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三絕
天津三絕
天津三絕又稱天津風味食品三絕,是指“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天津三種傳統美食。不僅有名沽上,享譽全國,而且受到國際友人的青睞。回顧這三絕的創始人,別看他們出身貧寒,但他們都有志氣,不斷鑽研烹飪技術,特別重視投料標準,絕不自欺欺人,故製做出了顧客信得過的食品,這三種絕品小吃直至現在仍是天津人的驕傲。
天津的三種傳統美食,不僅名揚沽上,享譽全國,而且受到國際友人的青睞。
狗不理包子有10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高貴友,小名“狗子”,因其包子味美,顧客盈門,他既當掌柜,又當夥計,無暇與人多說話,當地人取笑他: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後來包子便以“狗不理”出了名。狗不理包子的突出特點是餡足油多,清香適口,食而不膩;皮用半發麵,柔軟耐嚼;外形美觀,每個包子18個褶,疏密一致,猶如一朵盛開的白色菊花。十八街麻花於上世紀20年代創辦於天津市河西區南樓附近的“十八街”上,也叫桂發祥麻花。1956年在天津市食品展銷會上一舉成名;1959年在鄭州舉辦的全國食品展銷會後,聲播全國;70年代參加廣交會後名氣大振。這是一種夾餡麻花,色澤棕黃,由10根細條擰成3個花,外形美觀,酥脆爽口。小的每個2兩,大至每個2斤。耳朵眼炸糕是天津一種傳統風味小吃,因炸糕店坐落在一個名叫“耳朵眼”的衚衕里而得名。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以不綿不破不塌,色澤金黃,香甜酥脆見長,在天津傳統風味小吃評比中,多次被評為“最佳食品”。
狗不理的金子招牌
“狗不理”始創於1858年。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一農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的摯愛親情)。狗子14歲來津學藝,在一家蒸食鋪做小夥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奮好學,練就一手好活,不甘寄人籬下,自己擺起了包子攤。包子是以水餡兒半發麵、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狗子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長,都叫他“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
耳朵眼炸糕
今日耳朵眼
耳朵眼炸糕的“耳朵眼”三字,與狗不理包子的“狗不理”三字一樣,全不是真正的商店字型大小名稱。耳朵眼炸糕因為賣這個炸糕的店鋪地處在一個狹窄的小衚衕口,這條衚衕正好名叫耳朵眼衚衕,因而得名。耳朵眼炸糕的創始人是一位回民名叫劉萬春,也是窮苦人家出身。劉萬春在清末光緒年間湊了些錢,購置一盤小石磨、一口鍋和一輛小推車。他同妻子和孩子們一齊動手,有的磨面、和面,有的做餡,然後推著小車到估衣街、南門外各處走街串巷,現炸現賣。劉萬春在小車上掛著一塊小木牌,牌上寫著“回民劉記”四個字,這就是他最早賣炸糕的標記。當時每天可賣二三十斤面的炸糕,賴此維持全家生活。
桂發祥十八街大麻花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