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果

芸香科黃皮屬植物

黃皮果是一種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芸香科、黃皮屬植物,又名黃彈、黃皮、黃枇、黃彈子、王罈子。原產中國南部,主要是分佈在中國南方各省,尤以廣東、廣西、福建等省種植面積較大.是著名的“嶺南佳果”之一,素有“果中之寶”之稱。其果實富含糖分、有機酸、果膠、Vc、揮髮油、黃酮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重要的藥用價值。黃皮的葉、樹皮、果肉等在中藥上也有應用,黃皮葉苦、辛、性平,有解表散熱、順氣化痰功能,主要用於流感、腦脊髓膜炎和瘧疾等。

果色澤金黃、光潔耀目,根據性味,可分甜、酸兩個系統,有些品種甜酸適口、汁液豐富而具香味,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可與荔枝並稱。葉、根皮及果核均供藥用。民間諺語云:“飢食荔枝,飽食黃皮”,說明黃皮可幫助消化。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達12米。小枝、葉軸、花序軸、尤以未張開的小葉背脈上散生甚多明顯凸起的細油點且密被短直毛。葉有小葉5-11片,小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常一側偏斜,長6-14厘米,寬3-6厘米,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兩側不對稱,邊緣波浪狀或具淺的圓裂齒,葉面中脈常被短細毛;小葉柄長4-8毫米。圓錐花序頂生;花蕾圓球形,有5條稍凸起的縱脊棱;花萼裂片闊卵形,長約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瓣長圓形,長約5毫米,兩面被短毛或內面無毛;雄蕊10枚,長短相間,長的與花瓣等長,花絲線狀,下部稍增寬,不呈曲膝狀;子房密被直長毛,花盤細小,子房柄短。果圓形、橢圓形或闊卵形,長1.5-3厘米,寬1-2厘米,淡黃至暗黃色,被細毛,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有種子1-4粒;子葉深綠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產海南的其花果期均提早1-2個月。
黃皮果
黃皮果

生長環境


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一般年平均氣溫在20度以上,全年雨量在
黃皮果
黃皮果
1400毫米以上的地方都適於栽培。喜半陰,常與高大樹種混植。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以肥沃、疏鬆、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砂壤土最為適宜。過於粘重的土壤及排水不良之地不宜種植。

分佈範圍


原產中國南部。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南部、雲南及四川金沙江河谷均有栽培。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間有引種。產於中國南部,栽培歷史已有1500年以上。
黃皮果有多個品種。有酸,有甜,也有早熟與遲熟之分。以果形而分,大致有⑴圓粒種。果圓球形,有稱為冰糖甜黃皮的即屬此類。此中又分為大粒種與小粒種兩類。大抵汁多、味清甜者為優;⑵橢圓形種。果橢圓形。果形較大,種子較多,味甜帶酸,品質中等;⑶闊卵形,形如雞心的稱雞心黃皮,比圓粒種早熟,果較小,通常有種子1粒,味清甜,品質優。此外,味酸的通常稱為酸黃皮。實生樹結出的果,味多偏酸。據前人調查,福建有約6個品種,廣東有8個品種,廣西的品種尚待調查。

化學成分


黃皮醯胺類

黃皮醯胺類化合物是黃皮中具有較強生理活性的一類重要生物鹼。楊明河等從黃皮葉中分離得到三個醯胺類化合物:黃皮醯胺、新黃皮醯胺和橋環黃皮醯胺其中,黃皮醯胺為吡咯烷酮類化合物,目前已完成其16個光學活性異構體的合成和拆分,並通過對其中一對對映體(-)黃皮醯胺和(+)黃皮醯胺的深入研究發現,其代謝轉化、藥理作用等均具有立體選擇性,即(-)黃皮醯胺是優映體,具有顯著的保肝、促智、抗神經細胞凋亡等作用,而(+)黃皮醯胺為劣映體。

肉桂醯胺類

黃皮中的肉桂醯胺類生物鹼結構較簡單,為苯丙烯醯胺類衍生物

咔唑類

咔唑類生物鹼在黃皮中普遍存在

香豆素類

香豆素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黃皮中,

揮髮油

黃皮含有的揮髮油是多種類型成分的混合物,但其大多數屬於萜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少數為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羅輝等對黃皮葉揮髮油成分進行了分離鑒定,大多數成分為萜類及其衍生物,主要為倍半萜烯和倍半萜醇。

黃酮類

黃皮中含有的黃酮是一類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劑生理活性物質,它具有多種功能,如抗腫瘤作用;對血管的防護作用;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真菌活性等。鍾秋平等以蘆丁為標準品測得黃皮果中總黃酮的含量,為0.91mg/mL。並在此基礎上,通過顏色反應和熒光鑒別對黃酮的種類進行了鑒別,確定黃皮果95%甲醇提取液中黃酮的種類主要為:雙氫黃酮、查爾酮和黃酮醇等。

其它

戴宏芬等報道黃皮果肉中含有酚酸類的綠原酸和黃烷醇類的表兒茶素。張永明等研究發現,黃皮果中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其種類至少有16種。其中7種必需氨基酸(分別是蘇氨酸、纈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和賴氨酸),3種半必需氨基酸(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李升鋒等對無核黃皮的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檢測,結果表明:無核黃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氨基酸、多糖等多種營養成分。

