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屎橛

禪林用語之一

“乾屎橛”為禪林用語。原指拭凈人糞之橛(即廁籌),佛家比喻至穢至賤之物。臨濟宗為打破凡夫之執情,並使其開悟,對審問“佛者是何物”者,每答以“乾屎橛”。蓋屎橛原系擦拭不凈之物,非不凈則不用之,臨濟宗特提此最接近吾人之物,以教斥其專遠求佛而反不知清凈一己心田穢污之情形,並用以打破學人之執著。

釋義


1. 即廁籌。大便后擦拭屁屁的小竹木片。
2. 比喻令人厭惡的事物或固執的人。
3. 佛家比喻至穢至賤之物。

禪林淵源


《景德傳燈錄·義玄禪師》:“時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便打,云:‘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撅!’”
朱子語類》卷七:“今之禪家多是‘麻三斤’‘乾屎橛’之說,謂不落窠臼,不墮理路。”
禪宗佛教的一大宗派,鼻祖就是靈山會上“拈花微笑”,得如來“正法眼藏”的迦葉尊者。禪宗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見性成佛、直指人心”。因而,禪宗的教育形式便不拘一格,頗具特色。如“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禪宗認為“言語道斷,心思路絕”,真正的佛法是“不可說”的。所謂“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只能靠自己去修、去證。否則,以為什麼什麼就是“法”,就著相了,是心外求法、身外求法,屬於南轅北轍。所以,禪師教育弟子,亦只是隨機點化,不可能有法”傳給他。這就像世間的教學一樣,“傳道、授業”,老師的任務是把學習方法給學生們講明白,真正學到知識,有所成就,還是靠自己像做題一樣地去求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的道理。如果自身不努力,老師再高明也沒用。然而現實中,偏偏有那麼一班人,把希望全放在老師身上,以為老師有“法”,天天纏著問個沒完。所以,大禪師們只好隨機應變,用種種五花八門的說教,幫助弟子們打消不正確的想法和念頭。因此,便留下許多為後人津津樂道的禪門公案(典故)。其中,最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一個,就是“佛是乾屎橛”。 《景德傳燈錄·臨濟義玄禪師》載:僧人問臨濟義玄:“如果是無位真人?”,玄便打,道:“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又,《五燈會元》:僧問雲門問偃:“如何是佛?”,文偃答:“乾屎橛”;又如:僧問歸省:“如何是清凈法身?”答:“廁坑頭籌子”,等等。其中的乾屎橛、廁頭籌子(廁籌),均為印度民間便后拭糞之物,無位真人、佛、清凈法身,都是佛門尊稱。那麼何以要把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扯到一起,甚至把佛和污穢的東西相提並論,不怕犯慢佛、慢法的罪名嗎?其實,在禪宗看來,這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它的真實作用,僅是借這麼一個話頭,來打破參問者的妄想執著,使其恍然有悟罷了。在佛教看來,妄想執著是生死煩惱的根本,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去掉它,可是盲目地追求一種其實是“了不可得”的“法”,恰恰又落在妄想執著的圈套里了,這就是上述參禪者的通病。禪師所做目的,就是把你從那個圈套中拉出來。試想,一個帶著滿腦子疑惑的小和尚,向他的老師虔誠地問:老師啊,您告訴我,什麼是佛?老師眼珠子一瞪:乾屎橛!小和尚還不立馬暈菜?什麼是佛,什麼是法?腦子裡一片空白,那一念間的清凈就是嘛。據說,通過類似的點化,很多人當時就悟道了。當然,繼續糊塗的更是大有人在,個人悟性、機緣不同的緣故,禪師的教學方法本沒有錯。現實中,有的人學習不好罵老師,其實除了少數老師有問題外,大多是因為學生不正確的學習態度自己造成的結果,還是妄想執著,什麼事都指望從老師那裡拿來。歷史上,信仰佛教的人數不勝數,連皇帝也有很多,比如梁武帝和李後主,但他們都成就了嗎?不好說,書本也沒有記載他們被誰印證過。梁武帝一生敬佛、禮佛,建寺廟無數,供養三寶,可是到頭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全都在逝去光陰里湮沒了。比他更虔誠的李後主,《南唐書·浮屠傳》上說,拜佛磕頭,腦門子都碰出包來,又親自為僧侶“御制”廁籌,做好了,還要放在臉頰上試試,看有否芒刺,那個態度,簡直是無以復加、古今少見吧?然而,他又如何,不也像自己一首詞中所描述的那樣“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什麼也沒有留下,什麼也沒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