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羽
中國大陸電影演員
石羽,男,1938年畢業於重慶戲劇學校。同年參加旅川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參演《日出》《阿Q正傳》《奧賽羅》等劇。
代表作品《清明前後》《芳草天涯》《殘霧》《歲寒圖》《霧重慶》《蛻變》《屈原》《虎符》《大雷雨》《天國春秋》《北京人》《天堂春夢》《小城之春》等。
獲得榮譽:《讓青春更美麗》獲得慶祝新中國成立30周年演出二等獎。
1939年加入中國萬歲劇團,參演老舍第一個劇作《殘霧》,並在《霧重慶》《蛻變》《屈原》《虎符》《大雷雨》等劇目中演出。抗戰勝利后,他參加過《清明前後》《芳草天涯》《歲寒圖》等劇的演出。
1946年到上海,參加觀眾演出公司和清華電影公司,演出《天國春秋》《北京人》,並參加《天堂春夢、《小城之春》等電影的拍攝。
尤其是1948年拍攝的電影《小城之春》,該片被譽為世界一百年電影史上的十部經典名作之一,中國電影九十年的十部經典作品之一,扮演男主角戴禮言的石羽也憑藉在該片中的出色表演讓廣大觀眾難以忘懷。
1949年石羽到北京加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任副院長、藝委會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他導演的《讓青春更美麗》一劇獲慶祝新中國成立30周年演出二等獎。
1980年,青藝重排《上海屋檐下》,石羽飾林志成,獲觀摩評比演出榮譽獎。在長達70年的藝術生涯中,石羽始終以體驗時代、體驗生活、體驗角色的態度塑造形象,其“體驗派先驅”的美譽是對他最大的褒獎。
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后,曾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藝委主任,劇院長等職。他自幼即對表演藝術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師範讀書時,便開始了最初的話劇生涯。畢業后,投考劇校。以後在南京、重慶、成都、昆明、上海等地,在眾多話劇前輩的指導下,參加了許多具有進步意義的劇目的演出。
抗日戰爭年代,石羽在故鄉天津拒絕了日偽維持會要他參加維持會工作,隻身輾轉追尋到武漢,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國立南京劇專,然後又隨全校師生,乘五艘大木船赴渝。
在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就職后,青年演員孫堅白(石羽原名),積極響應中共提出的“團結起來,共同對敵”的號召,投身於郭沫若、夏衍等著名愛國文化人士領導的抗日救國文藝陣線,以其表演藝術才華,宣傳、教育廣大民眾起來同日本侵略者進行堅決鬥爭。其間,他會同陶金、白楊、江村等著名演員,參與了《屈原》、《國家至上》、《日出》、《棠棣之花》等一批頗有影響的話劇,以及《放下你的鞭子》、《瘋了的母親》等街頭活報劇的演出。青年演員的愛國精神,引起了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關注,多次邀請他們來曾家岩50號做客,並特設“小灶”講抗日救國的革命道理。一天,孫堅白、白楊、江村、周峰等人,在這裡還有幸見到了毛澤東主席。毛主席親切地同他們一一握手,並同桌進餐。黨的關懷、周副主席的諄諄教誨,以及殘酷的現實,使孫堅白的思想有了質的飛躍。這位從小吃“鍋巴菜”長大,來自北方海河河畔,且又有一份穩定月薪收入的“天津衛”,開始萌發嚮往條件極為艱苦的革命聖地延安的念頭。當他再次見到周副主席時,毅然提出了自己想去延安參加革命的要求。周恩來沉思片刻,語重心長地說,小孫同志,這裡(指重慶等國統區)更需要你們……從此,孫堅白牢記周副主席的話,更加努力工作。他不僅盡職盡責,還廣泛團結周圍的同志,常常拿出自己的薪金,資助那些沒有固定收入而經濟拮据的演職人員。
新中國成立后,黨安排石羽(孫堅白已改名為石羽)到北京工作。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首任院長廖承志的領導下,繼續從事話劇事業。在以後的歲月里,他先後出任編導、藝術委員會主任、副院長等職務,側重藝術研究、演員培訓、劇院管理等工作,為新中國的文藝復興,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併當選為第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值得特別一書的是,解放初期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文代會,周總理在審閱出席會議的代表時,發現沒有“孫堅白”這個名字,旋即問有關方面負責人:“為什麼沒讓孫堅白同志參加大會?”當得知孫堅白同志早已改名為石羽,並準備出席會議時,周總理這才欣慰地笑了。
時間 | 作品名稱 |
1984 | 電梯上 |
1959 | 風暴 |
1949 | 十二小時的奇迹 |
1948 | 群魔 |
1948 | 大團圓 |
1948 | 艷陽天 |
1948 | 小城之春飾演男主角戴禮言 |
1947 | 天堂春夢 |
《讓青春更美麗》一劇獲慶祝新中國成立30周年演出二等獎。
有一次為了塑造一個反面角色,石羽下了很大的功夫,練就一手絕活:抽煙時他不像平常人那樣划火柴點煙,只見他一隻手將火柴盒往上一拋,同時划著了火柴,點了煙再接住火柴盒。一個小小的划火柴的動作,幫他將這個反面人物刻畫得更生動,更具可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