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灘區

四川省自貢市轄區

沿灘區隸屬自貢市,因區政府駐沿灘鎮得名,建區於1953年,位於自貢市的南大門,是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烈士的故鄉,是千年鹽都——自貢市的四個市轄區之一,距自貢市12千米。北與大安區接壤,幅員面積467.99k㎡。區境輪廓呈飽滿的三角狀,地貌以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在300—400米之間。屬緩坡低丘、緩坡中丘地貌類型,無成型山脈,宜耕面積大。現有人口297365人(2020年)。

2011年末,沿灘區耕地面積25.87萬畝,其中水田16.31萬畝,旱地9.57萬畝,人均耕地0.77畝,是以糧油生產為主的農業區,農民人均純收入6616元。

沿灘區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基本為零起步,至1978年的750萬元,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88.93億元,比2010年增長49.98%。

2019年7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歷史沿革


沿灘區原名自貢市郊區,成立於1953年7月1日,其時轄地為今自流井、大安、貢井所轄部分地域的20個行政鄉。
1959年2月將其分別屬於富順、宜賓兩縣部分地域劃歸郊區。
1961年7月,將郊區成立之初所划的地域分別划回自流井、大安、貢井3個區。
1983年3月,郊區更名為沿灘區,時轄地完全是從富順、宜賓兩縣劃撥的原部分地域。
2005年8月1日起將沿灘區所轄的舒坪、高峰、仲權、農團、漆樹5個鄉鎮劃歸自流井區,將富順縣所轄的瓦市、仙市2個鎮劃歸沿灘區。
2007年7月1日,將四川省自貢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園區管理委員會劃歸自貢市高新區託管。中共沿灘區委、區政府於1960年5月遷駐沿灘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沿灘區位於東經104°40′42″—105°58′00″;北緯29°07′53″—29°23′19″之間。東與富順縣相連,西與自流井區毗鄰,南與宜賓市交界,北與大安區接壤,距自貢市中心區13千米。

地形地貌

沿灘區建築
沿灘區建築
沿灘區地形特點是西北高,東南低,溪溝多,山丘廣布,平壩狹小,受川東南平行裕皺余脈分隔,屬盆中丘陵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地貌類型以低、中丘為主,占幅員面積的90.0%,境內海拔多在250-450米,最高點為496.55米(仲權鎮獅嶺坡),最低點為256.4米(鄧關鎮下鹽壩)。地表坡度以三、四級為主,占幅員面積的75.06%。
沿灘區地處川南丘陵區,地形受鄧井關、興隆場背斜影響。本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在300-400之間,最高海拔457.10米,位於富全鎮蒲殿村紀靈山;最低海拔256.40米,位於鄧關鎮堰口下河壩。

水利條件

沿灘區境內河流屬沱江流域,其中釜溪河屬沱江一級支流境內總河流11條,總長265.4千米,河網密度0.32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84億立方米,年排澇量4.43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6.27億立方米。其中沱江從大安流經境內瓦市,長6.87千米;沱江一級支流釜溪河,從自流井流經境內衛坪、仙市、沿灘、王井、鄧關,長59.9千米,流域面積436平方千米,佔16.4%,年均流量33.63立方米/秒;釜溪河主要支流有舒灘河、羊叉河、望子河、鐵錢溪等9條,總長198.7千米。

氣候特徵

沿灘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7.8℃,1月平均氣溫7-9℃,極端最低氣溫4℃(1977年1月31日);7月平均氣溫27.4℃,極端最高氣溫39℃(1960年8月7日)。最低月均氣溫-7℃(1963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9.7℃(1971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5.5℃,最大日較差22.5℃(1965年3月18日)。生長期年平均263天,無霜期平均224天,最長達254天,最短為19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66.3小時,年總輻射115.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37天(一般為2月1日—次年1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95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50天,最多達170天(2010年),最少為115天(2011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176.2毫米(1999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06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7月居多。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沿灘區全區可使用土地面積4.63萬公頃,其中:規劃中工業用地0.038萬公頃,商業用地0.75萬公頃,住宅用地0.64萬公頃,農業用地1.9萬公頃,其它用地1.1萬公頃。

