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斗鎮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下轄鎮
文斗鎮,地處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西南邊陲,距市城89公里。地跨東經108°31′至108°42′,北緯29°43′至30°01′。面積492.8平方千米。最高海拔中原大堡1711.5米,最低海拔長順吊耳胎海拔315米,是全市海拔最低點。曾有“甑子高山在下雪,官渡司河過六月,莫到時令秋已過,艾地壩上仍炎熱”的民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文斗鎮常住人口為48668人。
文斗鎮
雍正十二年(1734)改土歸流,文斗鄉屬利川縣忠路汛懷德里。包括忠路六保(板橋村)、八保(金龍村)、九保(天星村)、十保(大杉樹村)、十一保(集鎮)、十二保(堡上村)、十三保(長順壩村)、十四保(黃土村)、十七保(太陽坪村)。
清代鄉境內形成若干集鎮:十字路場,又名中正場,即今金龍村,東有涼風洞,南有大梁子山;茅壩子場,近皇木槽;岩門頭場,又名樂義場,乾隆廿一年(1756)設,即今文斗鎮政府所在地;井坪場,道光二十年(1840)設,即錦屏;長灘壩場,又名長順場,即長順壩;黃土池場,即黃土。
岩門頭場曾遭兩度焚毀,嘉慶時拔貢賀伯厚募資重修,在禹王宮內立碑記敘,稱“文光射斗”,希望本境廣出人才,故改名為文斗場。
1925年利川縣劃為18區,系十五區文斗、十六區長順。1932年全縣劃為9區,系七區文斗。1941年全縣劃為16鄉,系文斗鄉(轄11保)、長順鄉(轄6保),隸屬忠路區署,1946年忠路區署撤銷,直隸縣政府。
1950年,全縣分為7區,文斗鄉、沙溪鄉、長順鄉為第六區。1952年,屬文斗區。1953年底,將文斗區長順鄉第八村劃歸四川黔江縣,后又划回。1958年置文斗人民公社。1961年仍為文斗區,所轄管理區改為人民公社。1975年撤區並設,劃為文斗、長順、黃土三個人民公社。由原來的和勝、八角、楓木、新民、十字、毛壩、朝陽、文龍等8個小公社組成文斗人民公社;由長順、雙林、慶林3個小公社組成長順人民公社;由黃土、仁和、五峰3個小公社組成黃土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建區,為文斗區,轄9鄉(十字、鞍山、沙壩、堡上、錦屏、長順、黃土、五豐、楓木)1鎮(文斗)。
1996年1月區改為文斗鄉,將原9鄉1鎮改為10個管理區(后改工作站),仍56村、596個村民小組。
1999年7月1日將文斗分為文斗、長順兩個鄉鎮。文斗鄉轄文斗、楓木、沙壩、十字路、安山、堡上六個農村工作站;長順鄉轄長順、錦屏、黃土、五峰四個農村工作站。
2001年3月合併文斗、長順兩鄉為文斗鄉,仍轄10個農村工作站、56村、596個村民小組。
2020年4月14日,經湖北省民政廳批複,利川市文斗鄉改為文斗鎮,原行政區域仍舊,鎮政府駐文龍村平安路55號。
一、氣候特徵
文斗鄉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山嶺重疊,溪谷縱橫,垂直落差大,影響氣候變化亦大,成為顯著的山地氣候。低山四季分明,冬涼夏熱,無霜期長,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二高山春遲秋早,濕潤多雨,光溫不定,對種植業發展有較多的限制因素;高山氣候冷涼,冬長夏短,日照較多,對發展黃連、貝母等藥材生產,養牛、養羊等畜牧業生產,以及退耕還林相對有利。文斗鄉主要氣候特點:一是由於地形、雲霧、陰雨等影響,光照不足,光能利用率低。二是熱量資源不足,常有低溫冷害,二高山以上的糧食只能一年一熟,春秋季的低溫連陰雨,常二至三年一遇,是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煙葉等經濟作物的主要自然災害。三是降水充沛,雨熱同季,常有旱澇。年降雨量達1300毫米以上,能滿足各種農作物的需要,4—9月的降雨量,佔全年的71%。文斗集鎮海拔1050米,直下艾地壩河沿海拔500米。有“甑子高山在下雪,官渡司河過六月,莫道時氣秋已過,艾地壩上仍炎熱”的民諺,生動地反映出地勢垂直高差引起的氣候懸殊。
