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必堅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
鄭必堅,男,四川富順人。1932年生,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研究生畢業。
現任中共中央黨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
北京輔仁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研究生
共產黨
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研究生畢業
1954年08月至1955年01月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教員
198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
1988年07月至1992年09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
1992年9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1997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共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
中國知識精英的旗手級人物,“貓論”、“特色論”、“國情論”的全面論證者,中國和平崛起的倡導者
歷任中國人民大學教師,中共中央宣傳部科學處幹部,中共中央毛澤東著作編委會理論組副組長,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室務委員、研究員,中共中央總書記特別助理,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總幹事。
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研究員
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總幹事、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等職
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是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中共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
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曾擔任胡耀邦的特別助理兼政治秘書。
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理事長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等官方和社會職務。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
鄭必堅
出生於才子之鄉的鄭必堅,12歲時前往重慶南開中學讀書,後轉學天津耀華中學。重慶南開中學原名南渝中學,由著名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創辦,周恩來曾在該校讀書。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在此會見張伯苓、柳亞子等各界名人;抗戰期間,周恩來以校友身份常來母校探親訪友。“七七事變”后,天津南開各校被日機炸為廢墟,部分師生內遷來渝;1938年,南渝中學更名為重慶私立南開中學,成為當時華西的著名學府。建校以來,南開中學培養出了周光召、朱光亞、張存浩、鄒家華等一批傑出人才。
鄭必堅
當時,全國高校都在興起一種教改,即在大學興辦“實驗班”,將本科階段與研究生階段合併壓縮,一氣呵成地讀完。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就開辦了這種“本碩連讀班”,而鄭必堅由於成績突出,被選拔到這個班。
由於人文社會科學的現實性和實踐性都很強,中國人民大學許多老師到一定的時候都進入了政府機關擔任領導幹部或者智囊。鄭必堅離開中國人民大學后,調到了中共中央宣傳部科學處工作。1977年3月,中央決定成立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鄭必堅任該編輯委員會理論組副組長。1981年1月,中央書記處研究室成立,他作為高級理論研究人才被中央辦公廳副秘書長鄧力群賞識,成為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的室務委員、研究員。
1980年初,中央政治局決定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直接領導《決議》起草小組,鄧小平、胡耀邦親自主持。直接負責^胡喬木點將鄭必堅參與編寫。
鄭必堅
鄭必堅曾說:“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是什麼?集中起來就是一句話:老祖宗不能丟,又要說老祖宗沒有說過的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的新話。這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就是鄧小平所揭示的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這就是我們黨永葆蓬勃生機和活力的法寶。”
1982年9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開幕,胡耀邦代表中央委員會做的題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就是由鄭必堅等人執筆。這是鄭必堅擔任胡耀邦秘書後參與起草的第一份黨代會工作報告。
鄭必堅
報告明確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條基本路線,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1988年,鄭必堅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他的理論研究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之後,鄭必堅相繼參加了十四大報告(負責《十四年偉大實踐的基本總結》部分)、十五大報告(負責《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部分)、十六大報告(負責《總論》部分)的起草,又參加了這期間各次中央全會的理論性、綱領性決議的起草。有人說,他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幹部中參加黨代會和中央全會文件起草次數最多的一位。
鄭必堅詮釋中國和平崛起:實現文明復興和強國夢
鄭必堅
鄭必堅談中國崛起:“中國龍”不是“北極熊”
鄭必堅在美國解說“中國崛起”:中國不是威脅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
鄭必堅:中國的崛起對亞洲發展有益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與中美關係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實質是中華文明復興
《鄭必堅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