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金釵石斛

蘭亞科石斛屬植物

赤水金釵石斛,貴州省赤水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金釵石斛藥用價值很高,與冬蟲夏草、人蔘、雪蓮等名貴中草藥齊名。赤水金釵石斛因其石斛鹼含量高,味苦,藥效最佳,被國際藥用植物界稱為“葯界大熊貓”。赤水獨特的氣候和環境,使其成為金釵石斛生長的搖籃,已建成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金釵石斛生產基地,面積達8.4萬畝,年產鮮品金釵石斛5000噸,佔國內金釵石斛人工種植總面積的90%以上。

物種簡介


品種特性

赤水金釵石斛
赤水金釵石斛
赤水金釵石斛,為中國傳統名貴中藥材,又稱“千年潤、千年草”,為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九大仙草之一,被國際藥用植物界稱為“葯界大熊貓”。其莖呈微扁形,中部寬,兩頭窄;表面金黃色或綠黃色,具有光澤,形如古代人們用來綰住頭髮的半月形黃金髮簪,故名“金釵”,在民間又稱吊蘭花。金釵石斛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具有觀賞價值,屬名貴蘭花品種之一。

工藝特色

赤水金釵石斛主要採用的傳統栽培工藝是:選種苗(連根拔起健壯的赤水金釵石斛原生苗)—分蔸(把種苗分成3—5株的小蔸)—栽種[根部緊貼樹體或者石面,用混勻的稀泥+牛糞(1:4)將石斛苗固定在樹體或者石面上—管理—採收。
在傳統的加工工藝上,從採收莖枝到生產出初產品的全過程均是採用物理方法炮製,沒有經過化學方法處理,保持了赤水金釵石斛的固有成分、原生性和地道性,確保了赤水金釵石斛產品質量的均一和穩定。也就是說,赤水金釵石斛的特殊品質也得益於傳統的栽種技術和加工工藝。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赤水金釵石斛是赤水境內的道地藥材,其主要藥用成分是石斛鹼,赤水金釵石斛的石斛鹼含量優於其他產區,對心腦血管、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眼科等疾病有明顯治療作用,唐宋以來都是貢品。
石斛酒可祛風止痛,在《千金方衍義》和《外治秘要》中均有記載,石斛茶老少皆宜,不僅開胃健脾,而且還有清咽潤嗓之功。煎湯、熬膏可治療勞損虛弱,四肢羸疲,心中虛煩,食飲無味,肢節多痛,夜多盜汗,小便發赤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葯膳進入農村百姓之家,用石斛與老鴨合煮,創造了“石斛鴨”菜肴,頗受人們的青睞。

經濟價值

2010年,赤水市石斛種植面積已達到1100公頃,每公頃產值在9萬元/年左右,石斛的採收期在10年以上。
2011年,赤水已進入收穫期的金釵石斛達到1500公頃,每公頃產值在10萬元/年左右,石斛鮮品產值實現1.5億元。
2015年,赤水市實現金釵石斛產業總產值6.6億元。全市擁有金釵石斛商品生產基地7.1萬畝,佔國內金釵石斛人工種植面積的90%以上,是中國最大的國家級金釵石斛生產基地,投產面積3萬畝,年產金釵石斛鮮品2000噸。有石斛加工企業10家,其中省級扶貧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1家,建立了金釵石斛“產、研、學”的示範基地,與浙江中醫藥大學等18家科研院所合作,自主研發金釵石斛飲片、浸膏、膠囊、養生茶、酒和醋等45個系列100多個產品。先後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省市級科技成果3項,省級著名商標3個。

生長環境


貴州省赤水市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夏季炎熱多伏旱,空氣濕度大,霧多,全年日照相對較少,雨量充沛,冬季氣溫0—3℃以上,年均氣溫18.1℃,無霜期350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以上。赤水境內立體氣候十分明顯,自然條件優越,茂林修竹,溪流如網,為各種野生動植物(包括赤水金釵石斛在內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赤水地處四川盆地南緣,緊靠黔北大婁山北麓,楊子准地台西部,屬四川台坳、四川盆地分區瀘州小區,與四川為同一沉積湖盆。大婁山山脈尾部沿西北以三條山脊伸入市境,東南部重巒疊嶂,峽谷幽深,西北部丘陵起伏,河谷開闊平緩。美麗的赤水河及其352大小支流縱橫全境,在海拔高度從1732米陡降至221米的地表上,形成數千條千姿百態魅力無限的瀑布群落。
赤水金釵石斛
赤水金釵石斛
赤水境內出露地層為侏羅紀、白堊紀丹霞地貌,是貴州省內侏羅紀、白堊紀和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層發育最好,出露最齊的地區。丹霞地貌系紅砂岩層,結構疏鬆,含水量大,地表褶皺起伏劇烈,加之地表腐殖質厚,含鉀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強,非常適宜赤水金釵石斛的生長和種植。

