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1978年成立的國有獨資研究所

新疆考古研究所原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學院考古研究所(1978年成立),1986年更為改名,隸屬於新建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全所現有編製52人,截至2009年12月,現有職工48人,內設考古部、文物保護技術部和辦公室;其中研究館員5人,副研究員11人,館員8人;少數民族人數12人。

工作方針


新疆考古所的工作職責是嚴格遵循國家“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針,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要求,承擔新疆全境文物保護、考古調查、發掘和考古研究任務。新中國成立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國家文物局、自治區文化廳、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下,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難,辛勤耕耘,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參與完成了全區文物普查;配合國家交通、能源、水利建設,調查發掘了阿拉溝古墓葬、鄯善蘇貝希、洋海墓地、哈密天山北路林雅墓地、烏魯木齊烏拉泊和柴窩堡古墓葬、特克斯恰普其海水庫墓地、尼勒克縣吉林台水庫墓地、塔什庫爾干下坂地水庫墓地、拜城克孜爾水庫墓地、阿勒泰卡拉朔克水庫墓地等近40餘處,主動性調查、發掘了吐魯番交河故城溝西舊石器地點、孔雀河古墓溝墓地、五堡墓地、交河故城溝北墓地、石河子 南山墓地、新源鐵木里克墓地、察布查爾索墩布拉克墓地、和靜察吾乎溝墓地、洛浦山普拉墓地、尉犁營盤墓地、樓蘭古城、小河墓地等近50多處地點。截至目前為止,發掘古墓葬、古遺址近百處。

榮譽


其中,1995年尼雅遺址墓地、1997年營盤墓葬、2004年小河墓地、2007年庫車晉十六國磚室墓的發掘,曾分別評選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同時,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還組織了涉外考古合作,並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了體制人類學、科技考古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文物科研成果。遵照國家和自治區文物對外交流和宣傳的要求,新疆文物考古所還積極參與了在國內外的歷次中大中型新疆絲綢之路出土文物展覽.

出版物


先後編輯出版了《新疆古代民族文物》、《新疆絲路考古珍品》、《新疆文物古迹大觀》等目錄,以及《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文物考古新收穫》、《新疆文物考古新收穫1990-1996年(續)》、《新疆察吾乎考古發掘報告》、《中日共同丹丹烏里克遺址考古發掘報告》等考古報告,發表學術論文和科研報告千餘篇。新疆考古的發現與研究,為系統準確地闡明新疆自西漢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物證,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所長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伊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伊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從事新疆文物考古30餘年,他主持和參與了我區多項重大考古發掘,為新疆的文物考古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本人也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新疆優秀科技工作者、開發建設新疆獎章等榮譽。
眾所周知,新疆的田野考古環境很艱苦,待遇也很低。在沙漠無人區進行野外考古工作,箇中滋味難以言傳。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不畏艱辛,多次深入沙漠腹地。他率領考古隊深入生命禁區——羅布泊;足跡遍布了“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他是我國深入沙漠考古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學者。
在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中,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積累了豐富的考古經驗。在此基礎上,他不斷進行著考古學研究,先後撰寫(含合作)了《羅布泊地區文物普查簡報》、《中國新疆細石器遺存》、《吐魯番盆地交河溝西台地舊石器地點》等數十篇論文、報告。“用力干,只能把工作做完;用心干,才能把工作做好。”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的生命沿著閃亮的足跡延伸

願景


新的歷史時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時期文物工作方針,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好配合國家基本建設之中的文物調查和發掘;圓滿的完成國家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高度重視考古發掘資料的科學整理;積極做好絲綢之路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的前期考古發掘;增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鼓勵科研人員高起點、有計劃第研究新疆考古的熱點、難點問題,全面提高新疆考古發掘和研究的質量水平;嚴格遵照國家《文物保護法》、《檔案法》、《考古發掘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強化對考古工作的依法、規範管理,為文物保護和文物資源的良性合理利用服務。

地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地 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北京南路4-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