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力

氣力

氣力,漢語辭彙,拼音是qì lì,釋義為力氣、體力、精力、功夫。

引證解釋


1、體力;力氣。
①《戰國策·西周策》:“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以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
②《史記·齊悼惠王世家》:“朱虛侯年二十,有氣力,忿劉氏不得職。”
③宋·梅堯臣《稚子獲雀雛》詩:“屋頭小雀雛,氣力苦未長,乘暄學調羽,忽掛蜘蛛網。”
④《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從駕諸臣,素知州吁武力勝眾,石厚又引五百名甲士圍住公館,眾人自度氣力不加,只得降順。”
⑤《紅樓夢》第八二回:“﹝黛玉﹞顏色不成顏色,說話兒的氣力兒都微了。”
⑥魯迅《故事新編·採薇》:“﹝叔齊﹞忽然覺得有了氣力,立刻站起身,跨進草叢,一路尋過去。”
⑦明·施耐庵《水滸》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主人家,有飽肚的,買些吃酒。”
2、指精力。
①《朱子語類》卷六八:“他錯說了,後來四子費盡氣力去解,轉不分明。”
②明·唐順之《答符松岩郡守書》:“若此法立得有下落,則自此以後興徭作賦、設備追胥,不知省卻幾多氣力,絕卻幾多弊端。”
③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我的種痘》:“最初的時候,當然,華人是不相信的,很費過一番宣傳解釋的氣力。”
3、實力;力量。
①《韓非子·五蠹》:“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
②宋·蘇軾《上韓魏公乞葬董傳書》:“軾與之故舊在京師者數人,相與出錢賻其家,而氣力微薄,不能有所濟。”
③《秦並六國平話》卷上:“陛下若論七國,則國勢均平;若論氣力,則秦為上國。”
胡適《發刊宣言》:“在這個悲觀呼聲里,很自然的發生出一種沒氣力的反動的運動來。”
4、權勢,勢力。
①晉·葛洪《抱朴子·疾謬》:“或有不治清德以取敬,而仗氣力以求畏。”
②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子厚﹞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
③《新五代史·李從榮傳》:“從榮得何氣力,而作此惡事!爾亟以兵守諸門。”
④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八:“世之身負達尊,有氣力足以庇士者,其亦留心雅道,收桃李門牆之效哉。”
⑤《水滸傳》第三二回:“官司一事,全得朱雷二都頭氣力,已自家中無事,只要緝捕正身。”
5、才氣;才力。
①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夏瞻》:“雖氣力不足而精彩有餘。”
②宋·蘇軾《謝制科啟》:“始不自量,欲行其志,遂竊俊良之舉,不知氣力之微,論事迂濶而不能動人,讀書疏略而無以應敵。”
③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鮑溶》:“蓋其氣力宏贍,博識清度,雅正高古,眾才無不備具雲。”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十一節:“不是他氣力十分充沛,四言詩是不能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