歷史淵源


石斛是中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唐代開元年間古籍《道藏》,將石斛、雪蓮、人蔘、首烏茯苓蓯蓉、靈芝、珍珠和冬蟲夏草並稱為“中華九大仙草”。
赤水因赤水河與長江流域相聯,因而盡享黔、川、渝文化福祉,承接中華醫藥文化福蔭。在赤水河流域黔、川、渝毗鄰地區,民間群眾自古以來對赤水金釵石斛頗多好評,將其譽為“人間仙草”。明清時期,赤水河流域及長江中游瀘州重慶一帶即有民謠稱:“赤水中藥首推石斛,黔北蘭花(註:赤水金釵石斛又名吊蘭花)標榜金釵,天地造化一棵仙草,治病養生長壽逍遙”。生動描述了名貴中藥材——石斛的產地是在赤水,同時也表達了它是金釵的形狀,用“首推”和“標榜”來概括赤水金釵石斛的價值和地位。
據《赤水縣誌》記載:赤水境內野生金釵石斛資源曾十分豐富,常年收購量在200—300噸之間,產品銷往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由於石斛生長在岩縫中和寄生樹上,繁殖能力低,發蔸慢,過去的成藥採集是連蔸拔起,拔一蔸就少一蔸。自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市場需求量增加,無節制、無計劃的採集使野生石斛資源受到毀滅性的破壞。到了90年代中期,赤水市野生石斛產量不到兩噸。金釵石斛被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二級保護植物。
20世紀80年代初期,赤水市開展人工栽種石斛試點,傳統栽培面積不到20公頃。
1997年,為了能使這一珍稀藥材得以發展和壯大,赤水市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把金釵石斛列為赤水後續支柱產業。
199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複在赤水市建立“國家級石斛生產基地”,規劃發展原生態石斛栽種面積2000公頃,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金釵石斛基地。
2006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赤水金釵石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赤水金釵石斛成為貴州省第一個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中藥材產品,也是中國唯一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石斛品種。
2010年,赤水金釵石斛種植取得歷史性突破,主要得益於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石斛產業前期投入較高,每公頃石斛需投入7萬元左右,一般農戶難以承受。對此,赤水市採取多形式、多渠道的資金投入,給予貼息貸款及種苗補助,並對種植大戶給予獎勵,由此形成一整套的獎勵機制。同時,赤水市質監局與相關部門合作發布了《赤水金釵石斛標準》與《赤水金釵石斛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為石斛種植提供技術支持,使石斛在原生態環境中,從選種、栽植、管理到採收、加工等各個生產環節實施標準化管理,並達到速生、優質、高產的效果。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赤水金釵石斛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貴州省遵義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赤水金釵石斛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遵府函[2005]33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貴州省赤水市旺隆、長期、官渡、長沙、葫市、元厚、大同、復興、丙安、白雲、石堡、兩河口等12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名
赤水金釵石斛
赤水金釵石斛
金釵石斛。
(二)立地條件
野生或仿野生環境狀態,海拔230至800米,pH值6.5至7.2,有機質含量1%至2%。
(三)栽培技術
1.種子採集與種苗選擇:每年11月下旬在產地採集成熟的石斛蒴果,利用組織培養技術生產組培苗。生產用種苗選擇無病蟲為害,健壯的野生苗或組培苗。
2.栽種時間:春季栽培時間為2月下旬至4月初;秋季栽培時間9月下旬至11月中旬。
3.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腐熟的農家肥1650千克/畝,石斛專用肥50千克/畝,石斛營養液400倍液;澆水以基質不幹不澇,保持基質濕潤為度。
(2)除草:隨時清除根際周邊雜草。但在高溫季節不宜除草,拔除雜草不要傷根。
(四)採收與加工
1.採收:每年的11月下旬。主要採收葉片開始變黃脫落葉的兩年生以上的莖枝。採收方法是用剪刀從莖基部將老植株剪割下來,留下嫩的植株,讓其繼續生長,來年再采。
2.加工:
鮮品:採收→除根去葉→儲藏。
赤水金釵石斛
赤水金釵石斛
干品:採收→除根去葉→浸泡→揉搓→去膜質→晾乾→烘烤(7至8成干)→發汗(變金黃色)→再次烘烤(全乾)。
(五)質量特色
1.感觀特色:
(1)鮮品:根莖圓頭狀,略膨大;莖下部圓柱狀,中部起呈壓扁狀,頂端鈍尖;有時全體細長,近圓柱狀或不明顯的壓扁狀;葉鞘灰白色,膜質;總狀花序,花1至4朵,白色而帶淡紫紅色;色澤由淺灰綠色、綠色至綠黃色。
(2)干品:多回小彎曲條狀或彎曲條狀,無根頭,無葉鞘;具縱棱條及皺縮;色澤黃色。
2.理化指標:生物鹼含量0.38%至0.58%,多糖含量1.50%至2.50%。

