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餃子
天津餃子
民諺云:“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農曆每年的臘月三十日,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時候。這一天,人們從早到晚,要準備許多美味食品,舉行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人們稱這一天叫做“過年”。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民間過年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年三十的餃子,由於是節日的重要內容,所以,還規定了許多規矩和約定俗成的習俗內容。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配合過年的氣氛需要。餃子餡的講究包餃子首先是調拌餃子餡。
天津人喜歡吃餃子,一年到頭都少不了,這同天津的民風民俗。時令節氣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逢年過節,款待親友,生日祝壽,都要包上一頓餃子以示祝賀,這在民間已流傳久遠。形成風俗。除夕夜12點后,是辭舊迎新的第一個子時,一夜連雙歲,子時更歲,更歲交子。祈禱祝福,就把包了餡的麵食稱為餃子。“餃子”——“交子”,“餃”諧音“交”。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謂主子時餃子,長歲餃子、吉祥餃子。從這開始,不出正月,隔日就要包一頓餃子,像初一餃子,初三合子(餃子的變形花樣)、“破五”餃子,(寓剁小人,除晦氣之意)、初八、初九“合子”(迎合“夾八越過越發”,“夾九越過越有”的民間習俗)。另外款待親戚朋友包餃子,閨女出閣包“送親餃子”,過生日祝壽頭天吃餃子,叫“催生餃子”。又如“頭伏餃子”是與24節氣有關。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為了營造一種生活樂趣,寄予一種美好的期盼。現在依然延續著。
天津人愛吃餃子,會吃餃子,尤其講究餃子的餡兒。有葷的、素的,還有葷素搭配的,多種多樣,風味各異。葷餡,即單一肉餡,飲食行業術語稱“常行餡”。以豬肉餡為例,介紹一下調製“常行餡”的方法,用適量的雞湯或豬骨頭湯調拌豬肉末,或用泡薑末的水調拌。上肉餡先放點油攪拌上勁,再像澥麻醬那樣,將需要加進的水,分幾次調進豬肉餡里,邊攪拌邊放醬油、鹽、味精,使其既鬆軟有勁,又不紕不澥,最後放蔥末和香油攪拌均勻即成“常行肉餡”。牛、羊肉要用花椒水攪拌。以達去膻增鮮之目的。葷餡里還有三鮮餡、海鮮餡、魚餡等等。素餡,又分為齋素(即佛教不含大五葷,全是植物原料)也口小青素和基本素餡兩大類,基本素餡,同齋素所不同的就是可以放皮米、放雞蛋,調料可以放蔥蒜,其他植物原料可多可少,隨自己喜好調配。葷素搭配的餡,一般都以“常行餡”為主,配什麼樣的菜,就叫什麼品名的餃於,如:豬肉韭菜餃、豬肉白菜餃、西葫羊肉餃子、胡蘿蔔牛肉餃等,還有茴香、小白菜、豆角、茄子、芹菜、汗蘿蔔、捲心菜等各種蔬菜以及菌菇、野菜、乾菜都可以同葷餡配伍成餡兒,包製成餃子。而蔬菜的粗加工,其方法也不完全一樣,有的可以直接生切、生剁后,成菜餡坯;有的如豆角、芹菜、胡蘿蔔等則需要先用開水煮至半熟后,撈出過涼水,再切碎成拌餡的料坯,另外,蔬菜不宜剁的太碎爛,水分也不宜擠得太干。過碎,過干都會造成餡的口味發紕,口感發柴。
天津人喜歡吃餃子,自然給天津經營餃子的餐館帶來生機。解放前有不少的餐館單獨以經營水餃為主營業務。如早年在官銀號的玉順樓、東門臉的中立園、南市的文華齋、鳥市的白記餃子館,西南角的楊巴水餃……解放以後的一段時間裡由於種種原因。單獨經營餃子的名餐館不再繼續經營,為了滿足穆斯林顧客的需求,1982年重新修建恢復了有110多年歷史的“白記水餃”。由第三代傳人白成桐親傳技術。如今,白記餃子館又在慎益街、和平略開設了兩處分號,原有的店鋪面積擴大了,品種也增加了,如:大蔥牛肉餡、牛肉茴香餡、牛肉胡蘿蔔餡、西葫羊肉餡、雞茸餡、魚餡、海鮮餡、三鮮餡、扇貝餡、南薺蝦仁餡、蝦肉木樨餡、雞蛋黃瓜餡、香菇素餡、全素餡、香椿雞蛋餡等等。后又恢復了楊巴水餃。近年來,“貓不聞速凍餃子”以規模大、品種多、質量好,佔領了全國諸多省市的市場。而正信發展集團組建的天津百餃園餐飲公司則以十大類229個品種,申報上海吉尼斯世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