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地鈴

雙子葉植物綱無患子目動物

倒地鈴(學名: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是無患子科倒地鈴屬植物,草質攀援藤本,長約1-5米;莖、枝綠色,有5或6棱和同數的直槽,棱上被皺曲柔毛。二回三出複葉,輪廓為三角形;葉柄長3-4厘米。圓錐花序少花,與葉近等長或稍長,總花梗直,長4-8厘米。蒴果梨形、陀螺狀倒三角形或有時近長球形;種子黑色,有光澤,直徑約5毫米。花期夏秋,果期秋季至初冬。

廣泛分佈於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中國東部、南部和西南部很常見,北部較少,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湖南、湖北、江蘇等省均有栽培。生長於田野、灌叢、路邊和林緣。

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治跌打外傷,瘡疥,濕疹,蛇傷;根可止吐,緩瀉;種子榨油可供工業用。可地栽於牆垣之側進行美化,亦可盆栽觀賞。其果枝可以作為插花材料;新梢嫩葉能夠作為蔬菜食用。

植物信息


生境灌叢中,河邊草甸,荒地,開闊草叢,林緣,路邊,山坡草甸,山坡灌叢,山坡路邊,疏林中乾燥地,栽培
海拔下限200
海拔上限14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佈泛熱帶;熱帶;熱帶廣布;亞熱帶地區;中南半島;柬埔寨
國內分佈陝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北省,山東省,海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倒地鈴
倒地鈴
【名由】:枝條柔軟,若沒有立柱讓其攀爬,則會隨地勢任其生長,果實好似鈴鐺,故名「倒地鈴」」;因蒴果膨大,像是元宵節所提的燈籠,故名「燈籠\草」。
【花期】:7~11月,果期8~12月,觀賞期在7~9月
【日照】:全日照、半日照皆可生長,生育溫度15-30度C,生育時間約需2-3個月。
倒地鈴
倒地鈴
【管理】:結果期所需水分較多,所以要常保土壤濕潤。可於枝條生長時立枝柱任其攀爬,或將其枝條牽引至欄桿,或用於籬笆,不僅可綠化,也可觀賞。
【水份】:以膨鬆且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需常保土壤濕度,以免種子失水而死。
【繁殖】:種子繁殖
【有毒部位】:葉以及種子。
【中毒癥狀】:誤食之後會有腹痛、腹瀉癥狀,也有可能產生癲癇狀的痙攣。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纏繞性藤本,莖質為柔,疏被毛,葉互生,具長柄,二回三出複葉,小葉卵形披針形,長4~7公分,先端銳尖,不整齊粗鉅齒緣,花腋生,數朵成聚傘花序,兩性花,花瓣白色,4枚,2枚較大,另2枚具冠狀鱗片1枚,雄蕊8枚,雄花與兩性花相似,雌蕊退化。
小葉近無柄,薄紙質,頂生的斜披針形或近菱形,長3-8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漸尖,側生的稍小,卵形或長橢圓形,邊緣有疏鋸齒或羽狀分裂,腹面近無毛或有稀疏微柔毛,背面中脈和側脈上被疏柔毛。圓錐花序少花,與葉近等長或稍長,總花梗直,長4-8厘米,卷鬚螺旋狀;萼片4,被緣毛,外面2片圓卵形,長8-10毫米,內面2片長橢圓形,比外面2片約長1倍;花瓣乳白色,倒卵形;雄蕊(雄花)與花瓣近等長或稍長,花絲被疏而長的柔毛;子房(雌花)倒卵形或有時近球形,被短柔毛。蒴果梨形、陀螺狀倒三角形或有時近長球形,高1.5-3厘米,寬2-4厘米,褐色,被短柔毛;種子黑色,有光澤,直徑約5毫米,種臍心形,鮮時綠色,干時白色。花期夏秋,果期秋季至初冬。
本種蒴果的形狀和大小有較大的變異,通常將果小而呈陀螺狀倒三角形的另立一變種小果倒地鈴C.halicacabum Linn. var. microcarpum (Kunth) Bl.由於倒地鈴與小果倒地鈴果實形狀和大小存在一系列中間類型,難以截然分開,花標本(或開花植株)的鑒別更是全憑主觀臆斷,加上二者的地理分佈、生長環境和物候等也沒有不同,故本志取W.P.Hiern(Hook.f.Fl.Brit.India1:670.1875)的意見,不作進一步劃分。

