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江西省委員會
中國民主同盟江西省委員會
民盟組織的成員,也由1951年下半年的288人發展到1957年上半年的1032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省民盟組織逐步恢復了活動,民盟的工作進入了建國以來最有活力的新時期。民盟省委會是全省民盟組織的領導機構,由民盟全省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五年。
目錄
江西民盟組織於1946年夏開始醞釀成立,1947年8月經民盟總部批准,正式建立民盟江西臨時支部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為曾伯雄;1950年6月,民盟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昌召開,選舉產生了民盟江西省支部第一屆委員會。
江西民盟組織建立初期,進行了近三年的地下革命鬥爭。主要是在南昌推動各大、中學學校的師生積極投入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鬥爭,在部分農村發動農民進行反三征(徵兵、征糧、徵稅)的鬥爭。1949年下半年,為了配合解放軍渡江南下,同我省農工民主黨親密合作,在九江、修水、宜春、豐城、都昌、新干、吉水、安福、永豐、臨川等縣組織了地下革命武裝鬥爭,並在反動軍警中進行策反工作。民盟和農工黨總計在全省組織地下革命武裝約有人槍3千;策動反動軍警投誠起義約2千人。由於解放戰爭的迅速發展,各地民盟組織的武裝鬥爭活動時間不長,但在威懾地方反動勢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維護社會治安,保護物資、檔案,迎接解放,支援前線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此期間,有些盟員為革命壯烈犧牲或慘遭敵特殺害,用鮮血為江西盟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共江西省委領導下,江西民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各級民盟組織推動盟員和所聯繫的知識分子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積極參加人民政權工作和國家政治生活,積極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特別是在發展教育事業,培養新生力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民盟組織的成員,也由1951年下半年的288人發展到1957年上半年的1032人。
十年動亂期間,由於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破壞,江西民盟各級組織被迫停止了活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省民盟組織逐步恢復了活動,民盟的工作進入了建國以來最有活力的新時期。1979年10月,民盟舉行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決定把民盟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軌道上來。在新的歷史時期,江西民盟積極組織和推動全省盟員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經濟建設和國家、地方以及統一戰線中重大問題的協商討論;協助黨和政府平反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積極參加教育體制改革;開發智力,創辦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科技諮詢服務和支老扶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民盟省委會是全省民盟組織的領導機構,由民盟全省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五年。自1950年以來,民盟省委共召開了十二次代表大會。歷屆主任委員分別是許德瑗、谷霽光、李柱、戴執中、陳癸尊、倪國熙。本屆委員會是第十二屆委員會, 2007年6月成立;現任主任委員是省政協副主席、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劉曉庄教授。
新世紀以來,民盟省委在民盟中央和中共江西省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實現江西崛起新跨越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