礦藏資源

截至2013年,沿灘區全區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有:黃、黑鹵,天然氣、石油、煤炭、石灰石、石英礦。主要分佈在鄧關鎮、興隆鎮等地。其中:黃、黑鹵儲量達9200萬標方;天然氣儲量56.17億立方米;煤礦儲量452.5萬噸。

植物資源

沿灘區風景
沿灘區風景
截至2013年,沿灘區全區林業用地面積5936.7公頃,其中:有林地5548.1公頃,疏林地179.2公頃,灌木林地229.4公頃,四旁零星樹摺合面積為1421.4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5.58%。全區活立木蓄積量108163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量93373立方米,佔86.33%,書林蓄積量7380立方米,佔6.82%。散生林和四旁樹蓄積量7410立方米,佔6.85%。
森林資源特點是:分佈不均,次生天然林比較集中,樹種單一,以馬尾松、濕地松、桉樹、楊樹、柏樹及黃竹為主。

水資源

岷江、沱江水系在全區境內有11條小溪河,河流總長298.9千米,流域面積312.1平方千米,境內地表徑流總量18503.2萬立方米,全區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4406處,其中:小(一)型水庫12座;小(二)型水庫44座。山平塘4148口,石河堰89道;電力提灌站113處122台6594千瓦。工程需年蓄水能力5528萬立方米;工業用水311萬立方米;農業用水2264萬立方米;城市及場鎮用水228萬立方米,地下水利用量250萬立方米,全區各類渠道367千米,有效灌溉面積14.82萬畝。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時間區劃沿革
2011年末沿灘區轄板倉街道1個街道,沿灘鎮、王井鎮、鄧關鎮、瓦市鎮、仙市鎮、衛坪鎮、興隆鎮、永安鎮、黃市鎮、聯絡鎮、富全鎮11個鎮,九洪鄉、劉山鄉2個鄉,169個村、19個社區。
2016年末轄區內有沿灘、鄧關、永安、黃市、聯絡、富全、王井、衛坪、興隆、瓦市、仙市11鎮和九洪、劉山2鄉,有23個社區、170個行政村。
截止到2019年9月沿灘區轄板倉街道、衛坪街道、鄧關街道3個街道,沿灘鎮、王井鎮、瓦市鎮、仙市鎮、興隆鎮、永安鎮、黃市鎮、聯絡鎮、富全鎮9個鎮,九洪鄉1個鄉。
沿灘區轄2街道9鎮1鄉
地名區劃代碼居(村)民委員會政府駐地
衛坪街道510311001沙坪街社區糍粑坳社區板倉社區龍湖遠達社區沙坪街12號
恆大綠洲社區沿湖社區錦城社區瑤灣社區
新嚴社區卷子社區尖山社區興唐村
曾家橋村蔡市村詹市村易市村
桔香村重灘村蛇金山村岩山村
鄧關街道510311002鹽業社區會仙橋社區順昌美村新塘村半坡頭352號
太源村黃坡嶺村
沿灘鎮510311100昇平街社區開元路社區興元路社區洪溝社區廣場路26號
團結村人民村詹井村汪壩村
飛躍村躍進村互助村宜民村
田鋪村平安村
興隆鎮510311102興隆場社區舒灘村衛星村留永村興隆市街55號
光輝村先鋒村興陳村
富全鎮510311105富全街社區新房村大羅村代寺村富全市街118號
舒安村蒲余村
永安鎮510311106鰲頭鋪社區劉家山社區前進村興加村金龍路141號
雙林村雲龍村瓦市村新元村
柏祥村豐收村立志村雲豐村
劉山村
聯絡鎮510311107周場社區中心村新和村胡橋村東升路2號
高灘村江沖村
王井鎮510311109王井街社區王井村新民村黃桷村王井正街8號
沱田村桂花村高石村
黃市鎮510311110黃鎮鋪社區紅旗村回龍村群英村幸福路143號
鳳凰村水井溝村霞光村豐光村
瓦市鎮510311111瓦宅鋪社區沱灣村新堂村華山村太平街33號
雙塘村方灣村衛家村沙溪村
永樂村劉山村大覺村金沙村
大雁湖村
仙市鎮510311112仙灘社區箭口村雲溪村五七村新街子街34號附1號
蕉灣村象山村上水村月合村
芭茅村魚洞村坳店村大岩村
百勝村南和村八斗村柏樹村
獅吼村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社區
九洪鄉510311204九洪街社區九洪村齊岩村張灣村市街下街2號
石塔山村三河村蓮花村騎龍村
白羅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全區戶籍人口39.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63萬人,非農業人口9.6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143人,出生率為1.06‰;死亡人口2395人,死亡率為0.61‰;人口自然增長率0.45‰。年末常住人口31.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萬人,增長5.7%。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2.65萬人,鄉村人口18.83萬人,城鎮化率40.2%,比上年提高1.29個百分點。
2021年6月7日,自貢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沿灘區常住人口為297365人。

