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麥里山自然保護區

新疆自然保護區

卡拉麥里保護區成立於1982年4月,總面積1.7萬平方公里。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的卡拉麥里,象徵著死亡的荒漠,外表看來一片沉寂,如果不走進它,全然不會發現,這裡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1982年批文建立,總面積為1733000公頃,主要保護珍稀動物資源及其生境。

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是新疆有蹄類野生動物主要活動區域。20世紀80年代設立保護區以來,蒙古野驢鵝喉羚等野生動物明顯增多,普氏野馬自2001年首次放野以來逐漸適應野外生活,成為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的一道美麗的風景。

在花大氣力固沙保護環境的同時,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將未經處理的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直接堆砌在荒漠里,大片寶貴的植被被破壞,帶來生態危機

建設背景


野馬
野馬
卡拉麥里山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2年4月,總面積1.7萬平方公里。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蒙古野驢、“普氏野馬”、盤羊、鵝喉羚(黃羊)等。
如今,這裡保護的主要對象——蒙古野驢已發展到700餘頭,鵝喉羚(黃羊)已有1萬餘頭。此外野駱駝、普氏野馬、盤羊、兔猻等各種“有蹄”的珍稀野生動物,紅隼金雕大鴇沙雞等鳥類,以及沙蜥等爬行動物,都有不同程度的繁殖增加。
卡拉麥里山自然保護區在中國第二大沙漠古爾通班古特沙漠的核心區域,生命依然生生不息。深秋時節,荒漠中稀少的植被變得和沙漠一樣通體發黃,人的足跡在這裡比野兔的還要少。
216國道縱穿卡拉麥里保護區,兩旁圍有鐵絲網,以防止人類貿然潛入。進入保護區,必須經過管理部門的許可。
為了保護這片原始區域,1981年,國家在這裡建立了“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保護區”,現在卡拉麥里保護區已被升格為國家級。隨著保護區的建立和氣候的變遷,這片曾經異常乾旱的地方如今林木和草地交雜,野花遍地,呈現出一片草原風光。
現在,這裡棲息著數以百計的有蹄類動物和珍禽,如蒙古野驢和很多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如鵝喉羚(黃羊)、馬鹿、盤羊、野山羊,有更多的鳥類在這裡生息繁衍,可以說,卡拉麥里已經成了一個野生動物的樂園。據統計,生活在卡拉麥里保護區的蒙古野驢已經達到六千多頭,鵝喉羚數量也由把千隻增加到現在的兩萬多隻。
這裡還是中國唯一的野馬人工飼養繁育基地,1986年,中國從英、德國等曾經從準噶爾盆地擄走的野馬後裔重新引回,現在,它們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環境,避免了滅絕的危機。

地理環境


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台、吉木薩爾阜康、富蘊、青河福海等六縣境內,地處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的東緣、烏倫古河以南、北塔山的西部、將軍戈壁以北。2005年、2007年和2008年先後三次對卡山保護區範圍進行了調整,現在保護區總面積為14235.58km2,其中核心區4894.09km2,緩衝區5720.58km2,實驗區3620.91km2。

位置境域

蒙古野驢
蒙古野驢
保護區東部屬礫石戈壁,中部屬卡拉麥里山,西部屬沙漠。卡拉麥里山東西走向,南北寬20—4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相對高差不足500米。北面為低山丘陵,坡度較緩,相對高差僅幾十米。山嶺以南為將軍戈壁,個別地段形成沙丘。保護區西部沙漠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有6條大的中速流動沙壠和大面積的格狀沙丘鏈。山地丘陵、風蝕台原與沙漠的交界處形成大的泥漠,俗稱“黃泥灘”。年均溫2.38℃;年平均降水量159.1毫米,而蒸發量高達2090.4毫米,氣候乾旱。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山群南部及西南部,梭梭、白梭梭荒漠佔有較大比重。西部半固定沙丘上為禾草—短葉假木賊草原化沙漠,並有少量琵琶柴分佈。禾草類主要有針茅、沙生針茅、三芒草、駝絨藜、沙蒿等。在固定沙丘上,優若藜、小蒿荒漠是重要的植被。
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有梭梭、白梭梭等。

動物資源

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的普氏野馬
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的普氏野馬
保護區的獸類有蒙古野驢、盤羊、哦喉羚、草原斑貓赤狐沙狐、艾鼬、草兔、和多種嚙齒類。鳥類有金雕、玉帶海雕蒼鷹、大鴇、小鴇。爬行類有荒漠麻蜥等。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蒙古野驢、金雕、玉帶海雕、大鴇、小鴇等,二級有:草原斑貓、盤羊、鬣羚、蒼鷹、縱紋腹小鴇等。已絕滅的動物有野馬、高鼻羚羊
蒙古野驢: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區內有400隻左右。它為大型有蹄類,外形似騾,體長2米左右,高約1.2米,體重約260千克。頸部有鬣毛,為棕黑色,鬣毛帶窄,毛短而直力。尾較粗長,尖端毛較長,棕黃色。
它棲息於海拔3800—5000米的高原亞寒帶開闊草甸和寒凍半荒漠、荒漠地帶。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的粗草為食。每年7—9月交配,妊娠11個月,每胎產一仔,幼子4歲性成熟。
高鼻羚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吻鼻部明顯延長而腫脹。雄性具琴狀、琥珀色的角,雌性無角。夏毛一般淺黃色;腹部為白色。冬毛較白、較長,厚而柔軟。有明顯膨脹的鼻子。尾巴較短。
棲息於荒漠和半荒漠地帶。性好群棲。以多鹽質的灌叢和草類為食。冬季交配,每胎產1—3仔,生於5—6月間。

保護措施


准東地區位於新疆北部的準噶爾盆地,號稱中國最大的整裝煤田,東西長約220公里,目前累計探明儲量為2136億噸。現在,國內幾大電力龍頭企業以及幾十家國內煤炭行業重點企業均匯聚於此,從事煤電煤化工產業開發。
數年前該煤田的核心部分歸屬於新疆卡拉麥里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區內分佈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是中國西北最重要的荒漠生態系統和荒漠有蹄類野生動物保護區。同時還擔負著遏阻新疆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向東擴張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