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雜詩三首的結果 展開

雜詩三首

朱自清詩作

《雜詩三首》是近代詩人朱自清於1921年11月創作的一組現代詩。第一首用“風沙”和“先驅者”,這是一組相對立的意象,將敵對勢力的殘酷與先驅者的壯烈深蘊其中;第二首可作為一首情詩來讀,整首小詩乾淨利落,意蘊豐厚,句式的變幻使其圓潤無缺;第三首詩顯得最痛快,數數十三個字,卻表達了豐富的意思,“無力——還在家裡吧”是句曲語,它的另一面意思是下一句所揭示的:“滿街是詛咒呵!”。

作品原文


【其一】
風沙卷了,
先驅者遠了!
【其二】
曇花開到眼前時,
便向她蟬翼般影子里,
將憂愁葬了。
【其三】
無力——還在家裡吧;
滿街是詛咒呵!

作者簡介


朱自清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名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在反飢餓、反內戰的實際鬥爭中,他身患嚴重的胃病,仍簽名於《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並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麵粉,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和可貴情操。毛澤東稱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其散文以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鍊,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主要作品有《尋朝》、《蹤跡》、《背影》、《歐遊雜記》、《你我》、《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國文教學》、《詩言志辨》、《新詩雜話》、《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

創作背景


20世紀20年代初,詩壇上小詩流行一時。從外來影響來看,有泰戈爾飛鳥集》的啟迪,也有日本俳句的刺激;從時代背景來看,新文化運動的精神大解放使得新文學先驅者理性與感情如同岩漿一樣奔突迸發,藝術感覺異常敏銳,寄流雲以遐思,望繁星而對語,心有所感即發,遂有小詩盛行。
1921年1月,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創刊,它標誌了“五四”以來的新詩,終以勇敢的姿態宣告了自己的獨立的存在。朱自清、葉聖陶俞平伯和劉延陵是《詩》刊的主要編輯人員。《詩》刊對小詩十分熱心,並積極倡導。小詩短小精悍,自由靈動,寫一地景色,抒款曲情愫,表片縷思緒,自有所長。朱自清早就羨慕日本的短歌,詩友俞平伯的小詩嘗試惹起了他的創作衝動,於是有了他的第一組小詩:《雜詩三首》。 [2] [3]

文學賞析


小詩諸家,各有千秋。宗白華的《流雲》,飄逸著山水的清秀明麗,劉大白的《淚痕》,凝結著初醒者的感悟,冰心的《繁星》閃爍著人類之愛的光芒,而朱自清的這組小詩則透露出先驅者的憂鬱。
“風沙卷了,/先驅者遠了!”或許是遠了文化,近了政治。一些新文化先驅者從文壇走向政壇,從書齋走向社會,這在執著於文化建設的“純粹”文人朱自清,不能不引起喟然長嘆。或許是遠了高潮,跌入低谷。五四高潮之際,置身於新文化運動激流之中的北大學子朱自清,曾經懷有多麼熾熱的激情、多麼高遠的希冀,然而,無情的現實又是魔爪般撕碎了他的理想花環。環顧周圍,黑暗仍復黑暗;遙望前途,難有光明企盼。新文化先驅者艱難跋涉才尋找到的一塊綠洲,竟也為風沙所瀰漫,這不能不讓跋涉者陷入深深的憂鬱。憂鬱至極時,便要尋求解脫與慰藉:哪怕是曇花一現的美麗,哪怕是海市蜃樓的假象,哪怕是白日作夢的幻覺,只要能將難耐的憂鬱埋葬。
到底是一介書生,縱使在幻想的空間天馬行空,面對現實卻幾無縛雞之力。“無力——還在家裡吧;/滿街是詛咒呵!”“在家”,是主動的抉擇還是無奈的退避,是悲愴的失敗還是差強人意的自慰,恐怕詩人自己也難以說清,或許二者兼而有之。身“在家裡”,卻心憂天下;無力抗爭,又不甘屈服;在理想與現實的剪刀口中生存,在憂鬱的深谷里掙扎,這正是朱自清悲愴的一生,也是現代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縮影。
《雜詩三首》自然通脫,象近意遠,毫無欲賦新詞強說愁的流弊;三首各自獨立成章,內里又一脈相承;語調淳樸質厚,惹人共鳴,並留下無盡的回味餘地。

名家點評


現代詩人、散文家俞平伯《五四往憶——讀〈詩〉雜誌》:其時小詩很流行,我的《憶游雜詩》,全襲舊體詩的格調,不值得提起;佩弦的小詩,有如“風沙卷了,先驅者遠了”。語簡意長,以少許勝多許。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復威《現代名家袖珍抒情詩賞析1·細雨·朱自清詩歌賞析》:朱自清主張小詩“貴凝鍊而忌曼衍”,在藝術上應“重暗示、重彈性的表現,叫人讀了彷彿有許多影象躍躍欲出底樣子”。因此他要求作者要用“極自然而又極慎重的態度去寫短詩”。(朱自清《短詩與長詩》)。這三首小詩就體現了以上這些特點。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孝全《朱自清的藝術世界》:這是他小詩的首作,較好地把感覺的比喻和直觀的聯想結合起來,從而將自己對時代、社會、人生的一剎那感興,依存在凝練的結構之中,富有暗示性,音節也很美,比較含蓄地抒唱了自己對生活的點滴感悟,似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勃來克語)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