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山西通志

光緒山西通志

《光緒山西通志》。184卷。曾國荃修,王軒楊篤等纂。軒字霞舉,山西洪洞人,同治元年進土,官至兵部主事,曾主講晉陽,會德兩書院,著《縟經廬詩集》等。篤號秋湄,山西鄉寧人,同治舉人,通經史,曾治《薛州志》、《代州志》等十二種志書。山西於康熙雍正二度修志,是書成於光緒十八年。分圖、譜、考、略、記、錄六門,下設37類,政治、歷史、地理、經濟、風土、文化、軍事、宗教盡括其中,其圖以辨方,譜以序事,考以稽古,略以紀今,記以述事,錄以存入。以舊志為根,旁咨博訪,凡典冊舊籍、遣聞佚事詳為采輯,慎加剪裁。各門皆出名家之手,追淵推流,義例完備,史料翔實,行文考究。其《金石記》收羅宏富,考訂精確,為海內學人所重,遂別出單行,名《山右金石記》。志成即受推崇,梁啟超列其為中國傑出方誌之一。

內容簡介


盛世修志,以存史,以資政,以益學。山西在民國以前先後六次大規模纂修省志,而清代光緒版《山西通志》(以下簡稱“《通志》”),是山西最後也是最好的一部通志。
清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時任山西巡撫曾國荃倡修通志,由當時著名學者、方誌學家王軒、楊篤等擔綱纂修。歷時十三年,終於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編就功成。全書一百八十四卷,分門六,曰:《圖》《譜》《考》《略》《記》《錄》。《圖》以辨方,《譜》以序世,《考》以稽古,《略》以紀今,《記》以述事,《錄》以存人,全面記載民國以前山西的天文地理、政治經濟、風土民情、文化教育、金石古迹、名宦鄉賢等。
書成,以收羅宏富、考證精賅名世,一時間朝野嘉許,學界稱讚。梁啟超稱其“出自學者之手,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王雲五則認為其“不獨為《山西通志》之模範,且可為他省志書之準繩”。
一九三五年,《通志》由山西書局補版重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三晉文化研究會成立之初,即認識到《通志》於資政、於研究之價值,遂組織省內外一批專家點校整理。一九九○年,《通志》作為《三晉文化研究叢書》之一,由中華書局出版。
二○一三年,山西出版傳媒集團籌備出版《三晉文庫》。考慮到各界對《通志》再版之迫切需求,在得到三晉文化研究會李玉明會長的允肯后,將其列入第一批預備出版書目。二○一四年,欣逢山西省重點出版工程《山西文華》立項,《通志》終於得以新面貌示人。
本次整理歷時三年之久,以一九九○年版《山西通志》為底本,有疑問處參校《續修四庫全書》本光緒《山西通志》,除訂訛糾錯、校正標點外,版式變為繁體橫排,正文、引文、按語等均不再頂格或低一字、低二字等以示區分,而是段首統一退兩字,以方便讀者閱讀。
在整理這部巨著期間,全體編校者通力合作,精編精校,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終為社會添一《通志》新版本,亦云幸矣!
茲值《通志》付梓之際,我們謹對三晉文化研究會及李玉明會長,對《通志》的點校整理、編輯校對工作作出貢獻的前後幾代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簡介


王軒(1823—1887),字霞舉,自號顧齋,晚年或署壺翁,洪洞人。刻苦博學,喜“說文”,通“三禮”,道光中舉人,同治中進士。光緒三年,任《山西省志》總纂,並主晉陽書院。光緒八年,巡撫張之洞、學使王仁堪在省城創立令德堂,並任總校。著作有《山西疆域沿革圖譜》五卷、《洪洞縣誌稿》十六卷、《說文句讀識語》一卷、《十八疊山房倡和草》一卷、《顧齋遺集》二卷、《顧齋詩集》二卷、《勾股備算細草》等。
楊篤(1834—1894),字鞏同,一字雅利,別署琴如,號秋湄,別號北屈,或署虯麋道人、呂香真逸,晚號東瀆老人,山西省鄉寧縣人。著名金石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