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邊公學

三邊公學

三邊公學的前身是陝甘寧邊區第三師範、三邊師範。1940年初,在定邊建立了陝甘寧邊區第三師範。當時副校長盧勤良(主持工作),教導主任劉若曾。教員有孫桐、白玉、白燕、丁紹志、李彥、楊清軒等十餘人。黨總支書記文普華。學生七、八十人。到1941年秋季改名為陝甘寧邊區三邊師範。

學校發展


設有師範一班,師範二班,師範預備班,又增設地方幹部學習班,新文字學習班等,學生共約有近二百人。教員增加到二十餘人,如張源、王冰、吳淼、韓啟晨、張棣根等。1942年7月底,師範一班畢業,這是三師培養的第一批學生參加到革命工作崗位上去了。1943年,教師和學生全部參加了整風運動。這時的代理校長是馬俊傑,后是郭子清。
1944年春,延安的民族學院搬到定邊與三邊師範合併,改名為三邊公學設有民族部、地方幹部訓練部、中學部。校長由三邊地委書記王世泰兼,副校長盧勤良、教導主任劉春兼民族部主任,中學部主任劉若曾,地方幹部訓練部主任郭子清,總務處長先後宋友田、宗群、岳松等,總支書記王志強。
1945年7月師範二班(即中學部的頭一班)學生畢業(中途因工作需要調走一部分,畢業時只有二十餘人),其他班因工作需要,不少學生陸續調出去工作了。當年9月間又增設教學研究班,由王雲任班主任,設中文、歷史、數學三個組,學生有二十餘人。到1946年7月,這個班結束了。
1946年10月,因解放戰爭開始,馬鴻逵對三邊地區的干擾,三邊公學由定邊搬到吳旗縣金佛坪。當時只有中學部的學生一百餘人,地幹部的學生全部出校工作了,這時三邊公學的校長是劉若曾,副校長王剛,教導主任先後王志強、王雲。1947年1月,三公又由金佛坪搬到安邊城內。到1947年3月,因黨中央撤出延安、馬鴻逵侵佔三邊,三公又由安邊縣城搬出到安邊南部山區、靖邊、吳旗交界一帶活動。這時學生和教師全部參加戰勤工作。一部分教師到軍分區醫院作護理工作,有的到電台作機要工作,有的到各縣參加戰勤工作。學校只留少數後勤工作人員和家屬。直到1948年初,又搬到吳旗金佛坪住下。這時,三邊公學改名為三邊幹部學校。校長記不清是哪位兼任,副校長蘇曉蒙、教導主任馮浪,后王伯宜、折永慶,設班次很多,有區委書記區長一級領導幹部班、有一般幹部班、有回族幹部班、蒙族幹部班、公安幹部班、青年幹部班、婦女幹部班、中學班,約二百人。領導幹部班班主任折永慶,回族班主任王茜,一般幹部班主任張文厚、蒙族班負責人郭全德,公安班負責人劉君器(即劉德才),青年班負責人何汀軒,婦女班主任海濤、桑柯,中學班主任記不清是誰了。到1949年8月間,三邊幹部學校由金佛坪搬到定邊。這時主要是準備進軍寧夏,把三邊各縣的大部分幹部調到幹校,學習新解放區各項政策,準備解放並接收寧夏的工作。1949年9月下旬,幹校的學生陸續由定邊動身到寧夏各縣接收工作去了,中學班移交定邊縣管理。幹校校部於9月26日離開定邊搬至寧夏。至此,三邊公學、三邊幹校即告結束。
三邊師範、三邊公學、三邊幹校,均為黨直接培養幹部的學校。從創建三師起,這個學校所有的學生全部享受供給制待遇。中學部的學生,雖然以學習文化課為主(地幹部也以學文化課為主),但在學習期間,因工作需要,隨時可以調出去工作,不少學生就是在學習期,學業未完而調出去工作了,有的甚至剛入學幾個月就調出去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