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起義

天地會起義

天地會起義,是南方各省響應太平天囯革命的主要力量。雖然因其組織鬆散,“隨起隨滅”,被清軍各個擊破,但因其波及地域廣泛,人多勢眾,在廣大的中國南部,星羅棋布,一呼百應,極大地牽制了清朝反動統治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囯的反清起義鬥爭,並與北方捻軍反清鬥爭相呼應,形成以太平天囯為中心,席捲全國的抗清民族起義大風暴。

天地會簡述


天地會創立

天地會創立於康熙十三年(1674),因其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會員同為兄弟姐妹,故稱天地會。

宗旨

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對內稱“洪門”,隱含明“洪武”年號之意。下分許多支派,如小刀會、紅錢會、哥老會等。

參會成員

參加天地會的成員主要是破產農民、手工業者和其他遊民群眾。天地會起自福建漳州地區,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已遍及福建、台灣、兩廣、湖南、江西、雲貴等廣大地區。太平天囯起義后,各地天地會及其支派紛起響應。

各地起義經過


兩廣天地會起義

南寧豎旗起義
咸豐二年(1852),廣西天地會首領朱洪英(?―1874,即朱世雄或朱洪勝、朱聲洪)、胡有祿(?―1855,即吳有祿)率會眾在南寧豎旗起義,很快發展到三四萬人。次年,克湖南永明縣城。咸豐四年攻佔廣西灌陽,建立“昇平天國”,朱洪英稱鎮南王,胡有祿稱定南王。咸豐五年,朱、胡接到太平天囯天官丞相羅大綱邀其前往會合的信件,遂率起義軍自廣西攻湖南,克東安。后遭湘軍王鑫(?―1857)部圍攻,被迫放棄東安,走新寧。胡有祿在新寧被俘犧牲。朱洪英率起義軍回師廣西,咸豐七年二月(3月)克柳州。次年夏,敗走貴州古州,轉戰湘、桂、黔三省邊區。同治十三年(1874)在湖南宜章被捕就義。余部重返廣西,繼續堅持鬥爭。在廣西天地會發動起義的同時,廣東天地會也揭竿而起。
何祿東莞起義
咸豐四年五月十五日(6月11日),天地會首領何祿(?―1856,即何六)率眾起義,二十一日攻克東莞縣城,起義軍增加到2萬多人。很快,全省各地天地會紛紛豎旗響應,影響最大的是陳開、李文茂領導的起義。陳開(1822―1861),廣東佛山人,駕船為業。李文茂(?1859),廣東鶴山人,原為粵劇藝人。咸豐四年六月十一日,陳開在佛山起義,建號大寧。廣州郊區李文茂、陳顯良等率領數萬人響應,起義軍蓄髮易服,頭裹紅巾,世稱“紅巾軍”。起義聲勢浩大,“旬日之間,連陷數十州縣”,順德、香山、東莞相繼克複,省城廣州勢孤援絕,陳開、李文茂率義軍乘勢圍攻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糾集地主豪紳組織團練,並勾結英、美、法侵略者血腥鎮壓起義群眾。十二月二十四日(1855年2月10日),起義軍以統領水陸兵馬大元帥陳顯良名義照會英、美、法三國駐廣州公使,斥責侵略者派兵船“用米蓋住火藥進省。其火炮名為防賊,而實賣與奸官,殊非正理”,要求他們停止類似行動。英、美、法侵略者不顧起義軍抗議,繼續協助清政府守城。起義軍圍攻廣州達半年之久(一說10個月),在中外反動派聯合抵抗下,終未攻克,咸豐五年正月(一說三月),被迫撤圍。陳顯良部仍留廣東堅持鬥爭,陳開、李文茂率主力先抵肇慶,與另一支天地會起義軍梁培友部會合。然後率戰船千餘艘,溯西江揚帆直上,進入廣西,一路攻梧州,破藤縣,於四月二十一日(6月5日)抵潯州府城外。起義軍採用“穴地攻城法”,未果。又派軍扼守大湟江口,使潯州城內的清軍糧盡援絕,八月十七日,起義軍乘機發起總攻,殺知府劉體舒和桂平知縣李慶福等,佔領潯州城,建立“大成國”,改元“洪德”,改潯州城為“秀京”,陳開稱鎮南王。設官分職,開爐鑄錢。繼而起義軍攻佔武宣平南等地,軍威大振。次年秋,陳開、李文茂,梁培友在梧州會師,決定陳開改鎮南王為“平潯王”,守秀京;李文茂稱“平靖王”,兼陸路總管;梁培友稱“平東王”,兼水路總管,並率軍向柳州挺進。李文茂曾發布告示,“要救百姓水火,貪官財主殺清”,讓“大齊共享太平,人人安居樂業”。正當起義軍迅速成長壯大之際,湖南巡撫駱秉章應廣西巡撫勞崇光(1802-1867)的請求,派蔣益澧(?―1874)率湘軍進入廣西,向起義軍發起進攻。咸豐七年梁培友犧牲。八年李文茂死於懷遠山中。十一年七月十六日,湘軍攻陷潯州城,陳開向貴州退卻,二十八日夜,於橫州東北被團練俘獲,后被押回潯城,英勇就義。起義軍余部在黃鼎鳳領導下,繼續堅持鬥爭。至同治三年四月下旬(1864年5月),在廣西堅持了10年之久的天地會起義最後失敗。

