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廝門嘉陵江大橋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Qiansimen Jialing River Bridge)是中國重慶市境內連接渝中區與江北區的過江通道,位於嘉陵江水道之上,為重慶市區北部城市次幹道路的組成部分。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始建於2009年12月29日;於2013年11月完成合龍;於2014年6月24日通過驗收;於2015年4月29日通車運營。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南起於滄白路,上跨嘉陵江水道,北至江北城大街南路;線路全長1647米、主橋全長720米;橋面上層為雙向四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速度40千米/小時;下層為雙線軌道城市交通。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
2013年1月2日,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完成橋塔封頂;同年7月21日,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斜拉索安裝完畢;同年11月25日,千廝門嘉陵江大橋進行合龍工程;同月29日,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完成合龍工程。
2014年4月22日,千廝門嘉陵江大橋進行路面瀝青鋪設;同年5月,千廝門嘉陵江大橋主橋和江北嘴匝道建成;同年6月24日,千廝門嘉陵江大橋通過驗收。
2015年4月2日,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渝中一側A、B匝道通過驗收;同月29日,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位於渝中半島千廝門處
• 整體布局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布置
• 設計理念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在設計上,將橋樑整體融入重慶山水之中,充分展現重慶的“山水城橋”之美,在選址上與最具巴渝傳統建築特色“吊腳樓群”風貌的洪崖洞比鄰,古典建築與現代橋樑交相輝映,滿足人們過橋時的全新需求與體驗,實現古今融合。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在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城市所處的生態環境,利用現代技術,對可持續發展、智能建設、綠化水景、城市輔助功能、城市天際線等各方面進行設計,合理安排橋樑與其他因素之間的關係,使環境與千廝門嘉陵江大橋的橋樑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良性循環系統。
同時,在建設過程中,設計者將中國元素“天梭”用國際化語言表現出來。千廝門嘉陵江大橋主塔採用天梭形,兩頭小,中間大,流線型,像一把織布的梭子,既有一劍指天的陽剛之氣,又有線性流暢的和諧之美,充分實現民族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成為當下著名的“網紅”橋。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主塔採用天梭形
千廝門嘉陵大橋斜拉索採用平行鋼絞線
千廝門嘉陵大橋橋面
技術標準 | |
道路等級 | 城市次幹路 |
設計速度 | 主橋:40千米/小時;匝道:20至30千米/小時 |
荷載標準 | 公路-Ⅰ級、軌道荷載;人群荷載3.5千牛/平方米,且與汽車同時計算 |
停車試距 | 主橋:40米;匝道:30米 |
道路縱坡 | 主橋最大6%,匝道最大7% |
限界高度 | 4.5米 |
抗震等級 | VI度;設防烈度:VII烈度 |
• 觀光設施
千廝門大橋在主橋設置“觀光長廊”
• 燈光設施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像一顆水滴懸浮在江面上©黑噠噠
2002年7月1日起,重慶市頒布《重慶市主城區路橋通行費徵收管理辦法》,開始實行路橋通行年費、次費制度,主城區的路、橋、隧納入路橋通行年費、次費範圍,取消了一橋一站式停車收費。在重慶主城區註冊登記的機動車或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地在主城區的機動車,均須按照規定一次性繳納路橋通行年費。
2017年11月23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通告稱,自2018年1月1日零時起,取消徵收主城區路橋通行費,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包括其中。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不實施收費制度
2018年五一小長假,江北警方採取“遠端分流,近端疏導”的管控措施,在江北嘴段的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和海爾路段的千廝門嘉陵江大橋等路段進行遠端交通流量管控和分流,引導駕駛員通過其他線路繞行千廝門大橋到達渝中區。
2018年10月2日當天18時起,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實行交通管制,通過該橋的車輛只許出渝中區不許進渝中區。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為斜拉橋,在合龍階段主要存在以下難點:①鋼桁梁剛度大②合龍點空間坐標變化因素多③合龍位置多④受溫度影響大唔合龍精度要求高。
為了使計算模型與實際結構磨合后能夠自動適應結構實際的力學行為,千廝門嘉陵江大橋的施工採用自適應控制法,根據千廝門嘉陵江大橋結構關鍵參數在施工過程中的識別結果,對計算分析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模型進行不斷的修正。
技術(項目)名稱 | 所獲獎項 |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 | 2015年重慶市首屆“十大最美橋樑”稱號 |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工程 | 2016年重慶市市政工程金杯獎 |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 | 2018年第十六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榮獲重慶市首屆“十大最美橋樑”稱號
千廝門大橋橋下建設濱水遊園