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必堅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

鄭必堅,男,四川富順人。1932年生,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研究生畢業。

現任中共中央黨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

人物經歷


北京輔仁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研究生
共產黨
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研究生畢業
1954年08月至1955年01月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教員
198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
1988年07月至1992年09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
1992年9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1997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共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
中國知識精英的旗手級人物,“貓論”、“特色論”、“國情論”的全面論證者,中國和平崛起的倡導者
歷任中國人民大學教師,中共中央宣傳部科學處幹部,中共中央毛澤東著作編委會理論組副組長,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室務委員、研究員,中共中央總書記特別助理,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總幹事。

社會任職


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研究員
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總幹事、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等職
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是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中共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
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曾擔任胡耀邦的特別助理兼政治秘書。
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理事長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等官方和社會職務。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

人物事件


鄭必堅
鄭必堅
1932年5月,鄭必堅出生在四川富順。富順地處川南沱江之濱,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因鹽設縣。富順除了鹽業外,值得稱道的就是文廟。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朝廷選派太常博士、著名學者周延俊來富順任知監,努力興教化、辦學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職的第六年,即慶曆二年(1042),富順終於出了第一個進士。於是,人們集資在城南建成一座文廟,主供孔子,時稱“文宣王廟”,並在廟內立石質“雁塔碑”,用以刻錄全縣歷次中試者的名字。此後,歷任富順知監均熱心教育事業,親任儒學教授,常在從政之餘來廟內為生員講課,於是文風大開。宋代在雁塔碑上刻名的進士即有67人之多。明成祖永樂年間,富順文風日盛,教育事業發達,入學中舉者逐年增多,有明一代,赴京會試中進士者達139人,因而獲得“富順才子內江官”的美譽。
出生於才子之鄉的鄭必堅,12歲時前往重慶南開中學讀書,後轉學天津耀華中學。重慶南開中學原名南渝中學,由著名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創辦,周恩來曾在該校讀書。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在此會見張伯苓、柳亞子等各界名人;抗戰期間,周恩來以校友身份常來母校探親訪友。“七七事變”后,天津南開各校被日機炸為廢墟,部分師生內遷來渝;1938年,南渝中學更名為重慶私立南開中學,成為當時華西的著名學府。建校以來,南開中學培養出了周光召、朱光亞、張存浩、鄒家華等一批傑出人才。
鄭必堅
鄭必堅
天津耀華中學的前身是天津公學,成立於1927年6月,是天津英租界華人納稅會董事庄樂峰為爭取華人子弟上學的權利而創辦的。有相當多的學生已成為國家棟樑。如郝詒純、張金哲、梁思禮、周南、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市長陳李琬若女士等。1950年,鄭必堅高中畢業后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
當時,全國高校都在興起一種教改,即在大學興辦“實驗班”,將本科階段與研究生階段合併壓縮,一氣呵成地讀完。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就開辦了這種“本碩連讀班”,而鄭必堅由於成績突出,被選拔到這個班。
由於人文社會科學的現實性和實踐性都很強,中國人民大學許多老師到一定的時候都進入了政府機關擔任領導幹部或者智囊。鄭必堅離開中國人民大學后,調到了中共中央宣傳部科學處工作。1977年3月,中央決定成立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鄭必堅任該編輯委員會理論組副組長。1981年1月,中央書記處研究室成立,他作為高級理論研究人才被中央辦公廳副秘書長鄧力群賞識,成為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的室務委員、研究員。
1980年初,中央政治局決定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直接領導《決議》起草小組,鄧小平、胡耀邦親自主持。直接負責^胡喬木點將鄭必堅參與編寫。
鄭必堅
鄭必堅
在《決議》起草的過程中,鄭必堅的理論功底和文筆被胡耀邦賞識,《決議》起草工作尚未完成,鄭必堅就被胡耀邦調去起草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的講話稿去了。1981年6月,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胡耀邦被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從此,鄭必堅作為胡耀邦的秘書和助理,主要在文件和報告起草方面協助胡耀邦工作。
鄭必堅曾說:“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是什麼?集中起來就是一句話:老祖宗不能丟,又要說老祖宗沒有說過的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的新話。這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就是鄧小平所揭示的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這就是我們黨永葆蓬勃生機和活力的法寶。”
1982年9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開幕,胡耀邦代表中央委員會做的題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就是由鄭必堅等人執筆。這是鄭必堅擔任胡耀邦秘書後參與起草的第一份黨代會工作報告。
鄭必堅
鄭必堅
1984年10月20日,黨的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中國要實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首次為“商品經濟”正名,意義重大。這個《決定》的起草頗費波折,原定的起草班子開始總跳不出“計劃經濟”的框子,雖幾易其稿,鄧小平和胡耀邦均不滿意。後來,胡耀邦加強了起草小組,決定把參加起草過《決議》的鄭必堅加入編寫隊,另外還增加了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副主任林澗青和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龔育之等人,並將起草小組負責人由袁木改為林澗青。經過這樣的調整,《決定》才突破了原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改革模式,改變為“以公有製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86年底,胡耀邦準備起草十三大報告,鄭必堅被任命為起草小組組長。1987年1月,胡耀邦辭職后,中央仍然吸收鄭必堅參加起草小組,並指定他為起草小組的三名負責人之一,鄭必堅負責報告的第二部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和第七部分《爭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勝利》的起草工作。
報告明確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條基本路線,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1988年,鄭必堅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他的理論研究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之後,鄭必堅相繼參加了十四大報告(負責《十四年偉大實踐的基本總結》部分)、十五大報告(負責《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部分)、十六大報告(負責《總論》部分)的起草,又參加了這期間各次中央全會的理論性、綱領性決議的起草。有人說,他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幹部中參加黨代會和中央全會文件起草次數最多的一位。

社會活動


鄭必堅詮釋中國和平崛起:實現文明復興和強國夢
鄭必堅
鄭必堅
鄭必堅演講:中國和平崛起發展道路與中歐關係
鄭必堅談中國崛起:“中國龍”不是“北極熊
鄭必堅在美國解說“中國崛起”:中國不是威脅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
鄭必堅:中國的崛起對亞洲發展有益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與中美關係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實質是中華文明復興

個人作品


《鄭必堅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