二、氣候要素
1、日照:低山平均日照1409小時,二高山年平均日照1298.9小時,高山年平均日照1519.5小時。
2、氣溫:二高山年平均氣溫在12℃以上,穩定通過10℃的年活動積溫3849℃,由於海拔高差大,垂直變化明顯,低山氣溫比高山高9--10℃,比二高山高4--5℃。全年1月最冷二高山平均溫1.8℃,7月最熱,月平均溫度23.3℃。
3、降水:文斗全年降水量與全市持平,降水量為1471.7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5—7月。
毛灘河
對文斗鄉影響較大的災害性氣候,主要有低溫連陰雨、乾旱、暴雨洪澇、大風冰雹等。
低溫連陰雨,平均每年7次,其中強冷空氣佔13%,中冷空氣佔27%,弱冷空氣佔60%。
乾旱天氣多發生於春秋雨季,乾旱情況低山比高山嚴重。
暴雨、洪澇,從4—10月平均可發生暴雨,暴雨發生周期平均每年3次。
大風、冰雹,2005年文斗鄉發生嚴重的冰雹災,低山的長順4月8日發生百年不遇的冰雹災害,使數千戶農戶房屋受損,夏糧作物洋芋、油菜、春季蔬菜及桔柑、季橙、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毀於一旦。同年7月堰塘、板橋、天星、青山四個村發生冰雹、風災,導致煙葉、玉米等作物可粒無收。
境內山嶺重疊、溝壑縱橫,高差懸殊,最高點中原村的中原大寶海拔1711.5米,集鎮海拔1090米,長順谷地鬱江出口處海拔315米。北部群山交錯,耕地極少,水田罕見;南部鬱江兩岸為階梯狀緩坡,有台地梯田。長順壩為河谷平川。
鬱江發源於利川市佛寶山,匯合忠路鎮、沙溪鄉諸河流,至忠路鎮雲口壩始名鬱江。留至沙溪鄉江口,始入文斗鎮,西受鹿銜壩水,東受咸豐縣龍嘴河水,西南流經堡上,西受源於石柱縣的毛灘河(古名小谷溪),至長順壩后,再流5公里至河涌的彎彎塘入重慶市。鬱江在利川市境內長99公里,流域面積147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43立方米\秒,最大流速5米\秒,一般1.5米\秒,總落差1130米。自文斗鎮堡上以下,江寬水深,可通航。
毛灘河
毛灘河古名小谷溪水,發源於重慶市石柱縣,從月亮岩流入利川,至文斗鄉龍口與鬱江相會,在利川境
毛灘河七眼泉
毛灘河峽谷位於文斗與重慶石柱交界處,全長62公里。峽谷峰巒挺拔,古林蒼茫,怪石林立,飛瀑流雲,自然風光旖旎原始。毛灘河全長62公里,位於利川市文斗與重慶石柱交界處,發源於重慶石柱縣境內,自月亮岩進入利川,流至龍口村匯入鬱江。
毛灘河
全鄉有州級文物保護單位――回龍董氏墓碑群。僅回龍村六組就有12所墓碑,其規模宏偉,保持較為完美,大多建於清朝中晚期,其中尤以董正才、董正舉弟兄二人的墓葬規模特別宏大,佔地約60㎡,高達8米。
十字街道上的關帝廟是“十字路會議舊址”和賀龍軍部住地“大店子”。現正在申報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除此而外有長順秦氏墓,和尚墳、石橋張公墓、酸草溝土家名人陳魁墓塟。堡上衙門遺址,文斗禹王宮、關廟、南華宮、魁興閣等遺址。除此而外鬱江峽谷風光,毛灘河原始生態峽谷堪稱一絕。
另外文斗烈士陵園雖不算是文物,但為文斗解放事業而流血犧牲的烈士們長眠於此,供人們緬懷瞻仰。
煙葉是文斗的支柱產業。2008年,文斗鄉種植煙葉3.2萬畝,收購煙葉7萬擔,煙葉稅收突破1000萬元,成為
文斗烤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