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雜訊的結果 展開
- 引起人煩躁等的聲音
- 圖像中不該出現的外來像素
-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雜訊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雜訊》是2021年9月1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丹尼爾·卡尼曼、奧利維耶·西博尼等。
想象一下,兩名醫生對相同的病人給出了不同的診斷;兩名法官對犯了同罪的嫌疑人給出了不同的判決。再想象一下,同樣的醫生、法官或決策者做出了不同的決策,而這種決策僅僅取決於決策是在什麼時間做出的。這些不同決策背後的罪魁禍首,就是“雜訊”。
《雜訊》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經濟學之父”丹尼爾·卡尼曼攜手決策領域專家奧利維耶·西博尼和卡斯·桑斯坦共同推出的重磅新作,也是卡尼曼繼暢銷書《思考,快與慢》之後醞釀10年思考的全球矚目里程碑式巨作,行為科學領域又一重大發現。幾十年來,大家都認為,偏差是導致人類判斷出錯的關鍵。但是今天,卡尼曼系統性地指出:雜訊,才是影響人類判斷的黑洞。
《雜訊》一書通過系統性研究,通過兩個公式揭開了“判斷出錯”的本質,並且通過對三種雜訊的系統性分析帶你直擊雜訊。並且,從六大部分闡述了“雜訊”:從尋獲雜訊到探究人類判斷的本質,從預測雜訊到闡釋雜訊的主要原因,從探討如何改進判斷和防止錯誤的的實際問題,一直延伸到什麼才是合適的雜訊水平。”“雜訊”是隨機的,但卻是致命的。卡尼曼在書中提出了6大原則,幫你重塑決策框架,做聰明的決策者。同時,卡尼曼更是精妙地附上了“審查雜訊”的使用指南,以及寫給決策者的“觀察者清單”。
如果說《思考,快與慢》擊退的是人類判斷過程中面對的敵人“偏差”,那麼《雜訊》要絕殺的就是其中的另一大隱形敵人——雜訊。閱讀本書可以助你重塑自己的決策框架,遠離雜訊,做聰明的決策者。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總統自由勳章獲得者,《思考,快與慢》作者,普林斯頓大學尤金·希金斯心理學(Eugene Higgins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Princeton University)榮譽退休教授,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教授,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
奧利維耶·西博尼(Olivier Sibony)
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教授,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Saïd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Oxford)外籍教授,著有You Are About to Make a Terrible Mistake一書,致力於揭示:偏差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的,而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偏差。
卡斯·R. 桑斯坦(Cass R. Sunstein)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研究項目創始人兼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政策制定方面。與理查德·泰勒合著的《助推》(Nudge)、基於電影《星球大戰》(Star Wars)的法學著作《星球大戰的世界》(The World According to Star Wars),以及《助推2.0》(How Change Happens)等其他多本著作。
中文版序
引言
第一部分 尋找雜訊
第 1 章 犯罪和充滿雜訊的判罰
第 2 章 系統雜訊,給人達成一致的錯覺
第 3 章 單一決策,僅發生一次的重複決策
第二部分 你的大腦是一種測量工具
第 4 章 什麼是判斷
第 5 章 測量誤差,雜訊與偏差的代價一樣大
第 6 章 雜訊分析:所有判斷都存在 3 類雜訊
第 7 章 情境雜訊,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判斷
第 8 章 群體是如何放大雜訊的
第三部分 預測性判斷中的雜訊
第 9 章 判斷與模型,簡單的模型普遍優於人類判斷
第 10 章 無雜訊的規則
第 11 章 哪裡有預測,哪裡就有客觀無知
第 12 章 常態谷:事情雖無法預測,但可以被理解
第四部分 雜訊是如何產生的
第 13 章 啟髮式、偏差與雜訊
第 14 章 匹配,找到與你的預測最精準匹配的共識
第 15 章 選取精確的量表,並多用相對判斷
第 16 章 模式雜訊的構成
第 17 章 雜訊源,偏差是引人注目的圖形,而雜訊是不受我們關注的背景
第五部分 決策衛生,提升五大人類判斷力
第 18 章 卓越的判斷者,卓越的判斷力
第 19 章 消除偏差與決策衛生
第 20 章 司法科學,信息排序是最大的雜訊
第 21 章 甄選與匯總,超級預測的兩大策略
第 22 章 醫療決策,用科學的診斷指南減少雜訊
第 23 章 績效評估,用基於外部視角的共識框架做出量化判斷
第 24 章 人員招聘,以結構化指標衡量人才
第 25 章 中介評估法,做出明智決策的核心方法
第六部分 最佳的雜訊水平
第 26 章 減少雜訊的成本
第 27 章 尊嚴,人之為人的重要價值觀
第 28 章 規則還是標準
回顧與總結
結 語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致 謝
譯者後記
注 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