主要價值


黃皮是中國南方果品之一,除鮮食外尚可鹽漬或糖漬成涼果。有消食、順氣、除暑熱功效。根、葉及果核(即種子)有行氣、消滯、解表、散熱、止痛、化痰功效。治腹痛、胃痛、感冒發熱等症。據載,黃皮寄生*也有類似功效。
葉和根含黃酮甙、生物鹼、香豆素及酚類化合物;種子含油約53%。
黃皮果
黃皮果

藥用價值

【藥名】:黃皮果
黃皮果
黃皮果
【拼音】:HUANGPIGUO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葯芸香科植物黃皮的果實。
【功效】:除積止痛,理氣化痰。
【主治】:治食積不化,胸膈滿痛,痰飲咳喘。
【性味歸經】:甘酸,溫。①姚可成《食物本草》:“酸,平,無毒。”②《福建民間草藥》:“甘酸,微溫。”入肺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用藥忌宜】:《本草求原》:“多食動火,發瘡節。”
【別名】:黃皮子(《桂海虞衡志》)、黃檀子(《八閩通志》)、黃彈子(《廣東通志》)、金彈子(《本草求原》)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根(黃皮根)、樹皮(黃皮樹皮)、葉(黃皮葉)、種子(黃皮果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中國南部,廣東、廣西、福建均有栽培。
【拉丁名】: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廣東通志》:“食荔枝太多,以黃皮解之。”

園林用途

黃皮樹冠濃綠,樹姿優美,開花時香氣襲人,常種植於庭院中供觀賞。

藥理作用


清除自由基抗氧化

黃皮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質有黃皮醯胺、香豆素、黃酮和酚類等。劉雲等研究表明,黃皮醯胺50~100mg/kg能明顯抑制由酒精中毒誘發的肝脂質過氧化反應,明顯提高肝腦組織胞漿液內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從而起到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損傷的作用。LinTJ等報道,黃皮醯胺可明顯抑制鐵。半胱氨酸體系引起的大鼠腦、心、肝和睾丸微粒體脂質過氧化,對氧自由基具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黃皮果肉中含有的大量營養成分,有些本身就是很好的抗氧化劑。如果肉中富含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就是兩種極其有效的抗氧化劑,可保護細胞膜免受自由基的危害,預防過氧化脂質的產生,維持細胞的完整和正常功能,與發育、抗衰老有密切關係。

保肝作用

大量研究證明黃皮葉及其含有的黃皮醯胺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肝保護作用。魏懷玲等舊引報道,黃皮葉氯仿提取物對小鼠因注射CCl4、撲熱息痛、硫代己醯胺所致的肝損傷均有明顯保護作用,使血清谷丙轉氨酶(SGPT)活性降低,肝臟病理損害減輕,並能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

增強記憶促智作用

乙醯膽鹼(Ach)是維持高級神經功能的一種很重要的神經介質,目前認為主要與記憶、思維和智狀況有關。而膽鹼乙醯轉移酶(ChAT)和乙醯膽鹼酯酶(AchE)的活性直接影響Ach水平,從而調節膽鹼能系統的狀態¨J。藥效學研究表明,(-)黃皮醯胺能夠提高小鼠大腦皮層和海馬細胞的膽鹼乙醯轉移酶(ChAT)的活性,並能抗樟柳鹼引起的乙醯膽鹼含量的降低。(-)黃皮醯胺通過促進膽鹼能神經元發育、促乙醯膽鹼(Ach)釋放、增加ChAT的活性及抑制乙醯膽鹼酶(AchE)的活性,來調節膽鹼能系統,發揮促智作用。

抗細胞凋亡的作用

細胞凋亡又稱為程序性細胞死亡,是不同於細胞壞死的一種主動性死亡,它是一個基因控制的過程,這就需要多種基因及蛋白的活化參與。

降血糖調血脂作用

熊曼琪等實驗結果表明黃皮葉水提物對鏈脲佐菌素造成的實驗大鼠的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抗腫瘤抗HIV

黃皮具有很好的抑制HIV的活性,其主要的活性物質為香豆素類、黃酮等化合物。NgTB等報道,黃皮種子提取物對HIV-1病毒的逆轉錄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ancho等通過研究發現化合物imperatorin對HIV-1型病毒的複製具有抑制作用。黃皮含有的香豆素類化合物還具有一定的抗腫瘤的活性,GiovaIlniA等報道,歐前胡素具有細胞毒性,且僅對生長細胞有凋亡作用,作用於細胞周期中的G1/S轉化期。

其他活性

趙豐麗等研究發現,黃皮具有一定的抗過敏活性,其葉水提純化物的抗過敏活性隨劑量增加,抗過敏活性顯著提高,其抗過敏活性的主要成分為酚類和黃酮。黃皮醯胺具有緩解血管痙攣,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其在10mol/L濃度時可明顯抑制由5-羥色胺前列腺素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管收縮。

繁殖培育


多用播種繁殖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黃皮果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39千卡
蛋白質1.6g
脂肪0.2g
碳水化合物9.9g
不溶性膳食纖維4.3g
6mg
16mg
226mg
0.6mg
0.4mg
0.04mg
0.32mg
0.6μg
維生素B1(硫胺素)0.13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6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3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