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敏

黃孝敏

黃孝敏,原名孝憫,字景騫,曾化名李成、吳望平、破曉等,1907年11月出生於福建省古田縣平湖達才村一戶富裕農民的家庭。黃孝敏少時就讀於平湖官學堂,後進入士田澤教會辦的超古中學就讀,1924年因不滿學校的奴化教育,離校到福州求學,遂考入福建中學。時值國共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大革命徠的高潮正在興起,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的傳播,黃孝敏和許多有志愛國的熱血青年一樣,關心時事政治,閱讀各種進步書刊,開始接受革命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熏陶。他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受到同學們的敬佩,被擁戴為學生代表、校學生會領導成員,成了福建中學進步學生中的活躍人物。

烈士簡介


黃孝敏(1907.11—1937),又名黃孝閔,字累騫,福建省古田縣平湖鎮達才村人。福建早期的共產黨員,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福州和閩中地區黨的優秀領導者之一。對福州、連江、羅源、福清等地黨的建設、革命根據地建設和革命武裝鬥爭的開展作出重大貢獻。
18歲那年考進福建大學中學部,1926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3月,與陳炳等組織中共古田特別支部和農民協會,開展抗捐抗稅鬥爭。同年12月,中共福州市委成立,任中共福州市委執行委員,1928年後,任市委宣傳部長。任職期間,多次組織領導工人、學生舉行罷工罷課、集會遊行。1931年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巡視員,,後到連江、羅源、莆田、永泰等縣檢查指導,推動各地的農民運動。1932年,1932年初,到福清總結龍高暴動經驗,把福清革命引上土地革命的軌道。爾後,出任工農紅軍連江十三支隊支隊長,把連江游擊區擴大到羅源境內,創建了連羅革命根據地。
1徠934年,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破壞后,轉移到福清,8月,建立中共福清中心縣委,任書記。11月,工農紅軍福清游擊大隊成立,兼任游擊大隊政委,與劉突軍等一起領導創建羅漢里游擊根據地。
1935年5月,中共閩中特委成立,任特委委員、組織部長。同年6月,兼任工農紅軍閩中游擊隊第一支隊政委。1936年2月,河村橋伏擊戰後,國民黨集中3000多兵力“清剿”羅漢里根據地。他率一個分隊深入敵後,配合根據地軍民進行反“清剿”鬥爭。1936年7月,奉命與余長鉞赴香港,與中共南方工委接上關係,恢復了閩中特委與上級黨組織中斷了兩年多的聯繫。1937年2月16日,由於叛徒出賣,在莆田洪渡村參加特委會議時被捕。在獄中受盡酷刑,但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1937年6月23日,與王於潔、余長鉞等特委領導人一起,在福州雞角弄英勇就義。

烈士故居


黃孝敏故居
黃孝敏故居
黃孝敏烈士故居是古田縣平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古田縣平湖鎮達才村,是一座建於民國時期的土木結構民居,建築面積總計150平方米。故居外牆上雕刻有黃孝敏烈士的個人簡介,故居內以專題專欄的形式展出了黃孝敏烈士的生前照片和革命事迹等。多年來,當地黨委、政府對黃孝敏故居進行了多次的整修和防護,搬遷了舊居內的大部門住戶,盡量保持舊居的原貌,同時進行道路整修和周邊環境綠化,從而較好地保護了黃孝敏故居。

古田革命


黃孝敏故居
黃孝敏故居
1927年初,黃孝敏和陳炳等人受中共福州地委的派遣,回到古田開展革命活動。1927年12月,中共福州市委建立,黃孝敏任執行委員。1928年2月,市委派黃孝敏回古田領導農民進行抗捐抗稅鬥爭。他將特支機關遷到平湖沙洲尾,在平湖舉辦農民夜校,成立農會,發展會員四五百人,開展了抗捐、抗稅、抗租鬥爭。1928年初,黃孝敏任中共福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主要負責學運和工運的領導工作。他深入學校、工廠和工人、學生談心,從發展學生會、反帝大同盟、革命互濟會等外圍群眾組織入手,壯大革命隊伍,發展了一批黨團員,為革命培養了後備力量。1931年5月,中共中央根據福建的革命形勢,決定分設福州、廈門兩個中心市委,蔡協民和陶鑄先後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書記,黃孝敏任市委常委兼宣傳部長。同年10月,黃孝敏和鄧子恢、張鐵等同志到連江東湖指導秋收減租抗債鬥爭,幫助農民建立秘密農會。他起草了農會減租布告,用通俗的語言揭露土豪劣紳欺壓盤剝窮苦農民的罪惡。在黨組織和農會的支持下,貧苦農民起來進行“二五減租”鬥爭,迫使地主同意每戶佃農少交兩成租谷。通過減租鬥爭,農民得到了實惠,認識到團結鬥爭的力量,東湖從此成為連江縣的一個革命基點。

