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洞

全國道教聖地“三十六洞天”之一

老君洞又名“真仙岩”、“靈岩”。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縣城南1.5公里處,整個景區佔地10多公頃.有溶洞2個,洞口高約20米,寬約30米,縱深50米。洞內原有由鍾石自然凝成高達7米多的老君像,白髮銀須,栩栩如生,老君洞因此得名。

歷史沿革


老君洞洞內景觀
老君洞洞內景觀
老君洞的園林宗教設施始建於唐,興盛於宋,唐宋以來,很多文人墨客在洞內留下了大量的詩文、遊記、碑刻、摩岩刻一百多處,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宋太宗親頒“御書碑”120軸藏於洞內,並敕封老君洞為“真仙岩”。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洞住了13天,這是他30年旅行活動中在一個洞內住得最久的一次,並寫下了5000字遊記,生動描述了老君洞山光水色及傳奇神話。宋代名詩人范成大在《佳誨岩洞記》中贊曰:“融州有靈岩真仙洞,世傳不下桂林”。
老君洞景區原建有規模完整的三清殿、御書閣、紫薇閣、報恩寺、歲寒軒、鴻音樓、麓石塔、清風亭、望遠亭堤五百羅漢豐都山等亭台樓閣以及老君天然鐘乳石像等。由於歷史的原因,不少景點設施已遭毀壞,目前有關部門已經著手進行修復,開發了隱仙洞、水月洞、羊角洞,並新建了盆景園、桃花園、荷花池、徐霞客雕像等供瀏覽觀光。

主要景觀


清澈婉蜒的靈壽溪自洞背穿山而過,流經洞中的部分長約300米。乘小舟自后洞順流而下,可一覽全洞風光,觀賞洞中石壁上的摩崖石刻及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洞口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兩座宋代建造的古石橋在洞口跨溪而卧,其橋造型美觀,結構精巧,目前仍可通行汽車。相傳太上老君南遊融嶺至此洞,竟流連忘返,對人說:“此洞乃天之絕勝也,山石磺石元,溪流清邃,不復西度流沙。我當隱焉”,於是化身為石,永留洞中。此洞因此得名,並成為全國道教聖地“三十六洞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