湖南天地會起義

征義堂起義
咸豐二年瀏陽人周國虞聚眾萬人,豎旗起義,建號“征義堂”。
何賤苟起義
咸豐三年道州人何賤苟率領衡州永興、桂陽、常寧等地天地會起義,以常寧之五洞、桂陽的白水洞為中心,轉戰周圍十餘州縣。何賤苟自稱“普南王”,先是率領何祿(後轉回廣東發動起義)、吳玉老十在湘南地區廣泛發動起義,后聯合胡有祿、朱洪英等部攻克廣西灌陽,建號“昇平天國”。

福建天地會起義

鴉片戰爭前,漳浦一帶已有小刀會組織,道光二十九年(1849)或三十年,又在廈門重建。
咸豐三年四月初七(1853年5月14日),福建小刀會首領黃威(又名黃位)率領會眾在海澄(龍海)起義,克海澄、漳州、廈門、同安、漳浦等地。起義軍在廈門建立政權,黃威以“漢大明統兵大元帥”名義發布告示,聲討清朝統治者的罪行,號召人民奮起鬥爭。起義軍“所到之地,軍法甚嚴,出示安民。米穀定價,不許貴賣,百姓秋毫無犯”。不久,清軍進攻,十月初十,起義軍撤出廈門,退至閩、粵海面,堅持鬥爭達五年之久。黃威曾派人與太平天囯聯絡,未果。起義軍最後於咸豐八年在海上失敗。
紅錢會起義
咸豐三年春夏間,福建永春縣武秀才林俊(即林萬青)率紅錢會起義。他們將康熙年間的銅錢上“康熙”二字刮掉,中塗紅色,作為會徽,故稱紅錢會。起義軍先後攻佔德化、永安大田沙縣龍溪、仙游、安溪等州縣,一度發展到數萬人。后林俊率眾在南安惠安一帶堅持鬥爭到咸豐七年,曾與太平天囯取得聯繫,並被封為烈王。次年北上迎接太平天囯,途中負傷犧牲。至此,紅錢會起義失敗。

浙江天地會起義

咸豐四年底,瞿振漢、金佩銓領導浙南紅巾軍起義。起義軍以樂清為根據地、在臨海、黃岩、大羅山、溫州等地活動。曾發出告示,痛斥地主階級的殘暴統治,提出除凶暴,濟貧民,掃除鴉片流毒的正義主張。瞿振漢還自稱接受太平天囯東王札委,說明浙南天地會起義是在太平天囯影響下爆發的。

江西天地會起義

邊錢會起義
早在太平天囯起義之初,吉安、建昌一帶就有邊錢會活動。會眾“以錢塗朱,描金為字”,故稱邊錢會。咸豐六年,邊錢會率數千人,在吉安、建昌交界處豎旗起義,在太平軍的配合下,攻克南豐、新城、貴溪鉛山等縣城,擊斃建昌知府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