民族

2011年末,沿灘區戶籍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8.98萬人,佔99.81%;有彝族、滿族、佤族、苗族、壯族、白族、納西族、滿族等31個少數民族,共737人,佔總人口0.19%。2011年人口出生率10.37‰、人口死亡率6.81‰、人口自然增長率3.56‰。

政治


區委副書記、區長:易冬

經濟


綜合

2016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32.2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49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90.13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25.67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79.1%、15.9%,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5、8.2和1.6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3402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2%。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上年的13:67.8:19.2調整為12.5:68.1:19.4。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83.9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3.5%。其中,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83.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7%,佔GDP的比重為62.8%,民營經濟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9.6%。其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民營經濟所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7.3%和11.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4.6%和9.1%。

第一產業

沿灘區九洪西瓜節
沿灘區九洪西瓜節
2016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26.48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農業總產值13.71億元,增長5%,林業總產值1.72億元,下降3.4%,牧業總產值8.9億元,增長1.3%;漁業總產值1.92億元,增長5.9%,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0.23億元,增長6.8%。實現農業增加值16.63億元,比上年增長4%。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8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291公頃,增長1%;油料種植面積0.36萬公頃,比上年增加67公頃,增長1.9%;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0.99萬公頃,比上年增加200公頃,增長2.1%。全年糧食總產量17.2萬噸,比上年增加4780噸,增長2.9%;油料產量0.9萬噸,比上年增加396噸,增長4.6%;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5.03萬噸,比上年增加7424噸,增長3.1%。
全年肉類總產量2.96萬噸,比上年減少259噸,下降0.9%。其中,豬牛羊肉產量1.95萬噸,比上年減少612噸,下降3%。生豬出欄25.70萬頭,比上年減少11545頭,下降4.3%;肉牛出欄0.23萬頭,比上年增長73頭,增長3.3%;肉羊出欄9.1萬隻,比上年增長2688頭,增長3%;家禽出欄294.26萬隻,比上年增長63344隻,增長2.2%。
全年水產品養殖面積1269公頃,比去年增加37公頃,其中池塘養殖854公頃,水庫養殖358公頃。水產品產量1.25萬噸,增長5.8%。
年末全區林地面積為8344公頃,森林覆蓋率28%。育種育苗面積309公頃,當年造林面積1080公頃,幼林、成林撫育管理面積975公頃,零星植樹168.85萬株。

第二產業

2016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8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79.5%。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2戶,實現增加值102.88億元,增長14.5%;實現出口交貨值1.48億元,增長6.5%;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6.54億元,增長2%;實現利潤總額20.44億元,增長1.5%;實現利稅35.93億元,增長3.7%。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8%,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4.1%,輕重工業的比為9.22:90.78。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6.1%,食品製造業增長14.1%,紡織業增長16.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增長5.9%,傢具製造業增長16.7%,造紙和紙製品業增長6.5%,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9.4%,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4.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2.3%,黑色金屬冶鍊及壓延加工業增長4.7%,有色金屬冶鍊及壓延加工業下降8.9%,金屬製品業增長11%,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5.9%,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4.7%,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下降17.5%,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9.7%,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氣體壓縮機1430台,增長7.1%;飼料285678噸,增長18.4%;輸送機械9718噸,增長19.3%;閥門67304噸,增長0.9%;機制磚138865萬塊,增長45.5%;商品混凝土301萬立方米,增長15.3%;瓷質磚2085萬平方米,增長22.7%。
年末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15戶,其中,總承包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12個,專業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1個,勞務分包資質等級企業2個;資質建築業全年實現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87.8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1%;全年資質建築業實現總產值27.29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實現增加值6.05億元,增長6.4%。

