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帖
唐代顏真卿創作的書法作品
《湖州帖》是唐代顏真卿創作的書法作品。
![《湖州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8/mc82c15e193a8ee2b06243863f3084cbc.jpg)
《湖州帖》
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諸州水,並湊此州入太湖,田苗非常沒溺,賴劉尚書口(與)拯①,以此人心差安。不然,僅不可安耳②。真卿白。
①賴劉尚書口撫以此人心差安:“劉尚書”,吏部尚書劉晏。766年(大曆元年)正月,戶部尚書劉晏為都畿、河南、淮南、江南等轉運等史。769年,劉晏由戶部尚書改任吏部尚書,所兼各史依舊。771年,尚書右丞韓滉(畫家,有《五牛圖》傳世)被任為戶部侍郎。自771年至779年,劉晏與韓滉分理東西財賦。劉晏762年曾舉薦顏真卿,以戶部讓利州刺史顏真卿。劉晏自己改任國子監祭酒。“口(與)拯”:“口”表示殘損未識字。據清代陸心源《唐文拾遺》卷十九顏真卿《江外帖》(即《湖州帖》)“賴劉尚書與拯”,應為“與”字。一釋作“安撫”。
②不然僅不可安耳:“僅”,將近,幾乎。
長江之外以湖州地勢最為低下。今年各州之水齊聚湖州進入太湖,田地秧苗淹沒很深。幸仗劉尚書與以糧物相拯,因此人心差不多稍安穩些。否則,難以安定。
考顏真卿於772年(唐大曆七年)十一月委以湖州刺史,次年一月到任,直到777年(大曆十二年)八月卸任,召為刑部尚書,在湖州計六年。
《舊唐書》卷三十七《五行志》載:775年(大曆十年)“七月己未(廿八日)夜,杭州大風,海水翻潮,飄落州部五千餘家,船千餘只,全家陷溺者百餘戶,死者四百餘人,蘇、湖、越等州亦然。”關於杭、湖、蘇、越因海嘯而引起的水患,新舊《唐書·代宗紀》及《古今圖書集成·水災部》都有詳略不等的記載。劉尚書即劉晏。劉晏在773年至777年(大曆八年到十二年)為尚書之職。“劉尚書”下不清二字,應是“安撫”。故此可知顏真卿此帖書寫於775年(大曆十年)七月以後至年底前。
![《湖州帖》局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f/m3f94ebebf5df23f81ea4d2f4b811b4e0.jpg)
《湖州帖》局部
《湖州帖》曾經宋宣和內府、賈似道,明項元汴、張則之,清梁清標、安岐、清內府收藏。帖內鈐有“政和”、“紹興”、“秋壑圖書”、“歐陽玄”、“項元汴印”、“梁清標印”、“安儀周書畫之章”等鑒藏印。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有刻本,明《快雪堂帖》曾刻入。鑒藏印有:宋“政和”兩方(皆偽)、“紹興”三方(右中左上兩印偽)、“機暇清賞”、“內府書印”,元“北燕張氏珍藏”、“端本”,明洪武內府“司印”、“項墨林鑒賞章”,清“梁清標印”、“儀周鑒賞”等。
經鑒定,《顏真卿》非顏氏所書,理由如下:其一,書寫所用紙張為加粉砑光的竹料紙,而這種紙在宋代才出現。其二,在書寫風格方面作者用筆圓轉連綿,側媚多姿,墨色華潤,與顏真卿所書《祭侄文稿》的悲切、《爭座位帖》的激昂意態迥別,完全不像顏書中鋒多“屋漏痕”意。因此可推斷此帖為宋人之仿本。
清安岐《墨緣匯觀》、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
![顏真卿像](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b/mcb48fbdb0083542b8a14eb049a3b8261.jpg)
顏真卿像
顏氏家學淵博,世重訓詁,深研文字,真卿秉承家學,小學工夫不下李陽冰。編纂《韻海鏡源》,探討字樣,有碩儒之稱。工於尺牘,其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鬱勃,自成一格,人稱“顏體”,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顏真卿不僅在書學史上樹立起一座巍峨的豐碑,其高尚人品也為後世景仰。其人其書,皆為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