軍事鬥爭


1931年12月,福建龍田、高山兩鎮群眾在中共黨員和進步學生的參與下奮起暴動,包圍了國民黨駐軍兩個營,殲敵700餘人,震動了八閩。黃孝敏奉市委之命,從連江趕到福清了解暴動情況,總結暴動經驗,指示暴動組織者陳行福保存武裝實力,轉入南區進行隱蔽鬥爭。
1932年11月,閩東(連江)工農紅軍游擊十三支隊長王調勛密謀叛變,市委書記陶鑄得到報告后立即調走王調勛,派黃孝敏擔任支隊政委,陳茂昌為隊長。黃孝敏到任后,發現長龍山區地勢偏僻,是理想的游擊地區,於是和陳茂昌商量后,提出了向地主“減租兩成半”的口號,點燃了長龍農民減租抗債鬥爭的火焰。
1934年4月上旬,福州中心市委機關遭敵破壞,市委代理書記陳之樞被捕后叛變。當時,黃孝敏在上海向中央局彙報工作,返榕后隱蔽在閩侯馮宅小學,與市委委員劉突軍取得聯繫。當叛徒帶領憲兵特務到處捕人之際,他置個人安危於不顧,通過各種渠道通知未暴露的同志和組織,立即切斷同福州的一切聯繫,在危急關頭保護了黨組織和同志的安全,保存了福州開展地下鬥爭的火種。
黃孝敏故居
黃孝敏故居
1934年秋天,黃孝敏與劉突軍再次前往福清,通過我與福清縣委陳炳奎、陳金來取得聯繫。是年8月,縣委因組織北西亭暴動事泄,縣委書記何文成被捕。在此緊要關頭,黃孝敏、劉突軍毅然挑起領導擔子。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的困難情況下,黃孝敏憑著對革命的赤誠忠心,緊密依靠福清本地幹部和群眾,領導了革命鬥爭,重建福清革命武裝隊伍,成立了工農游擊隊福清大隊,劉突軍任大隊長,黃孝敏兼任政委。在他們的領導下,福清的革命形勢有了很快的發展。
為了加強領導發展武裝力量,閩中特委把福清游擊大隊擴編為工農紅軍閩中第一游擊支隊,劉突軍為支隊長,黃孝敏兼任政委。游擊隊頻頻出擊,殲滅了劉春水殘部30餘人,繳獲步槍10多支、機槍2挺、子彈4000多發。接著,游擊隊又多次襲擊流竄在東山一帶的吳守師和黃阿大的兩股土匪,不久又打下了一都民團和聯保辦事處,殲敵20多人,繳獲步槍20多支,從而解除了土匪農民對根據地的威脅。

英勇就義


1935年秋天,閩中特委決定恢復城市工作。黃孝敏指派有關人員去福州開展工作,以學校為聯繫點辦民眾夜校和讀書會,進行抗日宣傳,團結進步同學,待條件成熟后再發展組織。在他的具體指導下,發展黨組織工作很順利,不久協職支部成立,黨在福州又有了一個新的立足點。1937年2月26日,閩中特委在莆田梧塘洪渡村開會,研究進一步開展宣傳攻勢,敦促國民黨當局同意國共和談,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由於叛徒出賣,黃孝敏和特委書記王於潔,委員潘濤、余長鉞等人被捕。在獄中,黃孝敏等同志表現得無比堅強,酷刑拷打、高官厚祿,都動搖不了他們對革命事業的忠誠。

人物紀念


黃孝敏烈士故居位於平湖鎮達才村,建於1860年,為土木結構,故居內設立文字圖片展,存有部分黃孝敏烈士生前用品,故居門前牆上鐫刻黃孝敏烈士簡介。
寧德網消息近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張思卿在福建省視察時,為古田籍烈士黃孝敏題詞。題詞的內容是:緬懷烈士,勿忘英魂。(2009年11月13日)
微古田在線 瞻仰黃孝敏烈士故居
福州晚報 黃孝敏:收天下春歸之腑臟 造一世福鑒此心腸
【黨史人物】福州和福清地下黨組織的優秀領導人黃孝敏
視頻 | 一封家書抵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