第三產業

2016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4.5%。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2.88億元,增長11.7%;零售業零售額42.69億元,同比增長14.3%;住宿業零售額0.09億元,增長13.5%;餐飲業零售額6.95億元,增長16.7%。按地域分,城鎮實現消費零售額32.42億元,增長16.5%;鄉村實現消費零售額20.19億元,增長11.4%。其中,限額以上單位41戶,實現零售額27.72億元,增長2.5%。全年進出口總額實現1073萬美元,其中,出口總額實現1073萬美元。當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44萬美元。

文化


宗教

沿灘區是一個多宗教城區,建國前有佛教場所35處,是佛教盛行的地區,歷史上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種宗教。有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種宗教。有教徒2300人,信教群眾35000人,全區共有四處宗教活動場所,其中:正式批准開放宗教(佛教)活動場所一處,其它三所宗教(佛教)活動場所依法作了臨時登記。全區有宗教教職人員9名(佛教)。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全面貫徹執行。

地方風俗

每年五月、十月在仙市古鎮適時舉辦。有婚慶儀式。主場陳家祠堂。特邀新郎、新娘,迎親至拜堂,著傳統服飾、冠、帽,坐花轎、乘滑桿、送親等程序。有金橋寺廟會。開幕式和節日活動內,舉辦廟會活動。法會供天、放生、拜懺、轉佛、普佛。
①遊客坐花轎、滑桿,看打鐵、榨油、彈棉花,喝大碗茶、吧長煙管葉子煙、推水煙、打川牌等民俗表演。②碼頭集市:正街、廣場等處設定攤點,復現昔日古鎮《清明上河圖》之繁華。
③民間曲藝、雜耍:川劇座唱、評書、金錢板,節慶龍燈、牛兒燈,雜耍、英雄鞭等藝術展示。
④鄉土飲食推介:如糍粑、魚鰍粑、醪糟蛋、野菜、鍋盔、豆花、油炸豌豆粑、串串香、擔擔麵、抄手、油果子、牛肉蒸籠、羊雜湯等。
⑤民俗勞作展示:如打鐵、彈棉花、踩水車、犁田、搧風簸、打草鞋等古鎮農事。
⑥果蔬採種:遊客家人、小孩親身種植蔬菜、採摘瓜果,體驗農家田園樂趣。
⑦傳統版畫:組織農民版畫創作展覽和遊人參與互動,展示真情實感,有板有眼,樂民富民。
⑧石屋探秘:觀石屋奇景,尋文人蹤跡,觀摹岩石刻,體驗“瑤池風荷”、“佛寺禪院”、“虎洞探奇”。

名優特產

土特產品區內土特產主要有:太源井曬醋、百味齋調料、九洪“金哥”牌西瓜。

交通


國家高速G85銀昆高速公路、成自瀘赤高速公路、樂自高速公路、建設中的自隆高速公路均從區內經過。規劃中的內南高速公路也將從此經過。

社會


教育

沿灘區教育
沿灘區教育
2016年,全區學校29所,在校學生34568人,專任教師2058人。其中,小學13所,招生人數3579人,在校學生人數21863人,專任教師1144人,學齡人口入學率99.4%;普通中學13所,招生人數3371人,在校學生人數8349人,專任教師647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人數4288人,專任教師253人;特殊學校1所,招生人數25人,在校學生人數68人,專任教師14人。

科教

2016年,全區現有科技企業38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戶,省級創新型企業10戶,省級知識產權試點企業7戶,市級知識產權試點企業8戶。建立省市級企業技術研發機構5戶。全年申請專利110件。

醫療衛生

2016年,全區醫療衛生計生機構221個。其中,醫院2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監督執法機構1個,鄉鎮衛生院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個,村衛生室168個,個體診所、醫務室及衛生所33個。床位890張,衛生技術人員1238人。其中,衛生院技術人員872人,其中執業醫師(助理)234人。全區傳染病發病率為0.3人次/10萬人,孕產婦死亡率為0人/10萬人,嬰兒死亡率為3.1‰。