專用標誌使用

赤水金釵石斛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植物文化


赤水河船工長壽的秘密
“黃金水道”赤水河的船工們,長年累月生活狀況極為艱辛,白天勞作,時而船板上奮力揮汗划槳,時而涉水中推船解除擱灘,時而纖道上負重拉縴行船,四季相煎;但有兩件“寶物”相伴——船工號子和石斛茶湯。晚間風餐,一群苦命漢,兩杯老白乾,三碗鄉間菜,四碗紅薯飯,還是兩件“寶物”相伴——船工號子和石斛茶湯。
然而,如此艱難的歲月蹉跎和勞作折磨,卻有不少赤水河船工能安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壽福,有的還活到八九十歲。這其中的秘密有人分析了:長年勞累加長期飲酒使得肝膽脾腎俱傷,船工號子和白酒,可以使勞累得以緩解,但終歸解決不了根本,還讓人口乾舌澡、嗓枯津竭。而石斛茶湯一喝,清嗓潤喉,生津止渴,提神醒目,渾身舒爽。這東西在赤水可謂遍野皆有,只要肯花功夫,不用花錢,對於船工們,再合適不過了。難怪他們的船上、家中,總是備有此物。
看來,真正的“寶物”,就是赤水金釵石斛!
民間傳說
相傳,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一統天下后,唯恐一日西去,千秋萬代基業落入他人之手,故廣招天下術士探求長生不老之葯。其身邊有一術士叫徐福,一日夢中去到一座仙霧繚繞、長滿奇花異草的大山,紅色山崖峭壁上,鐫有“紫楹仙姝”四字,一叢叢開著紫紅色花朵的無名草,在山間雲霧中時隱時現,徐福看傻了眼,伸手去摘,被從天而降的蛟龍怒斥:“大膽狂徒,此乃天下第一至陰至純之寶物,食之可起死回生,長生不老,豈是爾等可享之?”徐福頓時嚇的魂飛魄散,轉身拔腿狂奔,一不小心,跌入萬丈深淵……霎時驚醒,全身大汗淋漓。秦始皇得知徐福奇夢后大悅,立即頒旨令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前往務地尋找紅色山崖上的“紫楹仙姝”。
徐福經過十多年的艱辛,尋遍了大江南北,終於在一處山峰挺秀、溝壑縱橫、叢林密布、古藤纏繞、終日雲蒸霞蔚的紅色懸崖峭壁之上,找到了夢中仙草,即命隨行童男童女試用后,個個容光煥發、眉清目秀、精神抖擻,徐福認為此葯一定能使秦始皇長生不老,於是,開始大量採摘,並且發現了此物雖經長期貯存而不易腐爛的神奇之處,遂以此物為主料煉出不老金丹,獻給秦始皇長期服用。
從此以後,石斛“長壽仙草”的美譽迅速傳開,歷代皇宮貴族都視石斛為治病仙藥,長壽良方,作為貢品向民間索取。
后經考證,徐福夢中所見“紫楹仙姝”,就是後世的滋陰極品野生石斛,“紫楹仙姝”就是“滋陰仙草”之意,而那片到處長滿奇花異草的紅色山崖所在之地,就是神秘的赤水。
人物故事
在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軍失利,撤出京城,各部率兵,四處逃離。石達開率部輾轉來到赤水,在赤水境內轉戰兩個多月,無數次與清軍團練展開激戰。太平軍長途跋涉行軍作戰來到異地,水土不服加上戰鬥頻繁,官兵們經常發生頭痛腦熱和心速加快,使戰鬥力急劇下降。石達開焦急萬分,四處詢醫問葯中,得知赤水生長有一種神奇之葯——石斛(吊蘭花),驚喜萬分,立即下令大量採摘、大鍋熬煮,供官兵服用后,病情緩解,精神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