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

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

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前身為南充地區中級人民法院,1993年南充撤地設市,成立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機關位於南充市順慶區金泉路268號。下轄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閬中市南部縣西充縣、儀隴縣人、營山縣蓬安縣9個縣(市/區)法院和72個派出人民法庭。

機構概況


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內設政治部(組織人事處、法官培訓處、宣傳教育處既是政治部內設機構又是本院中層機構)、執行局(執行處、案件協調處既是執行局內設機構又是本院中層機構)、辦公室、研究室、紀檢監察室、機關黨委、司法行政處、法警支隊、立案庭、審判監督庭、行政審判庭、賠償委員會辦公室、刑事審判一、二庭、民事審判一、二、三庭。現有幹警132名,其中研究生7人,本科生103人,本科以上學歷佔全院幹警總人數的83.3%。每年受理各類案件3000件左右,年結案率92%以上。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下轄順慶、高坪、嘉陵、閬中、南部、西充、儀隴、營山、蓬安9個區、縣(市)基層法院

現任院長


黨組書記、副院長、代理院長:歐陽丹東

歷任領導


王邦習曾任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楊敏曾任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地理位置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

院情簡介


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辦公樓位於南充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順慶區金泉路,佔地11.8畝,高8層,建築面積10800平方米。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川北人民法院南充分院。1952年成立四川省人民法院南充分院,1954年更名為南充專區人民法院,1955年成立四川省南充地區中級人民法院,1981年從蓮池路地委機關大院遷址大北街辦公,1993年成立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2000年12月18日遷至現辦公地。
南充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轄3區(順慶、高坪、嘉陵)5縣(南部、西充、儀隴、營山、蓬安)1市(閬中),人口734萬,幅員面積1.25萬平方公里,是一座具有22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自春秋戰國以來,皆為都、州、府、路、署、道的治所。新中國成立後為川北行署所地在。南充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漢有滎陽捨身保帥的紀信將軍,三國時有碩儒譙周和名將王平、馬忠,晉有《三國志》作者陳壽,宋有兄弟宰相陳堯叟陳堯佐和抗金名將張憲,明有父子宰相陳以勤、陳於陛。南充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民主革命家張瀾的故鄉,也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劉伯承、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等革命先輩曾在這裡浴血奮戰,有五萬多南充兒女為革命獻身。新中國成立后,南充曾是川北行署所在地,胡耀邦曾任川北行署主任。南充文化積澱厚重,人文氣息濃烈,西晉陳壽在南充“萬卷樓”讀書、修志,寫下了彪炳千秋的浩繁史卷《三國志》,使南充成為“三國文化”的發源地;富有特色的川北皮影、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剪紙等民間文化融中原文化之精髓,承巴蜀文化之遺風,聞名全國、享譽海外;南充美景眾多,景色秀麗,市內現有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奇山異景,獨具魅力。南充已成為“三國文化”和“將帥故里”兩條國際旅遊線的必經之道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法院建設


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市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政協的民主監督和上級法院的指導下,以鄧小平理論、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等重要精神為指導,以服務大局和促進發展為己任,以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主線,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拼搏進取,奮勇爭先,為南充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服務大局、執法辦案、涉訴信訪、廉政建設、人民陪審員等多項工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省法院和市委領導批示肯定。

所獲榮譽


因工作成績比較突出,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先後獲“全國法院系統教育培訓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法院財務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刑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法院司法宣傳工作先進集體”和“全省政法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法院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湧現出了”全國優秀法院“蓬安縣法院、”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閬中市法院、”全國法院先進集體“營山縣法院回龍法庭、“全國巾幗文明崗”閬中市法院保寧人民法庭、“全國模範法官“鄧天金、納光元、唐榮,”全國法院辦案標兵“楊登瓊、韓軍等一大批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