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楊模的結果 展開
- 清朝時期知縣
- 中國內地作家
- 貴州省赫章縣公安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楊模
清朝時期知縣
楊模英德(今屬廣東)人。清同治元年(1862)中舉人。歷任四川納溪、昭化、榮縣、慶符等縣知縣。每次到任,必定張貼告示,自我宣誓。著有《文澤堂詩集》。楊模,字范甫,號蟄庵,生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無錫城內學前街人。父春池,曾任海寧知州。
楊模
埃實學堂的創設公告中寫到:“時局日新,人才難得,以一邑之人力物力,作育一邑之英……”'楊模自任總理(當時稱校長為總理〉,聘數學家華蘅芳為總教習。首屆學生共27人,每天上課只有四、五個小時。
當時,社會舊勢力阻撓辦學。1904年(光緒三十年)7月,因向社會籌集辦學經費,米業惡少煽動製造"毀校事件"。埃實學堂、東林學堂、三等(初小)公學堂3校被焚毀。暴徒又縱火焚燒楊模的住宅。楊模化裝出走。這場鬥爭,由於熱心支持新學士紳的奔走呼籲,得到江蘇巡撫端方的干預,得訊后立即派員來錫處置,懲辦肇事者,並責令賠款及修復所毀校舍。1905年,在學堂紀念會上,楊模在演說中指出:"竊考東西各國文明進步,經一番大震動,必有一番大改良,故曰競爭者,文明之母。"
由於新學在鬥爭中獲勝並擴大影響,於是辦新學在無錫蔚成風氣。胡雨人在堰橋辦胡氏公學,嚴毓芬在張涇辦經正學堂。1905 年農曆正月,侯鴻鑒(葆三)創辦私立競志女學。1908年農曆正月,又增添中學科,為無錫最早的中學班。盪口華子唯和華倩叔創辦鵝湖女學,榮氏在榮巷創辦公益學堂。
辛亥革命后,埃實學堂改稱無錫縣立第一高等小學。該校也是無錫黨組織早期的革命活動地點,為無錫教育史寫上了光輝的一頁。
同治十一年(1872年),楊模考取秀才,光緒十一年(1885年)被選為拔貢。翌年應直隸總督李鴻章之招,任天津武備學堂漢文教習;后又入湖廣,總督張之洞幕,襄辦自強學堂,任教習,編譯海外書籍。光緒二十年考中經濟特科舉人。次年會試未中,便絕意於科舉功名。光緒二十二年應山西巡撫之聘,任山西武備學堂監督兼總教習。甲午戰爭以後民族危機深重,楊模默念時艱,主張維新。他認為倡辦新學是改良社會的良藥,在外地熱心辦學的同時,念念不忘家鄉子弟的培植。光緒二十三年秋回到無錫,即會同開明士紳合議籌款創辦埃實學堂。埃實學堂於翌年正月二十四日開學,首屆學生27名。楊模自任總理(校長),聘數學家華蘅芳為總教習,教師極一時之選。此為無錫開辦新學之始。光緒二十四年八月,楊模赴山西武備學堂任職。光緒二十六年月離職返回無錫,專心致力於埃實學堂的擴展。數年間,增設體操、日文諸課程,學生增至100餘名。光緒二十八年五月,兩江總督劉坤一以該校“開辦數年,規模大備”,奏請傳旨嘉獎,並頒給“樂育英才”匾額。光緒二十九年春,楊模赴日本考察教育,贊助成立東京留學生江蘇同鄉會,並先後資助本校教習吳震修、侯鴻鑒留學日本。
楊模回國后,曾一度擔任京師大學堂歷史地理教習,不久仍回籍主持學務。由於縣邑新學日漸發展,公費不足,楊模等提出將邑中米業原來按每石抽取4 厘捐給各廟宇作為迎神賽會用的款項,改作辦學之用,呈請縣署批准施行。此項提呈遭到米業及社會上封建勢力的反對,引發了光緒三十年七月的毀學風潮。肇事者煽動群眾2000餘人,將埃實等 3校搗毀,並兩次焚燒楊模住宅,幸巡撫端方與楊模友善,並標榜維新,得訊后即派員到無錫處置,懲辦肇事者,責令米商重建學堂並賠償楊模損失。米業亦同意以常年厘捐作為辦學資金。毀學事件后,楊模再次應張之洞的邀請任湖北學務處專門科專辦,兼德道師範學堂及女子高等師範學堂監督。後去北京為學部總務司科員,在圖書編譯局負責編撰教科書,併兼大學堂文、兩科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