市市區以南的廣大地區。
平剛城自戰國時期始建;秦漢兩代沿襲利用,至西漢末年廢棄,大約延續使用了約四百年。
遼代。平剛城荒廢約千年以後,遼王朝於公元1013年(遼開泰二年)才又在這裡修築城市,為遼中京直轄的富庶縣城(有人考證為勸農縣城)。宋遼兩國結盟以後,宋使入遼的行程錄中,記載距中京城一日里程的富峪館,位於中京城西九十里,後來兩國使節頻繁往來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這裡興築了富庶縣城,因此這座縣城的規模是按上等縣城的營建制度規劃的。這座縣城,金元兩代沿襲使用,金代為北京路大定府所屬富庶縣,元代為大寧路所屬富庶縣。元代還曾在這裡設置站赤,名叫富庶站。明代亦曾在這裡設置富峪衛。1387年(洪武二十年)先在這裡設置和修築了富峪守衛千戶所,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改為衛,屬北平行都指揮使司(設在遼中京城址內)管領,1404年(永樂二年)北平行都使司和大寧衛內遷,富峪衛城也隨之廢棄。
隋朝時候的右北平郡,治所即在現在的盧龍。
三、“李廣射虎”故事發生地,最可能是在今內蒙古寧城縣甸子鎮黑城村附近
《史記》的記述順序,說明“李廣射虎”的故事,最可能發生在他做右北平郡太守之時。右北平郡治所在平崗,既今內蒙古寧城縣甸子鎮黑城村。李廣射虎,也應該是在今寧城縣黑城村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