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道中

平陽道中

《平陽道中》是明代詩人于謙的作品。此詩寫於作者任河南、山西巡撫時。敘寫了作者在平陽道中所見所聞的喜人景象。從輕鬆的筆調中見出詩人的愉快和欣慰。

作品原文


平 陽 道 中
楊柳陰濃水鳥啼,豆花初放麥苗齊。
相逢盡道今年好,四月平陽米價低。

詩歌註釋


平陽:平陽府,治所在今山西省臨汾市。
陰:通“蔭”。
盡道:都說,都稱讚。
豆花:全名豆腐花,又稱豆腐腦或豆凍,是由黃豆漿凝固后形成的中式食品。
水鳥:指棲息或經常棲息濕地的鳥類

作品鑒賞


此詩寫於作者任河南、山西巡撫時。敘寫了作者在平陽道中所見所聞的喜人景象。前兩句寫所見。楊柳陰濃,水鳥啼鳴,豆花初放,麥苗青齊,描寫出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既寫出了農村的特有景色及和平寧靜,又寫出莊稼長勢喜人,豐收在望,敘寫中流露出詩人的欣慰和喜悅。后二句寫所聞。四月正是青黃不接之時,往往糧價最貴,“四月平陽米價低”,道出了人民生活的富足。“低”字明白如話,真實地反映了詩人治理山西時的政績。《明史》載,詩人任河南、山西巡撫時重視農業生產、關心農民生活,平反冤獄,興利除弊,人民安居樂業。詩中正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從輕鬆的筆調中見出詩人的愉快和欣慰。

作者簡介


于謙(1398.5.13-1457.2.16),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四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太上皇得歸。天順元年謙以“謀逆”罪被冤殺。弘治謚肅愍,萬曆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