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仰晨

王仰晨

王仰晨Wang Yangchen(1921-2005)原名王樹基。筆名揚塵等。上海人。中共黨員。其父王景雲是大革命時期上海工人運動領袖之一。1935年在上海做排字學徒,1940年後任重慶南方印刷廠、桂林西南印刷廠工務主任,《廣西日報》副刊編輯,上海新知書店、大連三聯書店幹部;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

個人簡介


1949年後歷任三聯書店、中國圖書發行公司、國際書店幹部,人民文學出版社現代文學編輯部副主任、魯迅著作編輯室主任,編審。1939年開始發表作品。1978年入選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理事,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編輯《茅盾文集》、《巴金文集》、《青春之歌》、(天安門)《革命詩抄》等,主持編輯1981年版《魯迅全集》,參與編輯《茅盾全集》和《瞿秋白文集》,與作者合編《巴金全集》、《巴金譯文全集》。1987年9月,以最高票數獲首屆“中國韜奮出版獎”。相關圖書有《王仰晨編輯人生》(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學編輯紀事》(首師大出版社)、《巴金書簡——致王仰晨》(文匯出版社)。

個人經歷


王仰晨14歲即到印刷廠當學徒,先後在上海、昆明、重慶、桂林煙台大連等地的印刷廠和出版發行部門,當過排字工人、校對編輯等。1943年參加新知書店工作。1945年在廣西昭平《廣西日報》當工務主任兼副刊編輯。1947年至1956年在大連和北京三聯書店做出版、發行和內部刊物的編輯工作,其間曾陸續發表散文等文學作品。1956年調人民文學出版社,先後在當代文學、現代文學編輯室任編輯、編審。
王仰晨自1935年以來,一直在印刷、新聞、出版界工作,不僅對出版業務非常熟悉,而且在版式設計、圖書裝幀等方面,也都有豐富的經驗。他的工作作風認真嚴謹,有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學修養。因此,他對於書稿具有較強的鑒別力,加工量很大的稿件,他也能應付裕如。凡是由他責編的圖書,從形式到內容一般都很受讀者的歡迎。
他經手編輯的圖書,主要有《青春之歌》、《平原槍聲》、《逐鹿中原》等中長篇小說,以及茅盾巴金曹禺蕭紅、沙汀等許多作家的選集或單行本。
王仰晨為新版《魯迅全集》的出版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他除了擔負繁雜、大量的組織工作外,還參與了定稿討論、審讀註釋稿和通讀校樣等工作。在通讀校樣期間,他曾兩度病倒住院。在王仰晨和許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新版《魯迅全集》16卷終於趕在1981年魯迅誕辰100周年前夕一次出齊。
“四個幫”被粉碎之初,不少人的思想還在禁錮之中時,王仰晨多次向上級呼籲建議重印“五四”以來現代文學的優秀作品,經同意后,他通過登門拜訪或通信聯繫,徵得了郭沫若、茅盾、葉聖陶、巴金、曹禺、沙汀等老作家的同意,自1977年下半年起就陸續印出了他們的作品,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1976年4月,王仰晨曾冒著風險抄錄了一部分天安門廣場上的革命詩詞。1977年,追查抄錄革命詩文的餘威還較重的時候,他卻利用業餘時間悄悄地協助童懷周編選、出版了《革命詩抄》和《天安門革命詩文選》,隨後又建議人民文學出版社予以出版。
王仰晨的品德、編輯道德和工作作風,都受人尊敬。他體弱多病,卻長期堅持工作,就是星期天或節假日,在家裡也多半是在校讀文稿。為他人作嫁衣,作好編輯工作,是他的人生追求,也是他的職業愛好。他勤奮工作的動力,就是共產黨員的革命自覺性,是對社會主義出版事業的無限熱愛。當新版《魯迅全集》出版后不久,他又先後負責《茅盾全集》、《巴金全集》、《瞿秋白文集》的編輯工作。
1986年,王仰晨離休后依然經常來出版社上班,而且仍舊像退休以前一樣,還是整日忙碌,樂此不倦地繼續在書海中勤奮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