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讀
高考之後再讀一年
高考復讀就是高考之後再讀一年,通常是指應屆考生不能如願考上自己滿意的學校,再複習一年功課重新參加高考。復讀往往在高考補習班進行,也有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在家複習。
高考是對中國學生高中三年學業水平的一次總結,復讀是對高考成績再次提高的方式。
2010年高考政策對高考落榜復讀生影響有多大?對於2010年高考復讀生來說,這個夏天註定不會平靜。據了解,2010年高考制度再次發生變革,由以往實施的“3+X+文科基礎/理科基礎”改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同時設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政策的改變給復讀帶來了巨大的變數,復讀與否,成了兩難的抉擇。新政取消“X”科,學業水平考試根據教育考試院下發的《調整方案》。
高考復讀帶來的經濟與心理壓力
高考復讀
對考生的心理壓力也是各種各樣,有的人對過去的抱怨,對曾經與自己一起奮戰的同胞們,或許因為優勢與勢力,或許是因為運氣比自己好,從而導致很難讓大人們捉摸的心理因素。一方面也由於年齡的影響,生活枯燥與壓抑,同時有時也會經受不住自己人生特殊時期帶來的考驗。高考復讀後在第二年中若是考出好成績,超越了上一年,實屬不易。這其中的綜合努力,與自己的心靈與思想作鬥爭遠遠地超過了純粹為高考而複習的努力。
復讀生如何調整好學習狀態
打算復讀的考生都已經報名進入復讀班。對於復讀生而言,這一年無疑是一個很艱苦的時期,那麼復讀生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儘快走出高考失利的陰影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有些復讀生的考試分數達到了二本或三本線,只是由於不滿意自己的高考成績才選擇復讀的。據一位復讀生說,他的分數達到了三本線,但自己平時成績在二本線上,經過一番考慮決定復讀。他說對於復讀心理上已經做好了準備,不管第二年成績如何,復讀一年自己不後悔。一位高三老師談到,復讀生對復讀要有正確認識,要儘快走出高考失利的陰影,全身心投入到復讀中,這樣有利於提高成績。
學習上認真總結經驗得失
每個復讀生都想在一年的復讀中提高學習成績,如何提高呢?那就是“在哪兒跌倒就在哪兒爬起來”。若是因為心理原因導致高考失利,那就要找到緩解考試緊張的方法。若是知識上的欠缺,就要做好“抓強補弱”,讓強勢學科更強,並加強弱勢學科的學習,爭取弱勢學科的學習有所突破。若是考試技巧的原因,就要在一年的考試中總結自己的考試技巧,畢竟這一年要經過多次模擬考試,善於總結的人總會總結出很多方法、技巧。
克服自卑和浮躁
復讀生容易產生兩種心理,一種是自卑。“看到昔日同班同學都上大學了,自己心裡很不是滋味。當面對應屆的高三生時,甚至產生自卑心理。”一位曾經歷過復讀的學生說。有的學生因為別人說了什麼就變得特別敏感,讓自己背負巨大的壓力,這些都不利於提高成績。另外,有的學生因為經歷了一年高三學習了,認為自己知識方面都沒問題所以會有些浮躁,不能安下心來學習。事實上,很多經歷過復讀的學生靜下心來專心復讀,成績會有很大的提高。
基礎薄弱的科目選擇值得信賴的機構輔導
有很多學生高考之所以失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偏科現象嚴重,有些科目基礎薄弱,高考成績很不理想,以至於影響到整體的成績,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短板效應”。存在這樣的情況時,復讀生應該著重加強薄弱環節,那麼,在復讀班學生人數眾多,老師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時,最好選擇信譽好、可信度高的教育機構或者有經驗的家教進行針對性的專門輔導,幫助基礎科目薄弱的學生儘快提高該科成績,以達到整體成績的改善。
心態很重要。心態好就等於成功了一半。那麼我們高考復讀生應該怎麼調節自己的心態呢?
(一)高考復讀生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法,樹立自信心。
有人說“自信來源於成功的心理暗示,自卑來源於失敗的心理暗示”,這話是有道理的。心理暗示是人的心理活動中意識思想的發生部分與潛意識的行動部分之間的溝通媒介。它是一種啟示、提醒和指令,它會告訴你注意什麼,追求什麼,致力於什麼和怎樣行動,因而它能支配影響你的行為。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讓你鼓起信心和勇氣。抓住機遇,採取行動,去獲得成功;消極的心理暗示則會排斥和失去成功。而我們的某些學生常常妄自菲薄,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經常接受“我不會”“我很笨”“我這個人什麼都很失敗”等消極的心理暗示,產生事事不如人的自卑感。這隻會引起並加重膽怯和緊張的心理反應,使自己捲入一種螺旋般的加速的懼怕反應中。與其讓消極的心理暗示傷害自己,何不讓積極的心理暗示保護自己、激勵自己呢?要從積極的角度看待自己,發現自身的優勢,看到自己的優點,正確評價自己,然後用積極的言語暗示自己,堅信自己一定能行!