文化事業

1962年1月,沿灘區開通區有線廣播站。到鄉鎮102.5桿千米,鄉以下3203.2桿千米。有入戶喇叭45462隻,入戶率65%。建村廣播室21個。1986年開通調頻台傳送廣播節目,發送頻率159.5MHz,發射功率30W。1992年12月開通立體聲調頻廣播,頻率106.8MHz,功率100W。
1990年建區有線電視系統,轉播中央及地方11套節目。1993年5月,建區有線電視台,頻帶寬度550MHz。1994年2月,建區有線電視微波傳送站,電視節目增至15套—20套;2000年1月,市、區光纖聯網,城區節目40套。2002年,轄區實施聯網工程,專用桿線80.13千米,光纜86.26千米、光纖878芯千米。有線電視用戶36000戶。2010年6月實施數字電視,節目96套。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6年,全年投入120萬元用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啟動區多功能體育公園和區圖書館建設項目。開展以“文明新鹽都·快樂自貢人”為主題系列文化惠民活動,舉辦文化惠民演出和群眾文化展演155場次,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27次。在各級文學刊物發表作品330篇,在國家級發表44篇,省級發表85篇,市級發表201篇。全區有線廣播電視用戶36500戶,網際網路和廣播電視網路實現全覆蓋。

社會保障

沿灘區風景
沿灘區風景
2016年,全年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903人,比上年增長15.5%。失業保險單位4427個,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60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數2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全區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26510人,比上年增加1655人,比上年增長0.5%,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421人,比上年增長2.2%,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16089人,比上年增長0.5%。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0675人,比上年增長0.7%,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7215人,下降4.3%,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3460人,增長1.3%。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847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6322人。棚戶區改造、小城鎮危舊房、經適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積11.18萬平方米,其中公共租賃住房施工面積11.18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積0.14萬平方米,其中,公共租賃住房施工面積0.14萬平方米。

基礎設施

2011年末,沿灘區全區有郵電局1個,郵電支局3個,郵電所13個,代辦所39個;平均每個局、所服務人口1.03萬人。郵路單程長度2.97千米,農村投遞路線單程長度4.72千米。交換機容量市話、農話分別為2890門,9.18門。長途電話110路,半自動和全自動電路75路。從1985年起,部分電話用戶可進行國內長途直撥電話。出口電報已納入全國自動轉報網,區局至支局的電報基本實現傳真化。其中,3個支局開通了電傳。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8個,投遞點68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2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5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傳遞信件完成3.3萬件。郵電業務總量1500萬元。報紙、雜誌累計期發966.5萬份。
2011年末公路通車里程466千米,同2010年持平。其中,等級公路377千米,增加136千米,等級外公路89公里,減少136千米。在等級公路中,高速公路21千米。全年貨運量704.21萬噸,增長20.77%;貨物周轉量20145.24萬噸千米,增長21.12%;客運量1158.94萬人,下降7.24%;旅客周轉量10596.73萬人公里,增長27.37%。民用汽車擁有量18347輛,比2010年凈增1568輛;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16408輛,同比增加1211輛。

旅遊


沿灘區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仙市鎮、玉川公祠、永安閤樂祠、王家大院、卧龍湖、金銀湖等旅遊景點,2011年,旅遊總收入10.8億元,比2010增長23.5%。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於衛坪鎮岱山村王灣,建於1857年,系自流井鹽場大鹽商王和甫舊宅。佔地面積7688.67平方米,建築面積4592.32平方米。四合院,正、側兩院相連體,每院由正堂、中廳、門廳組合。外院壩護牆留槍孔,利看家護院。門首石刻雕花、楹聯,正堂四重三院落,清代穿斗式古建築,屋脊飾圖案花卉,屋內石、木雕刻紛呈。側院配置花園和大、小天井。顯其富有,其勢不凡。

玉川公祠

玉川公祠位於衛坪鎮尖山村,小地名板蒼壩。昔王氏私立“樹人學堂”,今板蒼小學。渝昆高速路邊,車通川雲路中線。清同治年間竣工之王氏宗祠。興建人王朗雲大富后,以其祖父“玉川”命名。規模相當,佔地1697.73平方米。磚木混合結構,裝飾精美,與王家大院相同。內存1869年奏請清廷立案鐫刻“祠規”石碑一通,字跡清晰。祠、碑保存完好,系研究清末民初自貢地方宗族社會、建築史、私立教育史的重要文物。