繁殖方法


倒地鈴為籬柵攀生型植物。該種植物用播種法繁殖,可在每年春季4-6月進行。可先將所選的種子用溫水浸泡幾個小時,然後將其置於濕布中催芽。在此期間,要經常淋水,等到大部分種子開始萌動時,即可進行播種。倒地鈴的種子較大,因此通常採用點播法進行育苗。

栽培技術


倒地鈴栽植
地栽:宜選用排水良好、硫松肥沃的砂質壤土。盆養可使用由腐葉、粗砂、園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質,它們的比例按體積計依次為1:1.5:1.5。倒地鈴的定植多於每年4-6月採用直播的方式進行。應選擇地勢較高、開闊向陽之地,注意避開風口。為了便於以後操作,最好先按東西走向設立好支架。然後在支架旁保持50厘米的株距挖穴,其直徑約為30厘米、深度約為30厘米。如果土質不佳,可填入客土。通常先往穴中澆透水,然後投種2-3粒,覆土后略微壓實即可。待齊苗后,每穴留下壯苗株,余者拔去。
盆栽:倒地鈴多在4-6月進行直播。可以使用中型花盆作為容器。在操作時先往盆內加適量基質,然後放入種子數粒,覆土約2厘米,略加按壓,注意留出沿口。接著澆透水即可。待齊苗后,每盆保留壯苗一株。
倒地鈴管理
水肥:倒地鈴喜微潮的土壤環境,稍耐早。除在定植時施用適量雞糞作為基肥外,夏秋生長旺盛階段應該每隔10天追施次稀薄液體肥料,在肥料充足的情況下生長迅速。
搭架:栽培地點應該保持通風良好。由於倒地鈴是攀緣性植物,因此當植株高約10厘米時,應該在花盆上設立支架,以供植株更好生長。支架的大小、形狀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確定,通常支架的高度是花盆高度的2-3倍較為適宜,這樣的比例可以獲得較好的觀賞效果。由於倒地鈴的攀緣性較強,也可以不採取搭設支架,而使用細繩進行牽引來引導其枝蔓的管理方法。秋末冬初應將枯枝、落葉及時清除,進行掩埋,同時也能減少某些病害的發生。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倒地鈴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
越冬:該植物雖為多年生,但常做一年生栽培。其生長迅速,當定植后很快就能成形,以供觀賞,但進入秋季后,遇到霜凍植株就會逐漸死亡。其最佳觀賞時間自種苗定植后可達3-4個月,它的栽培年限不超過1年。
採收:可在每年9-10月間,分批將已經成熟的果實採下,在曬於後置於乾燥陰涼處,集中清選,將所獲種子貯藏於乾燥避光、通風良好之處備用。

分佈範圍


熱帶、亞熱帶低海拔地區,全省路旁、山邊、甚至牆角皆能生長。
我國東部、南部和西南部很常見,北部較少。生長於田野、灌叢、路邊和林緣;也有栽培。廣佈於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我國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湖南、湖北、江蘇等省均有栽培。廣佈於全球熱帶及亞熱帶。海南瓊山、昌江瓊海等地有栽培(參考”海南特色野生果樹、藥材和觀賞植物種質資源及利用“一書)

生長環境


生長於田野、灌叢、路邊和林緣。倒地鈴喜陽光充足的環境。其喜溫暖,不耐寒,在18-28℃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良好,秋季溫度降低時生長日趨衰弱,在降霜后植株死亡。

主要價值


【別名】假苦瓜、風船葛、帶藤苦楝、燈籠草[四川]
【來源】無患子科倒地鈴屬植物倒地鈴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以全草入葯。夏秋采,曬乾。
【性味歸經】苦、微辛,寒。
【功能主治】散瘀消腫,涼血解毒。用於跌打損傷,瘡癤癰腫,濕疹,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注意】孕婦忌服。
【備註】(1)同屬植物小果倒地鈴C.halicacabum L. var. microcarpum(Kunth)Blume,外形相似,功效相似。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治跌打外傷,瘡疥,濕疹,蛇傷;根可止吐,緩瀉;種子榨油可供工業用。清熱、利尿、涼血、去瘀、解毒之效。治肺炎、黃疸、糖尿病淋病疔瘡、風濕、跌打損傷、蛇咬傷等。
觀賞及食用:該植物可地栽於牆垣之側進行美化,亦可盆栽觀賞。其果枝可以作為插花材料;新梢嫩葉能夠作為蔬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