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0條詞條名為李林的結果 展開

李林

陶瓷設計師

人物經歷


1983年淄博瓷廠,從事陶瓷造型設計裝潢設計。
1988年考入無錫市輕工大學。
1991年創辦淄博博林工業設計研究所。
1995年成立淄博博林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2008年組建“埜人陶藝”工作室。
2011年7月被文化部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和中國建陶協會授予“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榮譽稱號。2013年1月被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2013年8月被山東省陶瓷工業協會授予“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紫砂情懷


宜興紫砂屬於中國傳統藝術的一個門類,雖為宜興所特有,但是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卻遠超出宜興的範圍,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標籤。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修身養性的要求和層次也逐漸提升,品茶以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紫砂茶器的生產來看,宜興茶器藝術的形成依附於中國傳統茶文化,是隨著中國茶葉形制的改變以及品飲文化所追求的審美情趣的演進而產生的;從紫砂茶器的發展來看,它的每一種藝術風格的形成,每一次藝術高峰的出現,無不是建立和依託於不同時代的各種飲茶風尚及品茗文化流行的基礎之上;從紫砂茶器的材料來看,瓷茶壺是酸性,玻璃壺是鹼性,而酸性和鹼性對茶來說都有影響。而紫砂原料為中性,對於水和茶沒有任何干擾。此外,紫砂壺還有一個亮點,即茶亦能養壺。隨著時間的推移,壺在茶的浸潤下變得愈發的光滑溫潤。有句行話這樣講:“用心呵護它,它會給你好臉色”。在李林看來,這也是紫砂壺給人的樂趣所在。
1988年李林在無錫讀大學時就對宜興紫砂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當時收入微薄,他仍在宜興紫砂一廠和二廠分別買了幾十把造型各異的紫砂壺賞玩。同班的三位同學畢業后先後進入了紫砂行業,而李林由於種種原因從事了廣告設計行業。歲月如梭,轉眼間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對陶藝始終有一種情結,對紫砂更是情有獨鍾。所以2008年起他重拾夢想,從廣告業逐步轉型至陶藝行業。
陶瓷行業的水很深,李林只好從淺水中漫遊… …經過幾年的努力拚搏,李林創作並自行燒制的魯青瓷作品“天籟”、“牡丹瓶”、“天佑吉祥”,大型陶瓷浮雕壁畫“黃河頌”,以及“檐下聽雨”、“歲月有痕”、“魚的船說”等陶藝作品在歷屆陶瓷大賽評比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同時,對紫砂壺的摯愛更是李林心中未完成的夢,總想親手去觸摸它,去感悟紫砂的文化、紫泥的屬性、製作的情趣。李林設計了幾款紫砂造型,在老同學張正中大師的幫助下,找了宜興最好的做壺工手,製作出“乾坤”、“玄妙”、“天佑吉祥”等紫砂作品。其中,“天佑吉祥”、“乾坤”分別獲2014年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和銀獎。紫砂行業通常採用監製的模式制壺,也叫代工壺,雖說是紫砂行業里常見的模式,但李林還是想能夠親手完成一件自己的紫砂作品,這也是李林多年來想做的一件事。於是,今年初春李林來到了宜興市丁蜀鎮紫砂村,在老同學張劍紫砂工作室學習了兩個月的紫砂壺製作工藝,從最基礎的打泥片工藝開始學起。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習期末,李林終於親手設計製作完成紫砂壺“衡璣”原創作品,也就是行里講的全手工壺。
在宜興學習制壺期間,李林的感悟頗多。他說,只有親自動手做一把紫砂壺方能感悟到丁蜀紫砂人做壺的嚴謹和一絲不苟精神。一把壺跟著一套工具,想要做一把好壺,做到細部處要以微米來衡量。給壺壓光也叫上明針,這道工序的細膩度是其它陶瓷門類無可比擬的。在宜興,人們悠閑的喝著茶、做著壺。喝茶並不只是為了解渴,而是成為一種文化習俗,飲茶談天的內容也離不開紫砂陶藝和茶文化,這種慢節奏的生活方式讓李林這個來自北方的人很是仰慕。
紫砂文化深厚而博大,充滿著創造者的智慧,蘊含著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精華。學好紫砂製作工藝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想要原創製作一件紫砂壺作品更是難上加難。在這裡引用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楊永善老師的一句話:“從事紫砂陶藝創作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沉下心來,要不得半點浮躁,更無捷徑可尋,重要的是看準方向,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並且不斷的提醒自己;要避免流於大同而失去自李林。”李林也將在這條他所熱愛的並甘願為之付出心血的紫砂陶藝之路上努力前行,在學習紫砂傳統,認知紫砂傳統的基礎上,創作出寓意獨特的自我風格作品。

