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四庫全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圖書

《續修四庫全書》是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續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編。

內容簡介


《續修四庫全書》作為我國迄今為止最大型叢書《四庫全書》的續編,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批准的國家重點出版工程。這是繼18世紀清朝編修《四庫全書》后,又一次在全國範圍內對中國古典文獻進行大規模的清理與彙集。2002年4月,《續修四庫全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續修四庫全書》沿襲《四庫全書》體例,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用綠、紅、藍、赭四色裝飾封面,16開本、精裝1800冊5300餘種,分經部260冊,史部670冊,子部370冊,集部500冊。
據歷史學家陳垣1922年對文津閣《四庫全書》所作的統計,《四庫全書》所收書籍共3462種,《續修四庫全書》總共收書 5213種,比《四庫全書》增加51%,兩者相加所收書總數在8000種以上。以我國現存古籍10萬種計,它們佔到1/12。它與《四庫全書》配套,構築起一座中華基本典籍的大型書庫,中國古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薈萃於此。
在編纂、出版過程中,曾向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82家藏書單位商借底本,每種入選圖書,均選取最佳版本影印,其中大量的宋元刻本、名家稿本,為四庫館臣所未見。 《續修四庫全書》的收錄範圍包括,對《四庫全書》成書前傳世圖書的補選,《四庫全書》成書後著述的續選。

創作背景


《四庫全書》編成以來,數代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曾多次倡議續修。
清嘉慶初年,時任浙江巡撫的阮元利用職務之便,在江南陸續採購《四庫》未收書 170多種,向朝廷進呈,並撰寫《四庫未收書提要》。這可以說是乾隆以後對《四庫全書》擬加補修的開端。
光緒十五年(1889),翰林院編修王懿榮上書提議“重新開館,續纂前書”;此後,喻長霖、孫同康等也都有續修之議。
1919年,葉恭綽等赴歐洲考察回國,動議影印《四庫全書》,金梁復以為“書不易續,目則易修”,建議將“二百年來新出書籍”,“始存其目,以待後來”。二者皆因亂世未果。
1924年,上海商務印書館計劃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以銷售贏餘“請海內通人,選擇四庫存目及未收書,刊為續編”。
1928年,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下屬的北平人文科學研究所,擬利用日本退還的庚子賠款將續修《四庫》之事列為課題,並開始購求古書。
同年12月15日,當時兼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將軍,也曾提出“擬墊私財”對《四庫全書》進行影印、增補、續修的倡議。但其後因日軍侵略我國東北、華北,時局動蕩,續修之事也就逐漸停息,只有北平的一些中國學者為續修撰寫了相當一部分乾隆以後著述的提要,總算為近百年來未能實現的各種動議、各種籌劃留下來一些實績、一點見證。
《續修四庫全書》從1994年開始啟動,歷時8年,到2002年4月完成了全部1800冊的編纂出版工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收書範圍


補選之書主要是
被《四庫全書》遺漏、摒棄、禁毀,或列入“存目”而確有學術價值的圖書;《四庫全書》已收而版本殘劣,有善本足可替代的書籍;四庫館臣對戲曲、小說持鄙視態度而未予收入的書籍。
續選之書主要是
清代中期的紀曉嵐戴震翁方綱彭元瑞、任大椿、孫希旦、王念孫、阮元等為代表的“乾嘉學派”著作,清代後期的魏源龔自珍直至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等為代表的“新學”著作。
此外,新從海外訪回而合於本書選錄條件的古籍,以及新出土的整理成編的竹簡帛書也酌予選收。

叢書概況


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續修四庫全書》
類屬種數冊數範圍
經部(第1冊-第260冊,260冊)
1.易類1-40冊
2.書類41-55冊
3.詩類56-77冊
4.禮類78-112冊
5.樂類113-116冊
6.春秋類117-150冊
7.孝經類151-152冊
8.四書類153-170冊
9.群經總義類171-184冊
10.小學類185-260冊
史部(第261冊-第930冊,670冊)
1、正史類261-300冊
2、別史類301-334冊
3、編年類335-385冊
4、紀事本末類386-421冊
5、雜史類422-446冊
6、史評類447-455冊
7、詔令奏議類456-511冊
8、傳記類512-583冊
9、地理類584-745冊
10、職官類746-755冊
11、政書類756-883冊
12、時令類(13種)885冊
13、金石類886-913冊
14、目錄類914-930冊
子部(第931冊-第1300冊,370冊)
1、儒家類931-953冊
2、道家類954-958冊
3、兵家類959-968冊
4、法家類969-974冊
5、農家類975-978冊
6、醫家類979-1030冊
7、天文演演算法類1031-1047冊
8、術數類1048-1064冊
9、藝術類1065-1106冊
10、譜錄類1107-1120冊
11、雜家類1121-1211冊
12、類書類1212-1259冊
13、小說家類1260-1273冊
14、宗教類1274-1296冊
15、西學譯著類(19種)1297-1300冊
集部(第1301冊-第1800冊,500冊)
1、楚辭類1301-1302冊
2、別集類1303-1577冊
3、總集類1578-1693冊
4、詩文評類1694 -1718冊
5、詞類1719-1737冊
6、曲類1738-1759冊
7、戲劇類1760-1782冊
8、小說類1783-1800冊
附:《續修四庫全書總目錄·索引》,2003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參考資料: )

作品影響


續修《四庫全書》之所以必要,還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從乾隆中期以後至辛亥革命(1911年)以前,中國學術又積聚了大量重要的成果。清中期的“乾嘉之學”是清代學術中最具特色的,其代表人物如紀曉嵐、戴震等均參與編纂《四庫全書》,受編纂體制的限制,他們的著作不可能收入《全書》。清後期,尤其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文化學術因受國勢陵替的刺激和西方思想的衝擊而另闢新境,新思潮層出不窮,形成從魏源到章太炎為代表的“新學”;加上散失海外的古籍善本回歸本土,考古發掘使竹簡帛書重見天日,秘藏民間和以稿本形式流傳的優秀著作不斷面世。
以上這些數量可觀的古籍,都還來不及進行系統整理。通過編纂、出版《續修四庫全書》,既可為《四庫全書》匡謬補缺,又能繼往開來,對清代乾嘉至辛亥革命以前的學術文化發展進行新的歸納總結。
該書獲得“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

相關比較


相較文津閣本《四庫全書》
名稱部類屬(分類)備註
四庫全書4部44類66屬3462種(著錄不含存目),79338卷、裝訂成36000餘冊、約八億字
續修四庫全書4部48類5213種,1800冊
備註內容包含圖書數以及卷數、冊數及字數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