永安閤樂祠

永安閤樂祠位於永安鎮街,王渡—貢井公路旁。閤樂祠系湖南、湖北客籍商賈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始建。總佔地面積1128平方米,環境幽雅,古建築保存完好。1997年批准為自貢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研究地方鹽業發展史、古建築藝術史的珍貴實物,極具歷史、科研、藝術、人文和觀賞、考察價值。

卧龍湖

卧龍湖位於市南面5千米,水面達600餘畝,儲水約660萬立方米,水面總長12.5千米、寬闊300餘米,湖心分佈天然島嶼10餘個,曲徑通幽,形若一條騰飛的巨龍。該處系自貢大城市規劃的郊野公園。

餘洞

餘洞即“仙女峪”位於仙市鎮漁洞村金銀山下。從古鎮北行1.5千米迂迴曲折鄉間小路,即見峭壁陡立,林木蔥蘢,藤蔓蒼翠,瀑布飛濺,奇景薈萃的餘洞。洞內石屋6間,為清代名儒羅金聲、宋時湛(宋育仁叔父)隱居之所。外石門楣鐫刻“避喧”兩字,對聯“共做湖山居士,長為風月主人”,銘其隱士厭世之志;內石門楣鐫刻“宋時湛讀書室”,銘石室乃讀書、歇息之所。

金鐘潭

餘洞右側往上繞崖步行約200米,便是有名的“金鐘潭”。金鐘潭周圍絕壁懸崖,林木蔥蔥,怪藤倒掛,泉水叮咚,常年如是。近看:金鐘潭左面,幅寬約1米、長10餘米瀑布自懸崖直瀉而下,沖注入潭,聲若雷鳴,濺起無數水珠雨霧;遠觀:金鐘潭恰似一匹從天拋展、珠光閃爍的銀綢。自然風物,神奇傳聞,令遊人思緒萬千,回味無窮。

胯胯井

胯胯井位於仙市古鎮。傳說中仙女玉腿即兩山交匯處有石砌橢圓形水井,常年溢流,水質清澈、甘洌可口;奇特之處:每月水質數天呈白色,鄉民視其仙姑“例假”之說,神乎其神。

代表人物


宋育仁(1857-1931)仙市鎮人。清末進士、翰林院修纂。四川報業創始人、著名改良主義思想家、維新運動倡導者、外交家。1894年,以參贊名義出使英、法、意、比4國。在西歐考察期間,著《採風記》4卷。
毛慈影(1915—1935)黨內化名陳靜霞,外號二毛。衛坪鎮人,著名革命烈士。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學生、婦女運動。1934年12月14日晚上與青神中心縣委其他領導人共同領導了四川青神西山紅軍武裝鬥爭(任紅軍指揮部宣傳婦運委員),影響巨大。當天被捕,英勇不屈。翌年1月22日遭敵人殺害,年僅19歲。1951年川南行署追認為烈士。1952年1月,毛澤東主席為毛慈影烈士家屬頒發了《光榮紀念證》證書。
鄭文(1911—1998)永安鎮人,著名政治活動家。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中共南方局、代表團、西南局(周恩來、鄧小平)秘書,內江專署副專員、行署顧問等職。
鄭伯璋(1919—1992)黃市鎮人,副教授、著名電影家。先後擔任“國際影協”聯合會執行主席、中央電影科研所副所長、顧問,中影出版社技術主編、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科技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等職。
張博詩(1904—1928)字仿松,衛坪鎮人,著名烈士。1919年任自、榮、威、富地區“學聯”領導職務,1924年加入中國共青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任共青團成都市委委員兼組織部長,同年2月16日在成都下蓮花池被敵人殺害。
毛一波(1902—1989),沿灘鎮人。著名文史、地方志專家。歷任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長,文化學院、淡江學院《台灣史》研究員、教授,《台灣通史》編審等職。

獲得榮譽


2019年7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2020年3月31日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
2021年2月被評為2020年度四川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市、區)。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5月7日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