(二)平常心對待成敗得失,保持情緒的穩定性,做到心安神泰,心境平和。
學習是一件清苦的事情,就像僧人修行,對於高考復讀生更需要一份來自內心的沉靜,而容不得悲觀失望,心浮氣躁。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挫折,適當地自我安慰,不要讓心情起伏太大,守住那份平靜,一顆沉靜的心會帶你在學海書山中暢通無阻,會為你的大腦打開一片遼闊的思維空間,任你縱橫馳騁。當然,以平常心看待成敗得失並不是說對失敗一笑了之,對成功不屑一顧,而是把對成功的渴望和對失敗的解脫融於一顆平常心中,這樣,在坎坷的求學路上,無論成敗,無論得失,你的眼裡都只有前方的目標。
(三)做綜合測評
高考估分結束后,對於一些考試不理想的學生,復讀是否是最佳的選擇,青年人網有多年帶復讀學生經驗的老師,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作參考:選擇復讀的學生必須具備心理抗壓能力,能夠承受再來一年的壓力;有提升的空間,能夠通過測評明確自己高中三年的學習狀態、知識掌握程度及漏洞,準確判斷個人能力以及持之以恆的耐力。
(四)短期旅行,放鬆心情,緩解壓力
高考之後,由於考試結果不理想,學生心理負擔比較重,主要是因為一些學生主觀上比較愛面子,覺得復讀是丟臉的事,客觀上覺得父母都很不容易,自己沒有考上大學還來複讀,在心理上和經濟上對父母都是一種打擊。其實,復讀本身是有風險的,它是對學生勇氣的一種鍛煉,也是對學生思想和心理的一種鍛煉,但是如果選擇了復讀,就要做好承擔這種壓力的準備,就要全心全意、全力以赴。
自我效能感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知識、技能成功完成工作、任務的自信程度。它受個體過去行為結果和成敗經驗的影響。復讀生缺乏自信,甚至產生自卑心理,在學習和考試上的自我效能感不高。
情緒情感因素
經常波動的消極的情緒情感容易使人心境壓抑、焦慮、注意力分散,不利於學習和考試,同時由於情緒情感具有感染性,還會使他們產生關於自己的消極評價。
思維、認知方式因素
復讀生對於自己過去的失敗經歷、現在面臨的不利處境及將來可能出現的一些難以預料的情況等消極情況的認知往往表現出以偏概全、絕對化、孤立化的特點,併產生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如只有考取大學才有價值,別人肯定會在背地裡評價自己等等。
家庭因素
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通過復讀考取大學,於是對子女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然而,這種期望會使家庭氣氛緊張、壓抑,容易出現恐懼、焦慮等心理問題。
學校因素
主要包括學校管理者和任課教師對復讀生的態度,復讀生與其他同學的關係。在一些學校,管理者往往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分配給應屆畢業生,而沒有給他們以正常的待遇。還有不少任課教師對復讀生存在偏見,很少把他們與應屆畢業生同等看待。此外,許多插班就讀的復讀生很難發展與所在班級同學的正常關係,可能雙方都存在一定的戒備和敵意心理。
社會文化因素
人們對於高考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認識或信念,似乎考取大學是衡量學生學業成功與否的關鍵標尺。此外,媒體對於一些高考成功者的過分誇大的報道無形中給人們灌輸這樣一種價值觀念:上大學是最好的成才模式。這種不合理的社會文化觀念的影響使他們感到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在堅持積極的心理暗示的時候,需要牢記5項原則:
1、簡潔有力。如:“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考入名校!”
2、意向必須積極。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說“我不要考專科”,這看似積極實則消極的語言會把“自己只能考個專科”的觀念印在你的潛意識裡,使你難以重新自我描述。因此,你要從正面說:“我要戰勝一切困難,進入名牌大學深造。”
3、信念堅定,目標明確。暗示的語句要有相信能成的可行性,不能在心理上產生矛盾與抗拒。如果你認為自己考入名牌本科大學不大可能的話,那就選擇一個切實可行而又比較理想的目標,如:我一定要考上本科。
4、想象具體的情景。默誦或說出你自己定下的語句時,你要通過想象在腦海里清晰地看到自己變成大學生時的模樣和情景,越具體越真實越好。
5、貫注感情,激發熱情。目標,是一個有限期的夢,自我暗示,是為了激發熱忱,促成行動。儘管機械式的自我暗示也會有一定效果,但是,你越是信念堅定、傾注感情,收效便越顯著。如果你的身體、理智、感情都一致渴求一樣東西,你就會不怕困難,敢於冒險,甘願付出代價。這樣,你當然會美夢成真。
(1)取消基本能力測試和英語聽力。
(2)不允許報考國防生及軍校。
(3)準備復讀就不要再填報志願。
2021年,教育部提出,加強對社會培訓機構或個人開展志願填報諮詢活動的監管,對於存在誇大宣傳、虛假宣傳、收取高價諮詢費用、違規開展培訓服務的中介機構、網站、APP等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同時嚴禁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復讀生”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