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紅豆杉

西藏紅豆杉

西藏紅豆杉 (拉丁學名Taxus wallichiana Zucc. ) ,又稱喜馬拉雅紅豆杉,為紅豆杉科紅豆杉屬植物。喬木或大灌木,一年生枝綠色。葉條形,質地較厚。雌雄異株,球花單生葉腋;雄球花圓球形,具多數螺旋狀排列的雄蕊,具短梗;雌球花幾無梗。種子當年成熟,堅果狀,柱狀長圓形,生於肉質、紅色、杯狀假種皮中。

西藏特有樹種,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分佈於阿富汗、尼泊爾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

形態特徵


西藏紅豆杉
西藏紅豆杉
喬木或大灌木;一年生枝綠色,干后呈淡褐黃色、金黃色或淡褐色,二、三年生枝淡褐色或紅褐色;冬芽卵圓形,基部芽鱗的背部具脊,先端急尖。葉條形,較密地排列成彼此重疊的不規則兩列,質地較厚,通常直,上下幾等寬或上端微漸窄,先端有凸起的刺狀尖頭,基部兩側對稱,邊緣不反曲或反曲(干葉明顯),上面光綠色,下面沿中脈帶兩側各有一條淡黃色氣孔帶,中脈帶與氣孔帶上均密生均勻細小角質乳頭狀突起點。種子生於紅色肉質杯狀的假種皮中,柱狀矩圓形,上下等寬或上部較寬,微扁,長約6.5毫米,徑4.5~5毫米,上部兩側微有鈍脊,頂端有凸起的鈍尖,種臍橢圓形。
具開展或向上伸展的枝條;樹皮淡紅褐色,裂成薄片脫落;小枝不規則互生,淡綠色,后變淡褐色或紅褐色;冬芽卵圓形,芽鱗覆瓦狀,基部的芽鱗通常三角狀卵形,先端急尖,背面稍具脊,脫落或少數宿存於小枝基部。葉螺旋狀著生,不規則二列,線形。
通常直,K1.5~3.5厘米,寬約2.5毫米,先端有突起的銳尖頭,上面光綠色,中脈隆起,下面有之條較綠色邊帶寬2倍的淡黃色氣孔帶;具短柄。雌雄異株,球花單生葉腋;雄球花圓球形,具多數螺旋狀排列的雄蕊,具短梗;雌球花幾無梗,上端生1具有盤狀珠托的胚珠,基部圍有數枚覆瓦狀排列的苞片。種子當年成熟,堅果狀,柱狀長圓形,生於肉質、紅色、杯狀假種皮中,長約6.5毫米,直徑4.5~5毫米,微扁,下部兩側有鈍脊,先端具短尖,種臍橢圓形。

生長分佈


西藏紅豆杉
西藏紅豆杉
能耐寒,並有較強的耐陰性,生長期要求有足夠的溫度,多生於河谷和溝邊較濕潤地段的林中。分佈區的氣候特點是夏溫冬涼,四季分明,冬季有雪覆蓋,年平均溫10℃左右,最高溫16~18℃,最低溫0℃,年降水社800~1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50~60%。
西藏紅豆杉(T.WALL ICHIANA IUCC)主要分佈在雲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和西南部。阿富汗至喜馬拉雅山區東段也有分佈。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種胚休眠期較長,採種后必須在低溫下用濕沙層積貯藏,春季播種,發芽期可延至第二年。用扦插法亦能繁殖。

栽培技術


幼苗管理
幼苗越冬管理:幼苗怕霜凍,冬季須拱棚保溫護苗,塑膜上加蓋草簾更好。
幼苗移栽煉苗:播種苗經培育1年後,應移栽煉苗,按株行距25~30厘米把苗移栽到露地苗麻上,搭1.5米高的六陰四陽的遮蔭棚,常澆水,見苗退黃時追施淡尿素水或清淡糞水,培育壯苗。
出圃造林
經煉苗1年的紅豆杉苗,苗高40~60厘米時可出圃造林。冬末早春栽培好,定植株行距1.6米×2米。

主要價值


西藏紅豆杉
西藏紅豆杉
西藏紅豆杉是中國分佈區最小,也是資源蘊藏量最小的種類,但資源基本未遭破壞。木材心邊材區別明顯,紋理均勻,結構細緻,硬度大,韌性強,干后少撓裂。為優良的建築、橋樑、傢具、器具、車輛等用材。可作產區的造林樹種。
其珍貴奇特的藥用價值引起國內外專家的關注,它所含的紫杉醇對癌症有良好的療效,對糖尿病、冠心病等有一定的療效,應用開發前景可觀。

保護現狀


西藏紅豆杉生長緩慢,野生資源的自然增長無法滿足需要,尋求人工獲得紅豆杉資源的途徑越來越重要,在西藏紅豆杉自然生長區建立保護區,禁止濫砍濫伐。
吉隆縣在試種的基礎上將加大喜馬拉雅紅豆杉的種植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