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陽城遺址

櫟陽城遺址

徠櫟陽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關庄村一帶,是秦代早期都城遺址。

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咸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櫟陽城遺址是歷史文化遺產財富的寶庫,對秦漢歷史、秦漢文化及文化遺產都提供了新的物化載體。

2001年,櫟陽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櫟陽城遺址
櫟陽城遺址
大禹治水曾到過古櫟陽北邊的荊山,留下了荊山鑄鼎的傳說。商代末年,周文王為斷芮(今陝西大荔朝邑鎮東南)虞(山西平陸縣北)之訟,開闢了岐山至芮虞的道路,該古道經過古櫟陽,使這一帶得到了進一步開發。
西周時期這裡地處京畿之地,是鎬京(今西安市西南)東北方向通往今山西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周王室理想的畋獵之地。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春秋時期,由於“北卻戎翟,東通三晉,亦多大賈”,交通十分便利,關 中早期城市櫟邑就在這裡形成了。秦晉兩國在岐芮道上進行了頻繁的爭奪戰。公元前562年,秦攻取了晉國的櫟邑(即櫟陽)。
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都自雍城遷至櫟陽,到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遷都至咸陽。
秦末楚漢相爭,項羽三分關中,櫟陽曾作為塞王司馬欣之都城。漢王劉邦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奪取關中后,亦以櫟陽為都。至七年(公元前200年)才遷都長安,而漢太上皇仍留居櫟陽,死後也葬於城北塬上,即太上皇陵。
“櫟陽”、“宮”陶文
“櫟陽”、“宮”陶文
1964年,陝西省文管會對古櫟陽遺址進行了15天的調查和試掘。
1980年4月至1981年12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對櫟陽城址進行了勘探和試掘,發現了南牆,西牆,三個城門址和城內道路13條,建築和作坊遺址15處。
2001年6月25日,櫟陽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1月,考古學家在秦漢櫟陽城遺址內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櫟陽”陶文。
2017年11月,櫟陽城遺址考古勘探發現了三間“國君浴室”。
2020年12月20日,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的秦漢櫟陽城遺址又有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在遺址的三號古城發現多處浴室、壁爐、灶爐等設施,推斷這裡應為2000多年前秦漢都城的“後宮”生活區。

遺址特點


櫟陽遺址三號古城三號建築遺址(上北下南)
櫟陽遺址三號古城三號建築遺址(上北下南)
櫟陽城遺址全城呈長方形,面積約4.2平方千米,東西長約2500米,南北寬約1600米。南牆殘垣1640米,高0.4—0.6米,基寬6米;西牆殘垣1420米,基寬8~16米;東、北牆未見。角門址1座,西門址2座。城內道路13條,其中東西路6條,南北路7條,街寬15.7—17.7米,城內夯築基址7處,呈長方形,最大者700米。有居住及作坊、水井等遺址15處。城東南、東北、西北為墓葬區,北城牆外還有一東西向渠道。
櫟陽城遺址發現了冶鐵作坊遺址,已知有三件為櫟陽製造,說明櫟陽還是秦國冶鐵和兵器製做的重要基地。還發現有戰國晚期銅釜,內裝八枚金餅,其中一枚用陰刻篆書寫著“四兩半”字樣。司馬遷說櫟陽“亦多大賈”,說明這裡的商業十分發達。

文物遺存


歷年出土有鋪地磚、空心磚、繩紋筒瓦、板瓦,雲紋、葵紋、素麵瓦當、圓形陶水管、陶碗、盂、罐、甑、壺、缸、鬲、鼎、金餅、銅鏡、釜、鏃、“半兩”、“五珠”、莽幣、鏟、石磨、石范、石夯頭等遺物。

研究價值


櫟陽城遺址內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櫟陽”陶文,而且確認了“商鞅變法”發生地正是櫟陽。櫟陽城作為戰國時秦國、西漢早期都城,規模大,保存較好,有比較完整的城市布局。它是中國城市發展階段上的重要環節,對研究秦漢都城的規劃、中國城市的發展史都有重要價值。

保護措施


2001年,櫟陽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0月,西安市閻良區正在籌劃建造櫟陽城考古遺址公園。
2018年4月10日,櫟陽城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櫟陽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關庄村一帶。

交通信息

從閻良區政府出發,乘坐閻良601路、603路、閻良901路,即可到達櫟陽城遺址。

歷史文化


相關詩詞

陳羽《過櫟陽山谿》
眾草穿沙芳色齊,蹋莎行草過春溪。
閑雲相引上山去,人到山頭雲卻低。
方回《自釋休官之意》
七載休官學老農,間關垂死脫兵鋒。
折腰早覺身難屈,饒舌懸知世不容。
已幸櫟陽歸舊質,可能稷嗣冀新封。
時清猶作茹芝老,杜叟斯言我願從。

相關人物

徠主詞條:商鞅
商鞅(前395—前338年),姬姓,公孫氏,衛國(今河南安陽內黃縣梁庄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故稱衛鞅;因氏為公孫,亦稱公孫鞅。后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又稱為商鞅。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他衝破守舊派的阻撓,推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商鞅兩次變法,內容主要涉及戶籍改革,廢除井田,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軍功、耕織,推行郡縣制,完善刑法等許多方面,使秦國國力迅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