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物亦稱避邪物。中國民間信仰習俗。指用於鎮墓、鎮宅、鎮鬼祟等民俗品物。鎮物之俗由來已久,《楚辭》中即有。
①謂使眾人鎮定。《
晉書·謝安傳》:“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棊,看書既竟,便攝放牀上,了無喜色,棊如故。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寇騎充斥,至於城下,人情洶洶……准(寇準)方酣寢於中書,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時鎮物,比之
謝安。”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六:“不容兒輩妄談兵,鎮物何妨一矯情?”
②舊時巫術用以禁制邪惡的東西。清
張爾岐《
蒿庵閑話》卷二:“其樑上有金錢百二十文,蓋鎮物也。”
鎮物,說白了就是鎮宅之物,如:
鍾馗像、
張仙像、天師像等,又如中堂大“福”字,取“一福壓百禍”之意;大“善”字,取“
一善祛百邪”之意;大“神”字,取“一神辟百鬼”之意。
還有各種武器也算,如
七星寶劍、
青龍劍、古代
戰刀等。最為理想的是武士使用過的武器,其次是劊子手行刑用過的刀,或皇帝御賜的刀劍。
另外,用神像、佛經、
道經、神符等供奉於家堂,也能抵制邪怪侵犯,蓋取“以正壓邪”之意。
除了上面這些擺供堂的物件,還有很多小物件也是,《魯班經》就記述了六項有關陽宅鎮物:一為
山海鎮,二為
石敢當,三為八卦太極圖,四為門前鏡,五為一善牌,六為影壁。同時民間各地方還有很多當地的下鎮物習俗。
鎮物早先是人們用來以趨吉避凶,轉禍為福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出現了下鎮物害人的勾當,尤其是埋在地下的鎮物,一下下去,除了下的人,傍人不知,真是躲也躲不掉。不過要知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
河西,埋在地下的鎮物由於地風、地水的原因,時間長了會竄,而且一般都是竄回下的這家——先人下了後人遭殃。正所謂: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明清時,
北京城出現了五大鎮物,當時按
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在北京的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設置了五個鎮物,用來震懾妖魔,以確保京城安全。
東方屬木,鎮物是廣渠門外神木廠的
金絲楠木;西方屬金,鎮物是覺生寺(大鐘寺)的大鐘;
南方屬火,鎮物是
永定門的
燕墩;
北方屬水,鎮物是頤和園昆明湖邊的
銅牛;中央屬土,鎮物是
景山,景山聚土為鎮山。
北方——元大都土城
南方——九龍寶蓋石幢
中央——五味神銅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