人物作品


陶瓷作品

眼下聽雨
眼下聽雨
滴水殤燼
滴水殤燼
天佑吉祥
天佑吉祥
望月
望月
紫砂作品
留痕
留痕
乾坤
乾坤
玄妙
玄妙
圖

作品創意說明


檐下聽雨
雨是輕柔的,是世界上最輕靈的東西。聽雨,聽的是墜落的溫柔,聽的是生命的多情。本作品塑造了一朵朵濺落大地的“精靈”—— 變化的水花在人間綻放,嘈嘈切切,珠墜玉盤。泛起的層層漣漪,彷彿又回到兒時的夢想。
2009年 陶藝“檐下聽雨”獲(第三十五屆山東陶瓷琉璃藝術大獎賽)銀獎
20010年 陶藝“檐下聽雨”獲“博山杯”中國陶瓷琉璃藝術大獎賽 銀獎
“滴水殤燼”
生命,靈魂,自然。這些詞語在人的呼籲聲中早已遠去。物種的消失,水源的耗盡,自然的失衡,映入碌碌的人群眼中卻不假思索。自然悄悄迎來了它的遲暮之年。人將用絕望代替回憶來祭奠這沉重的不可逆轉。人類的過失毫無理由,對自然的索取來得太容易。今天這最後的水滴撫慰著你乾涸的器皿,無法制止的乾燥爆裂著貌似堅固脆弱,如同鄱陽湖枯涸、龜裂的河床。這爆裂的聲音敲打著人類的心智。讓我們珍惜這最後的寧靜。水之殤來臨,將永無返日。
2011年 陶藝“滴水殤燼”獲第三十七屆山東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 銀獎
魚的“船”說
渾樸質感的陶盤中,借鑒民間傳統紋樣利用現代表現手法,用豪放的線條勾勒出魚的形神,流動的藍均釉色沉靜寫意,圓潤的魚兒在釉飾的襯托下依盤而躍,追逐波浪的蕩漾,見證群峰的蒼茫。與堅韌滄桑的老船木一起,隨風搖曳,彷彿正訴說著一段歲月時光……
2012年 陶藝“魚的船說”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 金獎
天佑吉祥
古人曰:“羊吉祥也。”
天佑吉祥”取羊之諧音,意在上天佑助美善、吉祥,為人們帶來好運。採用高溫色釉燒制。造型取自高昂闊步的山羊,以挺拔穩健之身姿,昂首步入光明欣然、生機勃勃的祥和之年。
2014年 陶藝“天佑吉祥”獲第六屆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精品獎 金獎
望月
猴年陶瓷作品“望月”,意在新舊交替之季,面對即將到來的猴年,感慨歲月流年之意。猴子具有靈性,好奇的天性,相互依偎的母子構成一組漩狀造型,寓意著心心相印,仰望著天空,向著未知張望。那畫面之外的天地吸引著靈性的目光,是皎潔的明月和繁星又或是無聲的靜寂而和睦,都在這團圓之外成為了美好的猜想與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